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一部 第六章 如何處理身體疾病

  第一部 第六章 如何處理身體疾病

  

   有了正面的態度,你主不會覺得那麼糟,你的身體半將更能夠治療自己。

   對許多人而言,身體的疾病就像一塊磁鐵,吸住我們的焦慮。我們有時候覺得疾病在提醒我們:人類是多有限和脆弱的生命。這不見得是壞事,因爲偶爾醒悟我們也會死亡,能夠讓我們更加欣賞此時此地的當下。即使是小小的感冒頭痛,都可以幫助我們練習放下自我,因而給予我們充分發揮生命和自由。

   比起情緒問題,雖然身體疾病更難用心理力量來治療,但不管如何,在身體治療方面,驚確實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某些情況下,只靠心的力量就可以治療身體疾病,甚至是傳統藥物也無效的疾病。

   對于心和身的疾病,佛教認爲其間並沒有多大的分別。事實上,西藏醫學和古老經典《四部醫續》(FourTantras)就宣稱,一切疾病都是執著自我的結果。《四部醫續》中的“論述醫續”(Shedgyud)說:

   疾病的一般原因,

   疾病的唯一原因,

   是未證無我空性。

   一只鳥即使在天空翺翔,

   也永遠甩不掉它的影子

   (這時影子是看不見的);

   未覺悟者即使陶然自樂,

   也是永遠免不了身心疾病。

   疾病的特別原因就是未覺悟而産生了貪嗔癡,

   就引生氣、膽汗和黏液和諸病。

   朱喀巴·洛多·甲珍(ZurkharpaLodroGyaltshen)注解古醫典說:

   醫藥是治療的同義詞。

   這是氣、膽汗、黏液等身病的治療,

   它是貪、嗔、癡等心病的治療。

   如果你的心健康,你的身也常常會隨著健康。不過,即使是修行很高的人也會生病。這怎麼解釋呢?

   佛陀已經完全覺悟,超越了痛苦和因果業律。但佛陀也是人。像我們大家一樣,他也有一個會老會死的身體。但一個覺悟者已經放下對于自我的執著,所以不會把病的經驗當作苦。心的態度最至關緊要。

   即使是尚未在精神上證悟的我們,如果越能放松,我們的疾病就越不會顯得那麼嚴重。這是大家都能夠了解並記住的實際課程。有了正面的態度,你就不會覺得那麼糟,你的身體將更能夠治療自己。

   這也是許聽起來有些奇怪,但是當疾病來臨時,我們確實是可以歡迎它的。佛教徒把疾病看成是掃帚,可以掃除長久以來所積累和負面態度和情緒。吉梅·林巴寫道:

   沒有比疾病更好的燃料可以燒掉惡業。

   不要對疾病抱持憂傷的心或負面的觀點,

   反而要把它們看成是惡業消減和象征,

   你要爲生病而高興。

   不管是不是佛教徒,即使身處痛苦之中,疾病都可以提供放慢腳步、放下和欣賞生命的機會。

   一切都是無常的,包括疾病在內,即使你覺得你似乎會抱病一輩子。記住:壞的感覺終究會過去的

   有時候,當你的身體開始覺得失去平衡時,你都可在借著放松身心,使疾病纾解而不致于發作。萬一你還是著了涼或染上流行感冒,也不要太介意。嘗試不要覺得你是受害者,就好像感冒蟲特別挑你麻煩!許多人都在生病,只要記住這一點,你就能夠從寬廣的角度看你自己的痛苦,並且對你所屬的人類大家庭生起慈悲心。

   一切都是無常的,包括疾病在內,即使你覺得你似乎會抱病一輩子。記住:壞的感覺終究會過去的。

   生病時,嘗試找一些讓你覺得好過的事情。你可以躺在床上禅修,或讀讀具啓發性的書。如果你感覺病得無法禅修或讀書,也可以用清淨的心和欣賞和心,凝視窗外,看看房內燈具和造型,或聽聽外面活動的聲音。如果嘔吐之類的症狀讓你覺得悲慘,不要預期下一刻你會更痛或更可憐。保持身體的平靜,盡可能放松地對待感覺。如果必須住院,你可以隨身攜帶一些具啓發性的東西,像照片或花,好帶來舒適的感覺。

   你必須好好照顧你自己和你的健康。這個忠告再明顯不過了,但爲什麼有些人還是忽視它呢?當我們筋疲力盡和時候,即使是洗澡之類的小事,都可以變得非常溫馨舒適。有些人對于自己的健康毫不注意。其他人則誤以爲照顧自己是自私的行爲,但這種態度卻是執著所謂無我的“自我”。正確的態度是愛自己,卻不執著。首先,我們知道真正的自愛是什麼,否則如何愛別人呢?

   只要承認我們都是人,而現在我們生病了,可能就已經夠了。

   正確的態度是開始尋求治療

   當人們病得很嚴重時,他們的精神也許會消沈下去。他們也許會覺得無助。也許會怪罪是自己惹來的病,或者聽信別人的話,認爲都是自己的錯。

   在治療之中,責怪沒有立足之地。如果你能夠從自己的生活方式之中,找到直接導致疾病的原因,倒是一件好事。那時你的態度應該是:“我的行爲錯了,但是現在我有改變的動機!”雖然執著自我是痛苦和疾病的最終原因,業的原理卻告訴我們:任何一個事件都呆能有無數的因緣,而且我們可能無法一—指出。只要承認我們都是人,而現在我們生病了,可能就已經夠了。正確的態度是開始尋求治療。

   如果可能的話,不要對疾病太嚴肅——即使是重病。在世界末日和愁雲慘霧的氣氛中,正是開玩笑的絕佳時機!在緊要關頭的時刻如果能夠放輕松,你的勇氣將啓發你自己和其他人。我有一個住在印度的西藏朋友,不管他說什麼或做什麼,都會帶給朋友快樂的朗爽笑聲。有一天,他在大吉嶺發生車禍,當朋友趕到他的病房時,他的狀況根本不是開玩笑的。雖然他很高興看到朋友,但他還是假裝不高興,把臉從他們身上轉開。當下,隆隆的笑聲充滿房間,因爲朋友們知道他正在取笑他們頓時四周彌漫著生命的活力和輕松的氣氛。

   采取明智而深思熟慮的方式,選擇最好的治療,並且要以開放的態度,對待任何能夠提供幫助的方式。這當然包括傳統的醫藥。有時候,在只能依靠心、不能依靠任何外物的誤導印象下,那些有興趣采取禅修方式的人們,會認爲必須拒絕藥物治療或現代科學。但即使是最先進的西藏佛教治療者,也會開“外物”的醫療處方。吃藥並沒有錯,如果它們有所幫助的話。

   生病的時候,保持平衡遲早會有用處。如果你需要臥床休息,就不要勉強自己;放下吧!另一方面,即使是重病,不要太在意別人或自己所給予的祝福力量的局限。即使是動手術,我們可能很快就可以走動。健康和正面的心將加速疾病的痊愈。心可以像是一位將軍,以毫不畏懼的態度,扭轉敗陣的軍隊,領導他們贏得勝利。

   耐性可以讓最騷動的情緒變成治療的能量

   如果你覺得因爲生病而被孤立,就要走出來。想辦法連系朋友、家人或你身旁的任何人。站起來,重新參與世界。這是殊勝的藥。即使你站不起來或還是會疼痛,你也可以拿起電話,對某些人談談——朋友、親戚、傳教士或社會工作者。如果你能夠,就讀讀有啓發性的書,聽聽清新的音樂,看看美麗的花呀圖畫,看看從窗子進入的光線。如果你無法看任何有啓發性的東西,就想想你所愛的人或東西,然後好好欣賞。如果你的心能夠欣賞,你就已經踏上治療之路。你也可以想想其他的病人。想像你的痛苦使得他們的痛苦變得可以忍受;想像你只需要他們的痛苦完全拔除。這是佛教的慈悲觀修行法門,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它能夠減輕你自己的情緒負擔。在某些情況下,它的纾解力量可以實際幫助你治療身體的問題。

   當憤怒、恐懼或泄氣生起時,不管它們多強或持續多久,都要和善地對待它閃,因爲耐性可以讓最騷動的情緒變成治療的能量。如果你沒有耐性,也要把它們看成是正面的,因爲這表示你想要改善。

   這種仁慈和態度,甚至可以延伸到身體上的疾病,直到它能夠被治療爲止。在佛教裏,身體被認爲是天堂般的淨土。有一種佛教禅修尊崇健康身體內的正常細菌(西藏人則認爲是“蟲”)。如果我們有不健康的病毒或感染,目標就是治療它,但我們不需要從它那兒退縮或覺得羞辱。我們可以承認:一種危險的病正在分享我們的身體,不必過分執著它。

   許多人因爲生病或受傷得太嚴重而動彈不得,會害怕得有如世界末日。然而,我們可以想想,多少障礙者借著正面的態度而超越了這種限製。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史帝芬·霍金(StephenHawking),他是一個偉大的英國天體物理學家,他對于心靈生命的熱忱,超越了他的全身麻痹和無語言能力。我的一位朋友尼理·葛林牧師(ReverendNellieGreene),也有嚴重的神經傷害,但他擁有清明的心,借著堅毅不拔的態度,終于成爲英國國教(EpiscopalChurch)的教會執事。可見在身體可能病得很嚴重時,心卻未必如此。

   死亡本身可以是一種深刻的治療。即使導致死亡的狀況很煎熬或有肉體上的痛苦,但安詳仍然是可能的。生命中的一切,包括死亡在內,都可以是一種放下

   並非每一種疾病都可以被治療或“修整”。畢竟,身體只不過是一間客棧而已,我們在分配的時間內住在客棧裏,最後還是一定要離開的。我們都會死。但即使只有幾個月或幾天的時間可以活,也能夠把末期疾病看成是機會。知道自己即將去世,可以成爲一種真正的加持,因爲那時候我們能夠完全爲自己而悲傷和開放,這是在我們生龍活虎時很難辦得到的事。我們可以告訴親愛的人,我們多麼愛他們,修補可能已經變得緊張的關系。我們可以在僅存的短暫時間內發現價值。

   死亡本身可以是一種深刻的治療。即使導致死亡的狀況很煎熬或有肉體上的痛苦,但安詳仍然是可能的。生命中的一切,包括死亡在內,都可以是一種放下。

   但不要太快就放下生命!珍惜你被賜予的寶貴生命,只要還有存活的機會,就要十分堅信你可以、也將活得更好。在自然的法則裏,死亡之神終究主宰著我們的身體。當死神召喚我們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走;這是事實的真相。不過,有時候我可以騙一騙死神——我們不必立刻回答他的召喚。

   我在杜竹千寺的經典學院讀書時,有一位同學名叫曹卓(Chojor)。他是一個溫和、快樂、用功的年輕喇嘛,患有嚴重的癫閑發作。每隔幾個月,有時候一天好幾次,他會有猛烈的癫閑發作。他的痙孿,帶給他生命嚴重的恐懼和分裂,並且讓我們的課程和法會陷入極端混亂。最後,一位名叫吉羅活佛(TulkuJiglo)的年長喇嘛想到一個對策。他和身體圓胖,非常有趣,很像家喻戶曉的彌勒菩薩。雖然牙齒全都掉光了,但是當他開玩笑和揶揄人們時,總是開口大笑——他老是說這是他永不休止的禱告。他懂得一種特別的禱詞,據說可以治療癫閑症。于是他舉行了一次灌頂法會,把這個法門傳給曹卓和我們一群人。從那天開始,整整一個月,每天晚上在日落之前,我們必須修法半小時,並有簡單和糕餅獻供。禱詞包括獻供給佛教禅修中的星辰或天體。西藏人相信:癫閑病是星辰的影響所造成的。此後,就我所知,曹卓的癫閑症再也沒有發作過。此種治療的發生,來自以正面的態度打開一個人的心,激請能量來源(在這個例子中,指的是星辰)的治療力量,並且相信治療的效果。這種治療是透過精神和心理的力量,而非物質的方法。

   能夠從悲慘的疾病痊愈的,不只是西藏的精神上師或僧侶而已。我有一個好朋友罹患大家所公認的不治之症,卻透過禅修活了下來,他的例子並非很不尋常。一九八八年,哈利·溫特(HarryWinter)七十四歲,被診斷出得了肺癌。醫生認爲他只剩下六個月可以活,但是身爲經驗豐富的禅修者,哈利具有極大的信心,相信他的心至少可以延遲疾病的進展。除了以放松他的心和去除任何心理障礙爲目標的禅修之外,他開始每天修半個鍾頭的治療觀想。

   他動過兩次手術,而他存活下來以及病情緩和的事實,令醫師疑惑不解,五年後當舊疾複發時,他拒絕了第叁次的手術,因爲這次手術將使得他永遠下不了床。他繼續每天做深度禅修,並把安詳和溫馨的感覺帶引到一天當中的其他時刻。有一段時間,他每天禅修八個小時。

   在八十歲生日時,哈利的癌症完全痊愈,而且比六年前還健康,令醫師大感驚訝,如此長時間的禅修,也讓他擁有深刻的精神寶藏。

   哈利所做的禅修,包括觀想從金鍘薩埵(淨除業障的佛)流出治療的甘露。在他的心中,他可以看到金鍘薩埵在他的頂輪,甘露自上而下,流遍全身。哈利觀想甘露是“助手”,接觸並治療了他身上的癌細胞,也淨化了他的一切煩惱。哈利的禅修總是要回向,願一切衆生和整個宇宙都得到淨化。他所修的治療練習,是本書下面幾章所教的主要原則之一。

  

《第一部 第六章 如何處理身體疾病》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