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悟道的時侯,過去千萬生讀的書都會搬出來,就是因爲般若智慧都出來了。學問好的人記憶力強,一目十行;不會讀書的人,一個字一個字摳。有人看書,眼睛一瞄,這一頁就過去了,一目十行,日記千言,到老而不衰,甚至老了記憶力更強。當然,這必須要定力,要般若的智慧才行,這就是文字般若。
方便般若
佛經上經常講方便,假使我手裏沒有紙,請你給我一張方便方便,這可不是佛學的方便。東漢的霍光大將軍,是大元帥,也是大宰相,東漢一代的天下,是他扶正的。可是曆史批評他四個字:「不學無術」,說他讀書太少,處理國家大事,在知識見解上,沒有恰當的方法,所以是「不學無術」。
術,不是手段,一個有學問有道德的人,要教化別人,自然有他無師自通的方法;做人做事,也自然有他高度的藝術。譬如說看佛經,他能夠用特殊的一種方法,把難懂的立刻就懂進去,最難表達的東西,他用一種方式表達出來,別人一聽就懂了,這就屬于方便般若。
我們都看到過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一千只手,每一只手中有一只眼睛,頭上有叁只眼睛。這位菩薩代表什麼呢?一個人有一千只手,一千只眼睛,你說這個人辦法多不多?當然很多。所以要真正做到大慈大悲,要具備有千手千眼那麼多的方便方法才行。像一個會魔術的人,隨手抓一個東西,都可以變一個魔術,這就是方便般若。
眷屬般若
眷屬般若是跟著悟道的智慧而來的,佛學名辭叫行願,用我們現在的觀念來說,是屬于行爲方面的。也就是說,自然發起道德行爲,一個人自然就成爲至善的人。所謂眷屬就是親戚、朋友、家人等親眷。
般若的眷屬又是什麼呢?我們都曉得佛學講的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一個修持的人,如何布施,如何守戒,如何忍辱,如何做到禅定的修證功夫,然後才能大徹大悟而成佛。所以在般若的前面,就有這五個相關的眷屬,也就是五個行願,稱爲眷屬般若。關于這方面,我暫時不作詳細的報告,因爲金剛經的本身內容,就提到了這五樣事。
現在我們已經曉得般若所包涵的內容這樣多,沒有適當的字可以翻譯,所以只能譯音了。般若的內容,包含了悟道之願,換句話說,這個修道的道願,本身就具備了這麼多的內容。
無堅不摧
現在我們手裏的這本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爲什麼在般若上面加了金剛兩個字呢?金剛,在金屬之中最堅固,就像金剛鑽一樣,能破一切法。也可以說,能建一切法,而且無堅不摧,所以叫金剛般若波羅密。金剛經有五六種不同的翻譯,我們慣用的是鸠摩羅什翻譯的這一種。有的翻譯,上面加「能斷」兩個字,意思是能斷世間一切苦痛、一切煩惱,而成聖成佛。所以稱爲「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可能鸠摩羅什認爲,這種能斷的精神,已經包含在經文裏了,所以經名不需要特別再加上去。
所謂「波羅密」,一般的翻譯就是到彼岸,有些最後加一個多字,成爲般若波羅密「多」。這個「多」字是尾音,現在的音來念,就是摩诃般若波羅密多,拿古代的梵音念,就是摩诃般若波羅密「達」。「多」就是「達」的音。我們大家慣念的二百六十個字的摩诃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常常有人把它稱爲「多心經」,因爲西遊記上,把這兩個字與上面切斷了,變成多心經。
現在我們講的這一本經,如果照含意來說明經名,就是:能斷一切法,能破一切煩惱,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脫離苦海而登彼岸成就的經典。如果我們照舊式廟子裏的講經方法,這個經的題目,一天講兩個鍾頭,連續講一個月也講不完。事實上,那一種講經的方法非常好,解釋得非常詳盡,由文字教育開始,什麼叫經?這個經字就可以講一個禮拜。什麼叫金剛?又可以講上一個禮拜,因此一個題目講完了,個把月過了,金剛經的邊在那裏啊?那叫做無量無邊。現在我們不采用那個辦法,我個人的個性,也是不大適合那種講法,所以我們采取簡單明了的解釋。
鸠摩羅什和武則天
現在說到翻譯的人,姚秦叁藏法師鸠摩羅什。他的父親是印度一位宰相,出家當和尚了,他的媽媽是一位公主,逼著這位宰相還俗,跟她結婚,後來生了這個兒子。以後這位公主自己卻要出家,宰相丈夫不答應,我好好的出家當和尚,你逼著我還俗結婚,現在你卻要出家。所以這個故事真可以編寫成一部小說。
鸠摩羅什十一、二歲的時侯,已經可以說悟道了,叁十多歲就到了中國大陸。當時是南北朝時代,爲了請這位學者來,消滅了叁個國家,這在古今中外曆史上,都是樁震撼的事件。研究當時的曆史很有意思,鸠摩羅什這樣一位大法師,這麼有學問的一個人,各國都在爭取他,什麼經濟、政治,一概都擺在後頭不管,因爲爭請鸠摩羅什,一國消滅了另一國,第叁個國家又消滅了第二個國家,這個故事講起來話長,可以講上一兩個禮拜,現在簡單說明,向諸位報告到這裏爲止。
金剛經前面的發願文等,我們都不加介紹了,由于在坐的女性道友很多,特別要向女性道友介紹一下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這是武則天這位女皇帝所作。武則天自己也是研究金剛經的,有人說,雲何梵偈子也是她作的:
雲何得長壽 金剛不壞身
複以何因緣 得大堅固力
雲何以此經 究竟到彼岸
願佛開微密 廣爲衆生說
關于這個偈子,在佛教文學方面,稱得上是一個大手筆。寫這種大文章不能夠寫得輕佻,也不能夠寫得幽默,要很嚴謹才行。
「雲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如何可以得到清淨、長壽,永生不死呢?大家都希望活得長,究竟怎麼樣才能真正活得長?長到什麼程度呢?這裏是提問題,換句話說,這個經典本身就是告訴我們,怎麼樣得到生命永恒不滅的那個本來。
「複以何因緣,得大堅固力。」大堅固力也是我們人類所希望得到的;但是我們要用什麼辦法,那一種因緣,才可以得到堅固的力量?人世間的一切都不牢靠、不堅固。壽命也是不堅固的,頂多活到一百年兩百年就要走了。家庭、父母、子女、夫婦相聚都不堅固,終歸要分散的。佛經上經常有一句話:聚會必有消散。聚攏的因緣完了,統統要分散。發了財,鈔票來了,終歸有不發財的一天,錢也有消散的一天。權利拿到手,總會有失掉的一天。房子建築起來也總會有毀壞的一天。世界上有沒有一個東西是堅固不破的?這個大堅固力,倒底有沒有?你們要去找。
「雲何以此經,究竟到彼岸。」我們研究金剛經以後,如何了解其中的方法,如何能夠脫離叁界苦海,而到達常樂我淨的極樂世界;這些等等的問題,希望佛能打開最微妙秘密的法門,統統告訴我們。
現在我們看的金剛經,只分爲叁十二章,金剛經原始翻譯的時侯,根本沒有分章分品。原始的佛經是一篇連下來的文章,沒有段落,分章分段是後世所作。金剛經分成叁十二章,是梁武帝時代編輯而成的。這個編輯人是誰呢?就是梁武帝的昭明太子。我們研究中國文學,有一部非讀不可的書,就是「昭明文選」,這也是國文系必讀之書,就是梁昭明太子所編輯的各種名文。
金剛經叁十二品的分法,品目的分類,以及標題,都是昭明太子的傑作。標得的確很好,每一節裏的重點,都用標題說明。譬如第一章法會因由,就是說爲什麼有佛講金剛經這件事。譬如今天我們講這本經,也有一個因由,因爲蕭先生、崔先生他們這五、六位發起的,我是受別不能不來講了,這也就是我們這一次的法會因由。
金剛經的感應力量非常大,我給大家講一個我的秘密,我在讀中學階段,每天早晨四點鍾就起,練拳運動以後,首先念金剛經。爲什麼念呢?我一點都不懂;反正人家告訴我念金剛經很好,我就念金剛經。因爲在學校裏,也不敢敲木魚,怕被人家說神經病,偷偷的弄一本金剛經,到會客室去念。前怕狼,後怕虎,一下子就念完了。有一次我念到,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忽然覺得我沒有了,我到那裏去了?不知道啊!以後我就不念了,後來才明了其中的道理。此經對我的經驗,有這樣奇妙。在曆史記載中,更有非常多的感應。抗戰八年,出門在外,跟家裏父母分離,生死不可知,那時我只有一個願力,每天晚上睡覺以前,一定要給我父母念金剛經、心經。這是我的秘密,我心中自己的願力,外面不知道,可是我的經驗上知道,感應力量非常大,非常大,我只能向諸位報告到這裏。至于說,你們要做科學的研究,感應是個什麼道理,我可以跟你講科學的理由一大堆,但是今天是講佛學的課,不是講科學的課,暫時就不討論了。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照中國人讀書,就是這樣念,如果照念經的方法,要敲個木魚,嘟嘟嘟……一路念下去。爲什麼敲木魚呢?魚是晝夜瞪著眼睛的,魚睡覺就是停在那裏不動了,休息一下就算睡覺了。所以我們廟裏敲這個木魚,是要我們精進,修道要效法魚的精神,晝夜努力不停。本經第一章,是說明一切各有因緣不同,佛講楞嚴經時,開頭另有不同;說佛有一天剛吃飽飯,他的兄弟阿難在城裏頭出事了,佛就馬上顯神通,頭頂放光,那光可大了,化身一出來,傳一個咒子,叫文殊菩薩趕快去把阿難救回來。經典的開始雖都不同,但是只有金剛經特別,沒有什麼頭頂放光、眉毛放光、胸口卍字放光等等。金剛經只是從吃飯開始,吃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北平白雲觀有副名對,從明朝開始的一副對子:「世間莫若修行好,天下無如吃飯難」。
在我們平常的觀念裏,總認爲佛走起路來一定是離地叁寸,腳踩蓮花,騰空而去。這本經記載的佛,卻同我們一樣,…
《61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