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二、上師的恩典 哭泣的聖像

  十二、上師的恩典 哭泣的聖像

   以前我常到喜馬拉雅山的一座名爲悟它布林達邦的廟去,每次去那兒就跟奎師那·布連(尼克傑教授)和阿南達·威庫(亞曆山大博士)談天。這兩位歐洲人,一位是英語教授,一位是醫學教授,都是雅首達瑪(Yashodaama)的弟子,她是一位“孟加拉密教”的女行者。他們避開訪客過著甯靜的生活,那段日子中奎師那·布利寫了兩本書,一本是博迦梵歌瑜伽;—本是迦德奧義書瑜伽,這兩本書都已在倫敦出版。他們有足夠的生活費,所以他們不需要靠他人維持生活。生活方式很簡單、樸素;煮食方法異常特殊,並不讓任何人進到廚房。

   後來雅首達瑪示寂,他們就造了一座紀念她的立像。這座像叫做叁摩地(Samadhi)。像的頂端雕了一個大理石的奎師那(Krsna)像。有一次我去看他們的時候,我注意到奎師那·布連在手臂挂了一樣東西。我問他是什麼用的?他說:“你不會相信的。”

   我說:“不!不!請解釋一下。”

   他回答說:“你對什麼事都用智性的方式來分析,我怕你會以爲我瘋掉了。但是我還是告訴你:十五天前奎師那的像在流眼淚,一直不停地流,我們就杷石像搬開察看一下淚水的來源。但是卻找不到水是從哪裏來的,也不清楚怎麼會流到石像的眼睛上。我們把石像放回原處,眼淚又開始流下來了。噢,我很傷心,想一定是我在靈修鍛煉上犯了了什麼錯誤,而令瑪(Ma)很不高興。爲了時時提醒自己,我用棉花沾上淚水,並把它放在一個小盒子裏,也就是現在挂在手臂上的這個。這都是實情,我知道爲什麼,請不要告訴任何人,他們會以爲我瘋了。

   我說:“放心!我完全相信你。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

   他說:“上師在各方面引導我們,這一次的教誨是告訴我不能偷懶。我疏于練習、偷懶,所以她就以此方式告誡我,這是最好的解釋。”他是那麼地認真,還開始啜泣。他對上師摯愛,也深深激勵了我。對上師的愛是達到彼岸的第一步,這種愛也不是對外在表相的愛可以比擬的。

   在印度除婆羅門外,都非常崇仰這兩位歐洲的行者。縱使他們在靈性上比一般教士更高、更純潔,但是婆羅門還是歧視他們。他們到任何廟宇,都受到像賤民般的對待。這些婆羅門真是可惡。我常常跟他們說由于無知才會變成狂熱分子,狂熱並非宗教。印度的種性製度和西方的人種歧視都是對人類社會有害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