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殊勝
現在,我們正從事一件對大部分人來說相當特別的新活動。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不常做的事情。我們試著找到一種實際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並使我們脫離痛苦。但是,我們在此看見的,是一種與過去任何所謂的解答都十分不同的方法。其他方法充其量只是使痛苦得到短暫的歇息,甚至導致更大的不滿足與沮喪。此處我們接觸的教法是可以完全信任的。因爲過去有無數的人,依循這個方法而證悟。現在,如果我們照著做,也會成功,將來的人照著做,也一樣會成功。這是得到徹底證悟的佛陀教導的法。
佛法不會將我們導人歧途,而且可以對治輪回的虛僞及製造苦厄的現象。這些現象會一而再的出賣我們。這如何發生呢?由于不明白現象的無常或是不明白它們存在的真相,對輪回的境相懷著深信不疑的顛倒見,我們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蒙騙。因此,對周圍環境不恰當的反應,一旦事情不符合期望就覺得被出賣,從無始以來,直到現在,這一直是我們的行爲模式。這種模式對我們一點好處也沒有,只是帶領我們從一種苦境到另一種苦境罷了。
如果我們考慮到自己的習性多麼根深蒂固,很顯然,如果不經常修習佛法,佛法的法門是不可能有效帶領我們脫離痛苦的輪回。如果只花一、二年的時間,或是在旅行到東方的時侯,才依循這些教導,不可能得到長久利益的。修行是我們應該隨時隨地去做,也做得到的事情。我們活在一個充滿大危機的時代,不僅是自然界,還有來自于人爲的災難。甚至對于自己還能擁有這個寶貴的人身多久,比以前更沒有把握。因此,必須把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轉成佛法的修行,這是很重要的。我們不應該只是心滿意足于把自己的筆記本與頭腦塞滿知識的教導,一定要設法把所學的一切立刻拿來修行。這樣,我們現在聽聞的法,便能夠變成必要的佛法活動,而産生特別有益的結果。修行,不一定是身心的苦行才有價值。
我們追求世俗事物所獲得的利益,和修行所得的利益根本不能相比。我們也許找到了一份需要先進技術的特殊工作,能帶來豐厚的報酬又富挑戰性,但是,和修行所得的收獲比較起來,就微不足道、相形遜色了。即使我們獲得了全宇宙的珍寶,還是無法買到證悟與個人的解脫,無法消除煩惱,無法洞察實相,無法産生菩提心,無法出離輪回,更無法得到其他許多因修行佛法而獲得的成就。
物質上的富裕無法真正解決我們在世間的困擾,這是不足爲奇的。爲什麼呢?如果把無盡的過去世中曾累積的財富都堆積在一起,將多得整個宇宙也容不下。我們曾經一再擁有這些難以想像的財富,卻無法從痛苦中得到解脫。我們的心念還是昏亂又迷惑,足以爲自己及他人製造許多問題。
另一方面,透過修行佛法,我們能夠獲得證悟,以及其他所有有益的成就,乃至達到無上的成就。我們從洞見所有內外在的現象獲得滿足。進一步來說,佛法所帶來的純粹喜樂,永遠不會枯竭也不會轉變爲痛苦的經驗。它永不止息地帶給我們持續的快樂。輪回之樂與佛法的喜樂正好背道而馳。無始以來,我們一直想從輪回中找到快樂,但是從中獲得的每一樣樂事,遲早都會結束。如果我們仔細審察自己的生活就會發現許多佐證。修行佛法以及獲得個人解脫與覺悟,確實有明確的開端,帶來的快樂卻沒有止境。
我們的主要問題,在于缺乏明辨力與智慧,無法了解經驗已經教導我們的輪回本質。雖然世俗的享樂只會帶來失望與不滿足感,我們對這個根本的現象還是十分無知,並且繼續追尋快樂的幻覺。于是婆婆世界的誘惑一再出賣我們,或許,更正確一點的說,是我們容許自己被出賣。
修行佛法的重點,在于覺知我們行爲的後果,因而從經驗之中學習。如果我們小心謹慎的這樣做,沒有一件事情能夠完全欺瞞我們,即使處在迷惑之中,還是能夠保持靜定。這不但能使我們在今生中得到很大的利益,同時在所有來生中也將獲益。
把每個行動轉變爲法行的主要方法,就是檢查自己的動機。這是保證我們所做的每件事,對自己及他人都有益處很實際的方法。如果我們先設定自己的動機,不論我們做什麼事,一定會得到正面的結果。這完全符合現實的運作。不論是輪回苦或者是證悟的演化,都唯心所造。只是由心所見,由心所生的。因此,如果我們能夠維持適當的動機及正確的心態,就能夠肯定,凡是自己所爲,都將帶領我們獲得證悟,達到無上的安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