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親愛的讀者:
我們需要研習佛法,不僅只是因爲佛陀如是說;而更基本的原因乃是我們都想要離苦得樂。
不健康的心念和錯誤的生活態度,會給我們的生命帶來許多問題,例如愛滋病等,這是今日世界許多有名的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也都同意的觀點.所以,培養一個對生命積極健康的態度是去除這些問題的最佳辦法。更進一步地說,我們的心念是自己所有苦樂的泉源。任何外力都沒有辦法改變或去除這些苦因,只有靠心念才可以達到根除的目的。
不健康的心念使我們産生孤寂、沮喪,甚至自殺的念頭;它促使我們殺戮殘害的行爲;使我們傷害他人;甚至引發國際問的戰爭、使得數以百萬計的有情衆生遭受核戰浩劫的危險性大爲增加。它更是造成人類累世以來不斷相互傾軋的主因,使得人類永不停止地在生、老、病、死、患得患失等情境中翻滾。這種不健康的心念必須要被轉換成那種能帶給我們快樂與安祥的心念——從日常生
活的快樂與安樣到由生死輪回中了脫;到成就無與倫比的、最高的、完全的正等正覺,這種正等正覺能帶給無數的有情衆生快樂與安詳。這才是真實的佛法,觀修的究竟。
要真正地了解佛陀教法,只學習一種觀修是不夠的。我們必須了悟成就正等正覺的所有次第、斷除所有障礙與心智錯誤以及完成所有證悟而達到最美好境界。
爲什麼需要如此
因爲即使連要讓自己能夠享用馍馍(一種西藏的食品)的美味,我們都必須先經過一連串的准備功夫。同樣的,我們必得經過廣泛地研究與修習逐步進階的成就正等正覺之道——菩提道次第才能夠真正享受成就正等正覺的空樂。而對那些無法深入研究的人而言,只要他們能夠照著菩提道次第的內容修習,仍然可以成正等正覺。因爲菩提道次第是整部佛法的精髓。這就好像有叁類噶當派的格西,一類照著經文廣泛地研究與修習;一類跟著菩提道次第的指導來研究與修習;而另一類則跟隨上師的口傳指導來研究與修習——換言之,各適其性地修習,最後都成就了正等正覺。
菩提道次第的教示包含了小乘(Hinayana)及大乘 (Mahayana)的兩部:波羅蜜多乘(Paramitayana)與金剛乘 (Vajrayana)。經由研究與修習這些教法,我們可以無誤地逐漸獲致正等正覺。因爲菩提道次第蘊涵了所有佛陀教法的精華,它的內容之所以如此安排,主要的目的在降服我們的心。如果你察覺到即使廣泛在研讀佛陀深厚哲理的教法後仍然無法降服自己的心,那麼研習菩提次第必然可以使你獲得利益。
不論科學技術再如何發達進步,只有佛法能帶給我們想要的快樂。何以如此
因爲要停止繼續遭遇麻煩,不論是當下的或是未來的——也許是人際關系、也許是健康方面的問題、也許是延阻壽命的障礙,或是事業挫折——我們就必須淨除它們的原因:過去所造的惡業。尤有甚者;我們更必須停止繼續再造這些惡因,亦即我們必須根除忿怒、愚癡、執著、與自大自誇等不好的態度,我們就可以成功——不僅是這一世,而是一路到最高成就的正等正覺。
不論如何,能夠享受由進步的科技所帶來的舒適生活,其本身也是依靠一個更深沈的主要原因——善業。如果不是因爲善業,任何好的事物都不可能生成。所以,尋找快樂的根本途徑就是修習佛法。如果我們祈求快樂,就必須修習佛法。
如果研習這些典籍我們學會了如何生起與發展慈悲心,我們就能夠利益所有的有情衆生。我們不僅不會傷害他們;還會。帶給他們安祥與快樂。漸漸地我們會引導他們成就正等正覺。更進一步地說,研習這些典籍的讀者修習慈悲心,會對世界和平有最好的貢獻,他不會對這個世界造成傷害。同樣的,他對每一個宇宙中的衆生也都是如此。我們能提供給這些無數衆生的是多麼的美妙啊!我們祈願任何碰觸、記得、或想起這本書的有情衆生、尤其是那些閱讀本書的有情衆生,永不墮入叁惡遭,對業報一因果律——産生信心,生起慈悲心,並迅速成就正等正覺。
作者:堪忍尊者(梭巴仁波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