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道資糧頌講記▪P69

  ..續本文上一頁能常記憶,憶念這些法相,可以很分明地現在前面。“即于彼法心多隨觀”,既然法相現前就可以隨觀。“由正念故隨其所念,或善心眠,或無記心眠”,這個叫正念的巧便而臥。

  雲何正知巧便而臥?謂由正念而寢臥時,若有隨一煩惱現前,染惱其心;于此煩惱現生起時,能正覺了,令不堅著,速疾棄舍。既通達已,令心轉還,是名正知巧便而臥。

  那麼“雲何正知巧便而臥”,這是正念巧便而臥,還有正知,“謂由正念而寢臥時,若有隨一煩惱現前染惱其心,于此煩惱現生起時……”。正念,就把那個所學的記住,那麼正知,等于是糾察一樣的在看,假使壞的,壞家夥來,小偷來,就把他揪起,把他抓住。所以講“正知巧便而臥”,就是假使你這樣子正念在寢臥的時候,萬一你因爲過去的煩惱種子很多,假使有個煩惱生起,那麼要染惱其心。這個煩惱正在生起的時候能夠覺了,這是煩惱來,馬上不要堅執執著它,趕快要把它舍掉。“既通達已令心轉還,是名正知”,那就是說看到煩惱,趕緊不要給它放,趕緊要放掉,不要執著那個煩惱。功夫深一層的,煩惱還沒有起能把它止住,自己感到苗頭來,馬上趕快把它止住,這是正知的善巧而臥。

  雲何名爲思惟起想巧便而臥?謂以精進策勵其心,然後寢臥。于寢臥時,時時覺寤,如林野鹿;不應一切縱放其心,隨順趣向,臨入睡眠。

  複作是念:我今應于諸佛所許悎寤瑜伽,一切皆當具足成辦。爲成辦故,應住精勤最極濃厚加行欲樂。

  複作是念:我今爲修悎寤瑜伽,應正發起勤精進住。爲欲修習諸善法故,應正翹勤,離諸懶惰,起發具足。過今夜分至明清旦,倍增發起勤精進住,起發具足。

  睡的時候有幾個方式,一個是正念,一個是正知,還有一個思惟起想,就是說睡下去的時候就想到明天要早點起來,不要一睡,睡大覺什麼都不管了。

  “雲何名爲思惟起想巧便而臥”,它說“謂以精進策勵其心”,心還是以精進的心來策勵他的心。“然後寢臥”,睡覺不是放下一切,好,擔子放下,正好大休息了。不是。爲了精進,明天好好地能修行,今天要養息一下。“于寢臥時時時覺寤。如林野鹿”。我們講的,跟野鹿一樣,雖然在睡覺,時時刻刻警覺心。“不應一切縱放其心”,不要一切放縱,睡了就什麼都不管了。“隨順趣向臨入睡眠”。隨順、趣向、臨入這是叁個層次。開始的時候,隨順,這個中間趣向,最後臨入,快進去了。

  “複作是念。我今應于諸佛所許悎寤瑜伽,一切皆當具足成辦”,佛說的悎寤瑜伽,我要好好地要把它修成功,爲了成辦它,應住精勤最極濃厚的加行的欲樂,對這個修行、這個加行要起極大的欲樂,精進地去修。“複作是念。我今爲修悎寤瑜伽。應正發起勤精進住”。發起精進的住。“爲欲修習諸善法故,應正翹勤離諸懶惰起發具足。過今夜分至明清旦,倍增發起勤精進住起發具足”,我要發很大的精進,今天晚上養息一下,明天更加地精進,是爲了這個目的養息的。

  當知此中由第一思惟起想,無重睡眠。于應起時,速疾能起。終不過時,方乃悎寤。由第二思惟起想,能于諸佛共所聽許師子王臥,如法而臥,無增無減。由第叁思惟起想,令善欲樂常無懈廢。雖有失念,而能後後輾轉受學,令無斷絕。如是名爲思惟起想巧便而臥。

  雖然是有的時候失念,但是,還是後後展轉地受學,不要斷掉,把它再念,把它再繼續下去。“如是名爲思惟起想巧便而臥”,這有叁層在裏邊,我們慢慢去仔細分析。下邊再念下去。

  至夜後分速疾悎寤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雲何至夜後分速疾悎寤,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夜後分者,謂夜四分中,過後一分,名夜後分。彼由如是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而臥。于夜中分,夜四分中,過于一分,正習睡眠。令于起時身有堪能,應時而起,非爲上品昏沈睡眠纏所製伏;令將起時,暗鈍薄弱,懶惰懈怠。由無如是暗鈍薄弱,懶惰懈怠,暫作意時,無有艱難,速疾能起。從諸障法淨修心者,如前應知。

  “雲何至夜後分”,這個夜初分是經行宴坐,中分是養息,到夜後分趕快要悎寤瑜伽,要起來了。“速疾悎寤”,到夜後分的時候趕快醒過來,“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夜後分者,謂夜四分中過後一分”,夜分了四分,最後那一分叫夜後分。“彼由如是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而臥”,就是中夜這麼睡的。“于夜中分,夜四分中過于一分,正習睡眠”,這是中夜的時候,一分過,那麼這四分裏邊,中間二分是養息的中夜,到後夜就起來。

  “令于起時身有堪能,應時而起,非爲上品昏沈睡眠纏所製伏”,並不是爲上品——極重的昏沈睡眠製伏,喊都喊不起,喊醒過來又睡下去,甚至于沒有辦法起來,昏懂懂的走路的方向也搞不清楚,東南西北也不辨了。這些有沒有?有的。你們自己不曉得有沒有經驗,極重的睡眠的時候,你一下醒過來,馬上起床。有的時候會往牆壁上去撞去的,不曉得哪一個是床xian(川俚),下不來了。這樣子的睡眠就不好,太重的睡眠。

  “令將起時暗鈍薄弱懶惰懈怠。由無如是暗鈍薄弱懶惰懈怠,暫作意時無有艱難,速疾能起”,因爲睡的時候很警醒,只要一作意起來,馬上就起來,毫無困難,否則的話,睡太重,就是喊都喊不醒,這個樣子就不好了。那就沒有按獅子臥的方法,思惟起想,正知正念,沒有照這方式做。如果照這個方式做,鍾一打或者人家一喊,馬上毫無困難就起來了。“從諸障法淨修心者,如前應知”,這個順障法修心大概就是這樣子了。後面還有一些“略義”我們不念了。

  那麼今天還有時間,正念正知,那是正知的最後一章,我們還是把它講掉。時間看是來得及,所以不著急。

  九 時存正知資糧

  前面都是修正念的,那麼這裏開始修正知。

  甲一 總義

  複次正知住 謂往還瞻睹 屈伸用衣缽 飲食啖嘗等

  這些事情都是比丘日常的事情,都要正知而住。就是做事情時候(17B)知道我要做什麼,該做不該做,該做的就做,不該做的就不做。時存正念,就是說經常自己住在警覺的狀態之中,不是糊裏糊塗的,做也沒有目的的,拿東西也是那個妄想連翩的,手裏拿東西拿不住會掉下地下去的,這一些不會有。就是做的是非常之——做什麼知道是什麼。同時知道這是該做、這不該做,該怎麼做,都弄得清清楚楚。

  行住坐臥儀 精進悎寤事 語默解勞睡 一切存正知

  “行住坐臥儀”,那些威儀,“精進悎寤事”,你在修精進,修悎寤瑜伽都正知。“語默解勞睡”,這是都是前面的幾個東西,就是前面做的事情加一個正知。正知就是說前面在做了是正念,正念還有個正知去觀察它,不要忘了念頭,不要起煩惱,一些無記的事情不要起來,都是正知,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一切存正知”,這一切做的時候都是自己做得清清楚楚,自己心裏很明白我在做什麼,做得對不對,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甲二 別陳

  乙一 往還

  五處不應往 唱令酤酒家 淫女國王家 旃荼羅下賤

  又誹謗叁寶 邪見難回者

  “五處不應往”,事情都是前面有的。前面指的事情都加一個正知上去。五個地方不能去的,那前面也講過的。唱令家,酤酒家,淫女家,國王家,下面旃荼羅——下賤家,就是屠兒魁脍的、殺豬殺羊的那些,這是不要去的五個地方。

  “又誹謗叁寶,邪見難回者。”這個還要加一個,就是毀謗叁寶的那些地方,邪見難回的。這些毀謗叁寶,假使他是心善良的,可以勸化的,當然要去勸化他。有些邪見很深,“難回”,難以勸化的,那就不要去,幹脆就不去了。我們說比丘本來是教化衆生的,但是這些人你去了之後反而要汙辱叁寶,受到不好的一些影響,所以不去爲是。並不是說沒有悲心,因爲他暫時因緣沒有成熟,你去了之後效果沒有,反而引起一些很不好的後果出來。那麼這些地方不能去。

  應往刹利家 婆羅門居士 長者僚佐家 財富家商主

  雖往應觀時 不太遲太早 彼家有遽務 戲樂營構等

  世間弊穢法 忿诤鬥亂時 暴亂惡象馬 惡牛犬車乘

  不與共道行 不入雜鬧叢 蹈棘刺逾垣 越坑塹山崖

  不溺深險水 不履踐糞穢

  那麼你該哪裏去呢?“應往刹利家”,長者、居士、大家、婆羅門、居士那些地方。“婆羅門”、“居士”、“長者”,“僚佐家”就是做官的那些,“財富家商主”,做大生意的人,這些是教化去的,並不是說要貪利。

  “雖往應觀時,不太遲太早”。雖然我們去,要觀察時間,不要太早,不要太遲。太遲,人家都要休息,晚上你跑了去敲門,這個幹啥呢?這個人家從床上起來開門,太早人家還沒有起來,你就跑去了。

  “彼家有遽務”,有很急的事情,他家裏有什麼著急的事情,那你不要去。人家正在忙嘛,你去他還要招待你,這多麻煩。或“戲樂營構等”,假使他在搞戲樂的事情,這是出家人不該去的。“營構”,造屋子,他們正在忙,你也就不要去打閑岔。

  “世間弊穢法”,世界上的弊穢的事情,那就是婚嫁的事情。所以說假使人家居士家裏有婚娶的事情,比丘是不去的,何況證婚。海外有法師在大雄寶殿證婚的,這個從法上看是不合適的。世間的弊穢法,那些不應該去的地方,我們不要去的。去也不要去,何況去作主呢?給他去做證婚的事情。

  “忿诤鬥亂時”,人家在正在是起矛盾、吵架,甚至于武鬥、動手動腳的時候,你不要夾在中間,那就麻煩,自己找麻煩去了。

  “暴亂惡象馬”,路上那些惡象,惡的馬,就是說,那個馬它的野性發的時候,你不要插了裏邊,第一個是失威儀,碰到之後也不好,對自己生命有危險。

  “惡牛犬車乘,不與共道行。”暴亂的惡的象或者惡的馬,或者惡的牛、或者是惡的犬,或者是車乘,牛馬駕的車,它們是發了性,要趕快避開,不要跟它共道行,不要一路跟它們走。那這個馬起了性是要亂奔的,我們五臺山看得很多,馬它自己發起野性起來…

《定道資糧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