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謙卑爲懷 十全十美
雖然年紀尚輕,但我認爲自己已經十全十美,不需要再學東西了。我覺得印度出家人沒有一個像我這樣高明,因爲我看來聰明多了,況且還有不少出家人向我學習。我就向上師表達這個看法,他看看我,說道:“你吃了******嗎?你是什麼意思呢?”
我道:“沒有啊!我是說真的,感覺上就是這樣啊!”
過了幾天,他重提此事:“你還是個孩子,你只知道上大學。有四件事情是你目前尚克服不了的。等這些你做到了,你就有成就了。”
“一心一意想見到上帝,想認識上帝。毫無私心,無所欲求。降服嗔念、貪心、執著。經常靜坐冥想。只有做到這四件事,才是十全十美的人。”
然後他要我去拜訪一些大德。他道:“跟他們相處,你得謙虛爲懷。要是魯莽頑固,你就得不到他們的學問,他們就會閉上眼睛,靜坐冥想了。”
上師這樣說是因爲他知道我很固執、也耐不下心來。
他開了各個修道團內各賢者的名單給我。這些人都是他的朋友,在小時候他們就認得我了,因爲上師跟他們談天的時候,我常跟在上師左右。那時我很淘氣,常惹得他們厭煩,有時還亂擲東西好讓他們知道我就在附近。每次他們來拜訪師父時,往往會問:“他還跟你在一起嗎?”
我先去拜見的是一位以沈默出名的行者。他感官內攝,對世俗事已能做到不動心。無論周遭發生什麼事情,也絕不會看一眼。前往途中,附近的村民向我說道:“這個人也不瞧誰一眼,也不說一句話;甚至東西也不吃。叁個月來,就坐在同一個地方,也沒見他起過身。我們可是從沒見過這種人呢。”
我去見他的時候,他正躺在小丘的榕樹下,雙眼閉著,面帶微笑,好像他就是萬王之王。不論寒暑晴雨,他什麼衣服也沒穿。皮膚像大象一般,防風防雨。他一無所有,卻安然自得。
我第一眼看到這位躺著的行者,心想:“至少他也該莊重點。”我又想道:“上師要我來見他,我想上師是不會令我做無謂的事。但是現在我只看到他的身體。”我摸摸他的腳。(原注:按印度的風俗習慣,摸觸偉人的腳,便得到他們的祝福了。)
行者顯然對外界的幹擾沒啥感覺,他的心神在別的地方。我說了叁四次:“喂,先生,你好嗎?”但是他沒反應。他動也不動,也沒回話。我開始按摩他的腳。以往在老師疲累之時,我們常常這樣按摩。我想他應該會高興,然而他卻一腳踢上來。這一腳踢得很重,我連滾帶翻的沿著陡坡跌了下去,落進湖裏。在滾翻中我碰到不少樹枝石塊,結果滿身瘀傷。我氣得要報複。“他有什麼道理要這樣?我恭恭敬敬的來見他,幫他按摩,他反而踢我一腳。這算是什麼聖人?我要教訓他。起碼打斷他兩條腿。他踢我一腳,我要踢他兩次。”我一心要報此恨。我確定該是上師派我來給他一個教訓的。
我回到小山上,正要宣泄怒氣。他已經坐了起來,笑著說:“你好吧,孩子。”
“我好嗎?你一腳把我踢下山去,還問我好嗎?!”我怒道。
他說:“你的上師要你控製四樣事情,現在你已經毀了一樣。踢你是要考驗你能否控製怒氣。嗔念未除的人在這裏是什麼東西也學不到的。你的心不夠甯靜,不夠成熟,顯然你並沒有照你上師的教誨來做,你怎能在我這裏學到東西呢?我要教你的,你還沒准備好接受。你走吧!”
誰也沒有像他這樣向我說過話。我咀嚼他說的話,才知道一點也不錯;剛才我真是氣瘋了。
他問道:“你知道摸觸聖人的腳,是什麼道理嗎?”接著他就誦出波斯人美麗的信仰:
聖人把他生命的精華呈現在上主的蓮足前面。
人們通常要看到你的臉孔才認得你,但是這裏沒有聖人的面容,因爲聖人的面容與上主同在。
人們在這裏只找到雙腳,所以他們向腳行禮。
他道:“摸別人腳的時候,得要謙卑爲懷。你不能留在這裏,你該走了。”
我哭著想道:“前幾天我還以爲自己十全十美,顯然我並不是這樣。”我黯然的說:“先生,當真正克服“我執”的時候,我會再回來見你。”說完我便離開。
一切人生道上的挫折打擊,都會教給我們一些東西。佛陀說過:“在有智慧的人看來,並沒有所謂“不好”的事情。只要知道怎樣運用,人生各種事情都是成長的階梯。”
我轉道拜訪另一位賢者,決定無論他怎麼做,我絕不發脾氣。他有一座美麗的農場,“這座農場給你,你喜歡嗎?”他親切的問我。
我答:“當然喜歡。”
他微笑道:“你的上師教你不要執著,你卻一下子就被農場綁住了。”我開始覺得自己很渺小。看來我只顧向“嗔怒”和“執著”低頭,卻忽略了灌輸更高的理念。
其後,我又被派到另一位出家人那裏。他顯然早就知道我要來。途中有座小小的天然噴泉,這是我們常來洗浴的地方。他在這裏留下幾枚金幣。我停下腳步,看到叁枚金幣閃閃發光。我內心盤算著是否要撿起它們。我撿了起來,塞進纏腰布裏。另一念頭又阻止了我:“這些錢不是你的。你爲什麼要拿呢?這樣不行。”于是我又把錢放回去。
見到這位法師的時候,他看來似乎很苦惱。我向他行禮,他道:“你爲什麼把錢幣撿起來?你對黃金還有貪念?出去!這不是你來的地方。”
我抗議道:“金幣我留在那裏啊。”
他道:“你是後來才把錢留下來的。問題是你先受了錢的吸引,又把錢撿起來,這才是關鍵之所在。”
從這些聖賢給我的教訓,我逐漸了解到——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與實際經驗的知識,實在截然不同。我漸漸察覺自己有許多缺點,這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後來,我回到上師身邊。他問我:“你又學到什麼東西?”
“現在我才知道,我只學過一些“知識”,而我的一舉一動卻沒有照這些知識來做。”
他道:“這是知識分子的通病。這些人有了知識,就驕傲得不得了。我來教你修練的方法,你就明白了。”
人類知道的東西夠多了,既然知道就該行諸于日常生活之中。否則,知識僅是局限在“知道”而已。我們都了解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但是明白到如何去做,就不是那麼容易了。真正的知識,不在于理悟,而在于付諸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