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克服恐懼 老虎洞
有一次,我在塔來巴瓦(TaraiBhavar)獨個兒往尼泊爾山區行去。這是一條往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Katmandu)的路途。我每天走叁、五十公裏路。太陽下了山,我就升起火來,靜坐,然後休息。我通常在第二天清晨四點鍾啓程,走到十點鍾,才在樹下水邊度過中午。待到下午叁點半再上路,直走到晚上七點鍾。我背著毯子、虎皮、水壺,赤腳行路。
一天傍晚約莫是六點鍾左右,我覺得很累,臨時決定在在路旁叁公裏處的山洞裏打個盹。因爲洞裏有點潮濕,我就把毯子鋪在地上。我躺下來剛閉上眼,叁只乳虎突然纏住我,一面低聲叫著,一面用足掌抓觸我的身體。它們很餓,還以爲我是虎媽媽。它們僅有十來天大而已。我躺著撫摸了它們幾分鍾。我坐起來的時候,母虎正站在洞口。起先我怕它會沖進來咬我,但是內心卻升起一種強烈的感覺——我想:“我無意傷害這些幼虎。要是它離開洞口,我就出去。”我動手拾起毯子水壺。待母虎退出洞口,我才出來。我出了洞口大概十四公尺遠,才見母虎靜靜的走入洞裏。
這類經驗能幫助人控製恐懼的心理,也能一睹人獸的和諧。動物能輕易地嗅出暴力與恐懼的氣氛,並爲防衛而示以凶猛。一旦動物變得友善,反能幫助人類,保護人類。處于危險時刻,人或許會棄他人于不顧,但是動物很少如此。固然所有生物保衛自己的意識非常濃厚,但是動物卻比人類更能真心相愛。動物間的情誼不但十分可靠,也是無條件的;而人際間的關系卻處處要講條件。築牆自圍的結果,使我們不但失去了內在的本性,也無法與他人溝通。如果能恢複人和人間本來就有的安全感,那麼想要了悟也就並非難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