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直接體驗之路 高深莫測
沒有私心是有道之士顯著的特性之一。大家認爲的有道的人,若是少了這樣特質,就不是真正的有道之士了。有位著名的大師甯·卡羅裏·巴巴(NimKaroliBaBa)。孩提時代,他還照顧過我。他住在拿尼陀,這是喜馬拉雅山區他常去的地方。他這裏住住,那裏也住住。有人慕名來訪的時候,他往往說:“好了,現在我見過你了,你也見過我了。走,走,走,走。”這是他的習慣。
有次我們坐在一塊兒談天,一位印度大富翁,帶著一大捆鈔票來見他。這個人說:“先生,我把這個帶來給您。”
巴巴把鈔票鋪開來,坐在上面。說道:“當墊子坐並不舒服,我又沒有火爐,不能燒來取暖。這些我沒有用處;該怎麼辦呢?”
這人道:“先生,這是錢哪!”
巴巴把錢還給他,要他買點水果。這位富翁道:“先生,這兒並沒有市場。”
“那你怎麼能說這是錢呢?”巴巴問道,要是不能買水果,在我看來這就不是錢了。”之後巴巴又問道:“你想要我給你什麼呢?”
這人道:“我頭痛。”
巴巴答道:“那是你自己弄來的。我能幫點什麼忙嗎?”
他怨道:“先生,我是來求您幫忙的。”
巴巴動了憐憫心。“好吧,你以後不會再頭痛了,但是從今以後,別人會對你頭痛。你會有錢得使整個社區的人,對你感到頭痛。”果然他社區的人對他很頭痛,甚至于今天還是如此。
有點兒錢能使人在世上過得舒適,這是不錯的。但是多余的錢,也會成爲痛苦的根源,這話也不假。聚藏錢財是種罪惡,因爲我剝奪了別人,造成社會的貧富懸殊。
甯·卡羅裏·巴巴敬愛上帝的化身——上主喇瑪(LordRama)。他總是在誦念著梵咒,卻沒有人聽得懂。這位聖人在北印度廣受人尊敬。民衆使得他連休息的機會也沒有,他們跟著巴巴一村又一村,一山又一山的旅行,他的作風神秘。
我跟巴巴一起,有過許多喜悅、奇特的經驗。說來你或許不信,但是一些見過他的美國人就會懂得我所說的事情。每次有人來見他,他就會說:“你在某地方樹下,跟某某人說我壞話。”他還指出確實的日期時間。他又說:“現在你也見過我了。走,走,走。”然後他就用氈子把自己圍了起來。
一天,有位藥劑師從他裏陀(Talital)送藥到馬裏陀(Malital)。他是巴巴的信徒,所以送藥的路上便來探望巴巴,當時我也在場。
巴巴道:“我餓了,你帶了些什麼東西?”
藥劑師道:“這是砒霜。等一下,我幫您拿些吃的。”巴巴卻把藥粉搶過來,吃下了一大把,然後又要了一杯水喝。藥劑師認爲他會毒死,第二天他卻安然無恙。
巴巴對外界很不在意。要是你問他:“吃過飯了嗎?”他會答:“沒有”或是“吃過了”,但是他這話並沒有意義。人若專注在其他的事情,即使一天吃過很多次飯,仍然肚子餓。而跟他在一起,我才明白這個道理。有時吃過飯才五分鍾,他就說:“我餓了。”因爲他根本不知道他已經吃過飯了。
我告訴他:“你吃過飯了。”
他就會說:“好吧,那我就不餓了。”
要是我不向他說已經吃過了,他還會再吃的。有一天我心想:“何不看看他一天能吃上多少餐飯。”那天他在好幾個家庭,總共吃了四十頓飯。他一整天都在吃,我們想知道他有多厲害,而他也知道我們的盤算。所以只要人端上食物,他便來者不拒。
他們會問:“還要嗎?”
“好啊。”就這樣一整天他吃個不停。最後,我才跟他說:“你吃夠了。”
他道:“哦,我吃夠了?”
我道:“是啊。”
人在這樣高的境界,都像個小孩子。他並不完全熟悉世俗的事物,但是他一直知道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