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迦葉尊者的悲心 結語

  大迦葉尊者的悲心

  釋恒強

  結 語

  頭陀行並非大迦葉尊者個人的自創或特行,而是如同八正道一樣同爲佛陀的教法。雖然佛陀本人沒有行持所有頭陀支,也沒有製戒規定出家弟子一定要修頭陀行,但頭陀行卻常爲佛陀所稱道。又頭陀行比丘並非純爲自利,也有令法久住、利益衆生的利他一面,甚至成爲佛法住世的標志。

   大迦葉尊者也常以清淨心說法,遊行人間,隨緣教化。有時之所以不願說法,而是因爲少數人對尊者不敬不信,對善法無有恭敬,甚至對尊者辱罵、誣謗、譏毀。爲了調伏他們,尊者自己不說法而請佛陀說法。尊者也參與僧務管理,經管五大精舍,領衆共修,利益大衆。

   因爲當時六群比丘、比丘尼等對尊者的種種辱罵、誣謗、譏毀乃至人身傷害,佛陀每每予以維護,常常贊歎尊者,不曾呵責尊者,甚至讓以半座,不以師自居。佛陀這些不同尋常的舉動,一方面是因爲大迦葉的證量幾乎與佛無異,另一方面是佛陀始終站在令法久住的高度,欲樹立起尊者在僧團中的威信,以便將佛法付囑于他。正是這個原因,佛陀勸尊者爲大衆說法,依衆而住,更多地參與僧務。

   大迦葉尊者發起結集佛法時,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備工作,包括派人去外地召請諸大德長老。爲了忠實而盡量完滿地結集,尊者從大衆僧中選擇了五百位證得叁明六通的阿羅漢,結集經律時,一一向每位結集者征詢。尊者不聽舍小小戒,一方面是因爲不知何爲小小戒而不具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是爲了僧團和合安樂、正法久住。佛陀的本意就是不願女人出家,女人宜在家修清淨行。而佛陀一旦允許女人出家受具足戒後,大迦葉尊者也沒有反對,在佛陀涅槃後也沒有違背佛陀而別出律製阻止女人出家。說尊者絕對厭惡女性、反對女人出家是不客觀的。

   阿難在佛陀生前不能成就無漏,因此佛陀囑咐阿難在他涅槃後去依附大迦葉尊者。尊者之所以屢屢呵責阿難,是因爲長輩對小輩的愛護、教導而嚴辭加之。正是在尊者嚴辭呵斥的調伏下,阿難很快證得阿羅漢。大迦葉以八事呵責阿難,一方面是爲了小小戒,另一方面是爲了調教、培養阿難,使其能荷擔起如來家業,完完全全是爲了正法久住。

   總之,大迦葉尊者所做的一切,並非純以自利,反而自始至終都貫穿著爲法久住、利益群生的無我大悲。佛陀的教法是一味的、和合的,大小乘只是因機教化而有差別。菩薩行者也要自利,聲聞行者也會利他,只有自利利他的覺行圓滿後,才能趣入無上正等正覺。聲聞行者開始或許容易偏重于個人的修證,但菩薩行者如果不注重個人的修證也容易傾向于空談。只有自利利他圓滿的結合,才是佛教興盛發達的中正大道,所以大小乘並非如此的隔別與對立。又聲聞教法爲佛陀親口宣說,聲聞四果聖者都已經無漏解脫,而“人菩薩行者”沒有理由不信順、禮敬、贊歎聲聞聖者,也沒有理由不學修聲聞教法。這才是一位佛弟子應取的正見。

  注釋:

   [1]印順:《華雨集

  王舍城結集之研究》,正聞出版社,中華民國82年4月初版第41-44頁。

   [2]印順:《華雨集

  王舍城結集之研究》,正聞出版社,中華民國82年4月初版第54頁。

   [3]印順:《以佛法研究佛法

  大乘是佛說論》,正聞出版社,中華民國89年10月新版一刷第159頁。

   [4]印順:《華雨香雲

  呱專文集序》第,正聞出版社,中華民國89年10月新版一刷243-245頁。

   [5]《毗尼母經》卷1,《大正藏》 卷24第804頁下欄。

   [6]《增一阿含經·放牛品》第2經,《大正藏》 卷2第795頁上、中欄。

   [7]《雜阿含經》卷41第1140經,《大正藏》 卷2第301頁中欄。

   [8]《雜阿含經》卷41第1141經,《大正藏》 卷2第301頁下欄。

   [9]《增一阿含經·放牛品》第7 經,《大正藏》 卷2第801頁上、中欄。

   [10]《雜阿含經》卷41第1141經,《大正藏》 卷2第301頁下欄。

   [11]《增一阿含經·莫畏品》第5經,《大正藏》 卷2第746頁上、中欄 。

   [12]《增一阿含經·十不善品》第3經,《大正藏》 卷2 第789頁上欄 。

   [13]《增一阿含經·莫畏品》第5經,《大正藏》 卷2 第746頁中欄。

   [14]《增一阿含經·莫畏品》第5經,《大正藏》 卷2第746頁下欄。

   [15]印順:《佛法概論

  聲聞與辟支佛》,正聞出版社,中華民國89年10月新版一刷第200頁。

   [16]《增一阿含經》卷9第4 經,《大正藏》 卷2第589頁中欄-590頁上欄。

   [17]印順:《華雨香雲

  呱專文集序》,正聞出版社,中華民國89年10月新版一刷第243頁。

   [18]《根本說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2,《大正藏》 卷23第912頁上、中欄。

   [19]印順:《華雨集

  阿難過在何處》,正聞出版社,中華民國82年4月初版第102頁。

   [20]《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卷12,《大正藏》 卷24 第54頁上、中、下欄。

   [21]《增一阿含經》卷29第43經,《大正藏》 卷2第711頁中、下欄。

   [22]《增一阿含經·放牛品》第3經,《大正藏》 卷2第795頁下欄。

   [23]《雜阿含經》卷16第447經,《大正藏》 卷2第115頁中欄。

   [24]《雜阿含經》卷41第1136經,《大正藏》 卷2第300頁上欄。

   [25]《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4,《大正藏》 卷23第528頁中欄。

   [26]《雜阿含經》卷41第1138經,《大正藏》 卷2第300頁中欄。

   [27]《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31,《大正藏》 卷24第358頁上欄。

   [28]《雜阿含經》卷41第1139經,《大正藏》 卷2第300頁下欄-301頁上欄。

   [29]《毗尼母經》卷1,《大正藏》 卷24第805頁上欄。

   [30]《雜阿含經》卷41第1143經,《大正藏》 卷2第302頁中欄。

   [31]《善見律毗婆沙》卷13,《大正藏》 卷24第769頁下欄。

   [32]《雜阿含經》卷41第1140經,《大正藏》 卷2第301頁上、中欄。

   [33]《十誦律》卷60,《大正藏》 卷23第446頁上欄。

   [34]《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卷12,《大正藏》 卷24第54頁中欄。

   [35]《雜阿含經》卷31第872經,《大正藏》 卷2第220頁中欄。

   [36]《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31,《大正藏》 卷24 第358頁上欄。

   [37]《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33,《大正藏》 卷23第808頁下欄-第809頁上欄。

   [38]《增一阿含經·放牛品》第2經,《大正藏》 卷2第795頁中欄。

   [39]《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40,《大正藏》 卷24第409頁中欄。

   [40]《毗尼母經》卷1,《大正藏》 卷24第806頁上、中欄。

   [41]《雜阿含經》卷41第1142經,《大正藏》 卷2第302頁上、中欄。

   [42]《雜阿含經》卷25第640經,《大正藏》 卷2第177頁中、下欄。

   [43]《增一阿含經·莫畏品》第5經,《大正藏》 卷2第746頁中、下欄。

   [44]《增一阿含經·十不善品》第3經,《大正藏》 卷2 第789頁上欄。

   [45]《雜阿含經》卷41第1142經,《大正藏》卷2第302頁上欄。

   [46]《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4,《大正藏》卷23第528頁中、下欄。

   [47]《毗尼母經》卷1,《大正藏》 卷24第805頁下欄-第806頁上欄。

   [48]印順:《華雨集

  王舍城結集之研究》,正聞出版社,中華民國82年4月初版第42頁。

   [49]《雜阿含經》卷32第906經,《大正藏》 卷2第226頁下欄。

   [50]《長阿含經·遊行經》,《大正藏》 卷1第28頁下欄。

   [51]《十誦律》卷60,《大正藏》 卷23第447頁上、中欄。

   [52]《善見律毗婆沙》卷1,《大正藏》 卷24第673頁下欄。

   [53]《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39,《大正藏》 卷24第402頁下欄-第403頁上欄。

   [54]《摩诃僧祇律》卷32,《大正藏》 卷22第490頁下欄-第491頁上欄。

   [55]《摩诃僧祇律》卷32,《大正藏》 卷22第490頁下欄。

   [56]《十誦律》卷60,《大正藏》 卷23第447頁中欄。

   [57]《五分律》卷30,《大正藏》 卷22第190頁下欄。

   [58]《摩诃僧祇律》卷32,《大正藏》 卷22第490頁中、下欄。

   [59]《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39,《大正藏》 卷24第403頁下欄-第404頁上欄。

   [60]《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40,《大正藏》 卷24第408頁中欄。

   [61]《五分律》卷6,《大正藏》 卷22第41頁中欄。

   [62]《四分律》卷18,《大正藏》 卷22第685頁下欄。

   [63]《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15,《大正藏》 卷14第741頁。

   [64]《毗尼母經》卷6,《大正藏》 卷24第835頁上欄。

   [65]《五分律》卷29,《大正藏》 卷22第186頁上欄。

   [66]《十誦律》卷10,《大正藏》 卷23第74頁下欄。

   [67]印順:《華雨集

  阿難過在何處》,正聞出版社,中華民國82年4月初版第93頁。

   [68]《十誦律》卷60,<大正藏》 卷23第449頁中欄-第450頁上欄。

   [69]《五分律》卷30,《大正藏》 卷22 第192頁上欄。

   [70]《中阿含經》卷2 8 《林品第五》,《大正藏》 卷1第605頁上欄

   [71]《五分律》卷29,《大正藏》 卷22第185頁中、下欄

   [72]《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29,《大正藏》 卷24第350頁中欄。

   [73]《五分律》卷29,《大正藏》 卷22第186頁上欄。

   [74]《四分律》卷48,《大正藏》 卷22 第923頁下欄。

   [75]《中阿含經》卷28< <林品第五》,《大正藏》 卷1 第607頁中欄。

   [76]《毗尼母經》卷1,《大正藏》 卷24第803頁中欄。

   [77]《毗尼母經》卷1,《大正藏》 卷24第803頁中欄。

   [78]《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29,《大正藏》 卷24第350頁下欄。

   [79]印順:《華雨集

  阿難過在何處》,正聞出版社,中華民國82年4月初版第101頁。

   [80]印順:《華雨集

  阿難過在何處》,正聞出版社,中華民國82年4月初版第113頁。

   [81]《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40,《大正藏》 卷24第408頁下欄。

   [82]《雜阿含經》卷23第604經,《大正藏》 卷2第168頁上欄。

   [83]印順:《以佛法研究佛法

  大乘是佛說論》,正聞出版社,中華民國89年10月新版一刷第159頁。

   [84]《十誦律》卷40,《大正藏》 卷23第291頁上欄。

   [85]《雜阿含經》卷41第1138經,《大正藏》 卷2第300頁中欄。

   [86]《四分律》卷49,《大正藏》 卷22第930頁上欄。

   [87]《雜阿含經》卷41第1144經,《大正藏》 卷2第303頁上欄。

   [88]《摩诃僧祇律》卷32,《大正藏》 卷22第491頁上欄。

   [89]《分別功德論》卷2,《大正藏》 卷25第34頁中欄。

   [90]《摩诃僧祇律》卷32,《大正藏》 卷22第491頁上欄。

   [91]《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39,《大正藏》卷24第404頁下欄-第405頁下欄。

   [92]《摩诃僧祇律》卷32,《大正藏》 卷22第491頁中欄。

   [93]《大智度論》卷2,《大正藏》 卷25第69頁上欄。

   [94]印順:《華雨香雲

  呱專文集序》,正聞出版社,中華民國89年10月新版一刷第243頁。

  

  

《大迦葉尊者的悲心 結語》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