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修人身難得
釋恒強
經中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如《雜阿含經》中說:“如甲上土,如是生中國者亦爾;如大地土,如是生邊地者亦爾”。思惟人身難得,爲顯密共許的觀修法。在密宗諸多經論中,觀修人身難得是契入實修的必要前行。本文依《菩提道次第略論》中所說的四個層面闡述如何觀修人身難得:一是明閑暇,二是明圓滿,叁是思惟義大,四是思惟難得。
一、明閑暇
閑暇即是有時間有精力。閑暇和無暇是相對的,若是爲惡趣所困,爲外緣所縛,即是無暇之身,不足以成辦學修之道業。《金光明最勝王經》中說:
常願勿處于卑賤,不墮無暇八難中。
生在有暇人中尊,恒得親承十方佛。
八難即八無暇。《佛說八無暇有暇經》中,說到八種無暇。
1、地獄
銅柱鐵山衆苦逼,煻煨糞屎刺刀林,
于地獄中受斯苦,此處豈能聞正法?
地獄道中有八熱地獄、八寒地獄等共一百叁十六地獄,如是衆多地獄中有無量衆生在受無量諸苦,沒有閑暇沒有因緣聽聞正法。
2、餓鬼
饑渴針咽苦逼身,雨注河流成猛火,
于餓鬼中受斯苦,此處豈能聞正法?
餓鬼道中如炬口餓鬼、針口餓鬼、臭口餓鬼等叁十六種無量餓鬼,或住人中,或住餓鬼界中,或無食或不能食,或無財或少財,受無量諸苦,沒有閑暇沒有因緣聽聞正法。
3、傍生
更互恒懷怖害心,常欲展轉相食噉,
于傍生中受斯苦,此處豈能聞正法?
各類傍生,若空行、陸行、水行等無量畜生,更相殘害,爲人驅馳,多被鞭撻,具受種種極重苦惱,沒有閑暇沒有因緣聽聞正法。
4、長壽天
若在天中有頂處,由先福力生于彼,
長壽覺慧不分明,此處豈能聞正法?
長壽天,即天人之長壽者。色界第四禅無想天之壽命,爲五百大劫,是色界天中最長壽的。無色界中第四處非想非非想天爲八萬劫,是叁界之最長壽的。這些長壽天數劫處于無想中,最後到臨終時生起邪見,沒有閑暇沒有因緣聽聞正法。
5、邊地
生在邊方鄙惡處,耳不曾聞說法聲,
無識恒居蔑戾車,此處豈能聞正法?
邊地,指極樂淨土之邊地。以疑惑心修諸功德的人,應其機感,死後受生于淨土之邊地,五百歲中不得見聞叁寶,沒有閑暇沒有因緣聽聞正法。
6、諸根不全
由彼先身造惡業,聾盲喑啞缺諸根,
癡鈍即是人身牛,此人豈能聞正法?
有人雖然生在中國,但因爲宿世惡業,得聾盲喑啞報,或于善于惡不能分別,此人則不具足學修佛法的條件。
7、邪見
若人不信于叁寶,說無因果無尊親,
如是邪見壞其心,此人豈能聞正法?
有人雖然生在中國,也不聾盲喑啞,于善于惡,都能明了,但不信叁寶,不信因果與輪回,此人則遠離于正法。
8、無佛出世
諸佛大師不出現,亦無妙法流世間,
若人生居暗世中,此時豈能聞正法?
有人雖然生在中國,諸根具足,于善于惡,都能明了,也信叁寶與因果,但是沒有人能爲他導開出離之門,此人無緣得入正法。
以上爲《佛說八無暇有暇經》中所說。
二、明圓滿
圓滿即是諸緣具足。有自圓滿和他圓滿,各有五種,合稱十種圓滿。《瑜伽師地論》中說:
自他圓滿善法欲,戒根律儀食知量,
覺悟正知住善友,聞思無障舍莊嚴。
這是說自他圓滿等是世間及出世間諸離欲道趣向之資糧。
1、自圓滿
五種自圓滿爲善得人身、生于聖處、諸根無缺、勝處淨信、離諸業障。
①善得人身:謂投生爲人,或得丈夫身男根具足,或得女人身。因人身難得,所以說善。
②生于聖處:謂生于中國,即有佛四衆弟子遊行教化的區域。
③諸根無缺:謂非頑啞聾盲,具足肢節眼耳,能于善法精勤修集的人。
④勝處淨信:謂于諸如來正覺所說法毗奈耶得淨信心,能除一切煩惱垢穢濁。勝處者,謂諸如來正覺所說法毗奈耶,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白淨法。
⑤離諸業障:謂能遠離五無間業,不自作,不教他作,也不見作隨喜。五無間業者,謂害母害父害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此五者屬于自身,爲修法的順緣,故稱自圓滿。
2、他圓滿
五種他圓滿爲諸佛出世、說正法教、法教久住、法住隨轉、他所哀愍。
①諸佛出世:于因地中修習種種難行苦行,經叁大阿僧祗劫,積集廣大福德智慧二種資糧,獲得最後上妙之身,現證無上正等菩提,名爲諸佛出世。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也因此名爲出世。
②說正法教:謂諸佛世尊出現于世,因爲哀愍一切聲聞衆,依四聖谛宣說真實苦集滅道無數法教,即所謂十二部。諸佛世尊及其聖弟子,一切正士都是乘此法教而得出離,然後爲他宣說稱贊。
③法教久住:謂既成佛,並說正法,乃至世尊壽量久住,及般涅槃之後,修行現證勝義法仍未壞滅。
④法住隨轉:謂已證正法者,了知堪能證知如是正法之衆生,即如所證隨轉隨順教授教誡,令證入正法。
⑤他所哀愍:他指施主,能于行者起哀愍心,惠施隨順淨命資具,所謂如法衣服、飲食、諸坐臥具及病緣醫藥等。
以上爲《瑜伽師地論》中所說。
叁、思惟義大
如今人身已得,佛法亦聞,具足暇滿,若不發起爲究竟利樂而修清淨法之心,僅于現世未死之間,爲除苦得樂而稍作精勤,而傍生中也有如此稍作精勤的,雖然具足暇滿人身,則與傍生無異。所以要善自思惟暇滿人身之義大。
1、其一思惟修大乘道者,必須要得暇滿人身
《大智度論釋》中說:“知此人身無牢無強,爲老病死所逐。雖複天身清淨、無老無病,耽著天樂,譬如醉人,不得修行道福、出家離欲。以是故,于此人身自忍修福,利益衆生”。
《與弟子書》中說:
欲成佛道度衆生,具大心力惟人能,
天龍修羅金翅蟒,神仙余處皆不及。
又如《佛說八無暇有暇經》中說:
我已爲說八無暇,皆願當生有暇中,
苦生難處不聞經,汝等至心應善聽。
這是說在六道衆生中,唯有暇滿之人身才能聞修佛法。即使有一類昔于人中修道習氣濃厚的欲天,雖然也能聽聞四谛法教,但因爲多是無暇身,難趣無上正等菩提。諸邊地衆生,也是這樣。
2、其二思惟得暇滿人身已,聞修正法之殊勝
《叁主要道》中說:
不貪叁有之安樂,爲使暇滿身具義,
勤依佛悅之正道,具緣者當喜谛聽!
這是說在不貪著世樂的基礎上,爲使暇滿難得的人身獲得實義,不空耗暇滿人生而日間不懈、夜間不眠地勤奮努力聞思修。
《佛說八無暇有暇經》中又說:
若人聞我說,識暇及無暇,
是故應勤心,正修于梵行。
我說明眼人,善護于諸惡,
正念能防守,不隨諸有漏,
一切隨眠斷,降伏大魔怨,
永超生死流,得升于彼岸。
常當思惟諸佛世尊因累劫修行,得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等種種不共功德,降伏魔怨,離諸苦惱,證無上正等菩提。又複念我等昔于衆多惡趣無暇處的險道上盤旋流轉,受無量諸苦,而今得如此賢妙之暇滿人身,亦當于正法所精勤修習,盡諸有漏,橫超生死,升于彼岸,逮得大利。
3、其叁思惟得暇滿人生已,不聞修正法之過患
《雜阿含經》中說:“人身難得,無有余計,唯有行義、行法、行福,于佛法教專心皈依”。《入行論》中說:
得如是閑暇,而我不修善,
是更有余者,較此尤愚迷?
又說:
暇滿人身極難得,既得能辦人身利,
倘若今生利未辦,後世怎得此圓滿?
既具足外緣,有善知識,也具足內緣,已得暇滿故。今生若是不修,後多生輪回中,暇滿難得。又今生時短,不知無常死亡何時到來,行者現時即應修持。
《佛說八無暇有暇經》中說:
若已獲人身,聞法行放逸,
後當生惱悔,如商人失財。
又說:
若有聞正法,不能如說行,
輪回八難中,備受諸辛苦。
今生若不能于正法所精勤修持,不爲來世作大利益,則今之暇滿人身徒然虛耗,如商人失財,如入寶山空手而回。以無修持故,無有福德智慧資糧,後世不得善利,常墮惡處,盤旋流轉,受諸苦毒。因此當于正法生希求心,發精勤心,勿令懈怠。
四、思惟難得
明暇滿人身義大已,複當思惟人身之難得。《佛說寶雨經》卷第七中說:“菩薩成就十種法能離八無暇。何等爲十?一者舍離不善法,二者于如來所說學處終不違越,叁者遠離悭貪,四者已曾供養諸佛如來,五者勤修福業,六者智慧圓滿,七者得方便善巧,八者本願具足,九者厭離世法,十者勤行精進。”以此十法難得故,此人身、後世人身難得。
思惟難得者,于此略分四層。
1、思惟此人身難得
《四百頌》中說:
人中大多數,執持不善品,
以是諸異生,多定趣惡趣。
戒經說:“人死之後,墮惡趣者,多如大地土,生樂趣者,少如爪上塵。”這是說人身爲善惡二趣中極爲難得的。
2、思惟後人身難得
《入行論》中說:
暇滿人身極難得,既得能辦人生利,
倘若今生利未辦,後世怎得此圓滿?
遠離八無暇具足十圓滿的人身極爲難得,衆生于無量劫生中偶得此人身,而因無明貪愛,執著顛倒,行惡造業,乃至後世更趣惡趣,這是說暇滿之後人身也是極爲難得的。
3、思惟因果門中難得
《菩提道次第略論》中說:“可觀察如何是暇滿自性,及于現近與究竟門中義利重大,並從因果門中思惟難得。”
所謂因門難得,總言之,得善趣身如修羅等,必須以戒律爲主。分言之,如具足暇滿,則須於戒律爲主之外,加以布施、淨願等而爲助伴。修如此因者,頗爲希少,由此推之,可知就樂趣果若總若別而觀,此閑暇均爲難得。
所謂果門難得,對于異類諸惡趣,如傍生等觀之,但屬樂趣已較爲少有。即就同類的樂趣而觀,特勝之閑暇者,則更爲寶貴。
4、思惟“盲龜值浮木孔”喻
《雜阿含經》中有“盲龜值浮木孔”的故事喻人身之難得:當大地悉成大海時,海裏有一盲龜,一百年才浮出海面一次。又海面上有一段浮木,浮木上只有一孔。這個浮木終年隨風逐浪四處漂遊。那只盲龜要得遇這個浮木孔,因爲有時空的限製,這是很難很難的。而得人身,比這更難。
行者應當思惟自己在無量劫生中在生死苦海中頭出頭沒,無有休息,不得安隱,苦不堪言:
有時轉生于地獄,屢屢遭受寒熱之苦而無有修法機會;
有時投生爲餓鬼,爲饑渴烈火所焚而無有修法機會;
有時轉爲傍生,爲互相啖食所惱而無有修法機會;
有時轉生于長壽天,數劫處于無想中,最後到臨終時生起邪見,而無有修法機會;
有時生于邊地,無有正法光明而沒有修法機會;
有時轉生爲外道徒等,因持邪見而無有修法機會;
有時生于暗劫中,因不聞叁寶之聲而無有修法機會;
有時生爲喑啞之人,因意根不能堪爲法器而無有修法機會。
而今如盲龜值遇浮木孔,偶得極爲難得之暇滿人身,因此于此人身生希有心,倍加珍惜,應當勤于聞法,精進修持。
《觀修人身難得》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