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問題爲樂趣
實際遇到困境時,很難立即將它視爲行善的契機,因此完善的准備是很重要的。預先做好訓練,那麼當嚴重的問題來臨時,才能輕松的運用所熟悉的菩提道次第禅修或轉念法來修持。
將困難轉化成安樂,光是明了困難有益于修善是不夠的。必須誠摯的認識自己的問題就是自己修善的必要條件,並且由其中生起持續、穩定的喜樂。
在困境時,要想著:困難帶給自己無盡的利益,它能帶來現世及來生的安樂、解脫、及證悟的究竟安樂。因此,困難對自己有無盡的利益。縱然問題可能是非常地嚴重,使人難于忍受,但它們卻是最可喜的。它們其實是人們所擁有的東西中最美好的,因爲它們將持續不斷的帶給自己好處。
停止厭惡困難並生起喜歡困難的這種思維方式,會讓自己的心情快樂起來,也可以使自己不沮喪、不灰心地持續修行。反複如此思維,訓練心智,轉化自心爲喜樂。
就這樣,因爲強烈的相信經曆困難是可喜的,縱然問題仍然存在,但已不覺得它的存在了。既然它不再擾心,也就容易忍受了。這是克服自身疾病及其他生活上問題的方法。如果你能克服那些會以爲幹擾自己快樂修法的外在敵人及靈異。那麼,縱使他們繼續作怪,也已無法擾亂或傷害你的心。
只要視某事爲難題並讓它來激怒自己,無異等于自造難題來擾亂自己的心。一旦這種情形發生,就無法轉化苦于大乘道了.實際上,若能運用苦于大乘道,則問題將能使自己善業增長,並且變成安樂之因。然而,這必須自己去體驗才會明了。
當然,你無法要求自己在猝然面對大問題時能立刻轉化它們爲大乘道。因此,應根據自己的能力,訓練自己的心先轉化小痛苦,然後,當遇上大問題或大災難,甚至是最恐怖的死亡時,才能將它與善融合,並運用于大乘道。
簡言之,訓練自己的心,體察一切問題的美。爲使問題合乎自己的意,就必須不再看問題的負面,盡可能去看問題的正面及有利面。生命的境遇是否美好,端賴自己的心如何認知它、诠釋它。自己可以選擇是否將某一經驗視爲“美好”或“困難”。這全看自己的心如何去诠釋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