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61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P25

  ..續本文上一頁

  天下有這樣的事情!佛經拿來包豬肉,這都是現在的公案。前面說到金剛經有這麼嚴重,這麼偉大,我們現在人各一本,不知道有多少塔廟啊!

  大家千萬注意!讀金剛經,讀佛經,千萬不要被文字騙過去。這本經典在這裏真有那麼大的威力嗎?

  我講一個故事,這是中國讀書人過去所講的,說易經有八卦可以驅鬼,所以有個年輕人跑到深山裏頭讀書,除了讀的書以外,特別帶了一本易經,放在枕頭下因爲怕鬼。夜裏聽到鬼叫,他就拚命拿易經出來搖,越搖鬼越叫得響,一夜嚇得半死,等到天亮跑到屋外一看,原來是窗外一條繩子,挂在樹上,夜裏大風一吹發出聲響,他當成鬼了。

  所以易經連繩子都趕不跑的,一本金剛經是不是同樣的道理呢?當然也一樣。

  那麼這怎麼解釋呢?這是說要變成你自己,經義在你自己心中才行。佛所說經典在的這個地方等于是塔廟,但是他沒有講是這一本印的書啊!他也沒有講在什麼地方啊!

  所以我們要重複古人的偈子,這個偈子是很有道理的:「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佛在靈山,你不要跑去找了,靈山只在你心中,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經典上面教你受持,這個經典在這裏等于佛,即心即佛,你真悟到了金剛般若波羅密多是智慧的成就,悟道了,你這個心地的本處就是佛,就是佛的塔廟,一切天人、阿修羅,沒有不皈依,不供養的,道理就是這個。

  現在我們給它的偈語:

  第十二品偈頌

  天人針砭一言師  尊敬方知無可疑

  涕淚感恩拜未了  萬緣放卻只低眉

  這個偈語給它的結論,也沒有什麼,只是一種禮拜,一種感慨。說到真正的佛法,這一段話就是佛法,你要想開悟,就在這一品。

  這其中的道理就告訴我們,做人做事就是一個恭敬的敬,就是儒家所講的敬。一個人能夠敬己,然後才可以敬人;敬別人,恭敬別人,也就是可以敬自己。一念的誠敬,當下就可以證到佛的境界,所以這一段的道理,是叫我們正信。

  任何的宗教徒,不管是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當你一看到塔廟,真正很誠懇無所求而拜佛,那一念的尊敬,就是佛境界。第二念就不是了,拜一下然後想想,唉喲我的香蕉放在這裏蠻可惜,水果在這裏恐怕爛了,廟上恐怕吃不完,最好分一點給我帶回去,這第二念就不是佛了。

  「天人針砭一言師」,這是天人一針救命的針,中國的中醫學本來是一砭二針叁灸四湯藥。現在所謂刮砂子,拔火罐等方法,都是砭法的遺傳,原來的方法是石頭來刮的,病深一點時只好紮針。第叁步就是用灸,就是拿火燒,病深進入了內髒,再吃湯藥。

  所以針砭兩個字經常合起來用,就是由這個道理來的。當然,中國後世醫學,針是針,灸是灸,砭是砭,分開了,開藥方的盡管開藥方,實際上,中醫是連貫一套。

  佛說的話是向人天下了一針,針砭就是這一念,一句話。所以我們稱佛爲天人師,這一句話是什麼呢?

  「尊敬方知無可疑」,就是尊重,尊重就是恭敬。一尊重啊,當下可以悟道,所以只有感謝這一句話。

  「涕淚感恩拜未了」,感謝懂了這一句話以後,放下萬緣,佛的塔就在這裏,佛的廟在那裏?就在這裏,佛法在那裏?就在這裏。

  「萬緣放卻只低眉」,所以菩薩慈目低眉,眼睛一閉,一打坐,萬緣放下。

  第十叁品  如法受持分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爲金剛般若波羅密。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密。即非般若波羅密。是名般若波羅密。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于意雲何?叁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爲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叁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叁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叁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叁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複有人。于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爲他人說。其福甚多。】

  再說大智慧

  現在開始金剛經的修法了。大家不要忘記前面說過,從第一品到了第十品已經告一段落,佛已經告訴我們一個修道的方法,就是應無所住,一切不住的這個方法。你做到了一切不住,你就懂了般若波羅密。十叁品說修法之前,插進來十一、十二兩品,說明這個重要性,以及要如何尊重;說完以後,佛另起爐竈,開始又告訴我們一個方法。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

  佛的經典都是與弟子們當場商量,來決定這一本經的經名。這裏須菩提就提出來問,將來這個記錄要如何定名?我們將來(也代表將來的人)看了這個佛經,怎麼樣依您所教來奉行?怎麼樣修行?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爲金剛般若波羅密。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你可以把這一次的對話記下來,這一本經典,叫做金剛般若波羅密,你就用這一個名字來奉持就好了。

  【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密。即非般若波羅密。是名般若波羅密。】

  金剛經經常碰到這些話,就是儒家經常反對的,認爲這樣一句話,翻來覆去,般若波羅密,不是般若波羅密,就是般若波羅密,好像很不合理。

  實際上,金剛經是無上智慧法門,佛自己說,什麼理由呢?須菩提你要知道,真正的佛法沒有定法。

  你說非要拜佛不可,西藏密宗非要吃葷不可,中國顯教非要吃素不可,非要這樣不可,那樣不可,這都是定法,不是佛法;那些說法只是教育法一時的方便,不是究竟。所以佛在這裏充分的告訴我們,不可執著一法爲佛法,那都搞錯了,那都是毀謗佛,因爲佛無定法。

  這個意思也就是說,不一定這個形式就叫佛教,那個形式也是佛教。所以你們青年們要弘法,能夠一句佛話也不講,一個佛字也不提,就能將這個道理教導別人,就是佛法!何必要加一個「佛」字呢?那只是外衣呀!這個外衣是可以脫掉的。

  所以,開始我們已說過,真正的佛法是超越一切宗教、哲學、一切形式之上的。也就是佛說,真正的智慧成就,即非般若波羅密;智慧到了極點啊,沒有智慧的境界,那才是真智慧。這也等于老子說的,大智若愚;智慧真到了極點,就是最平淡的人。世界上最高明的人,往往就是最平凡,相反的,平凡就是偉大。

  有些同學們常問,那悟道的智慧在那裏呀?我說就在你那裏,「小心啊!」這一句就是「道」;「留意啊!」這一句話就是「道」。因爲你的「意」就是留不住,你能留到意就得道了。小心!你就是小不了心,你小到那麼小心,就得道了。不要看到世界上這些都認爲通俗,這都是金剛般若波羅密。最平凡的一句話,你能懂得了,就是聖人在說法。留意,誰能把意留得住?小心,誰能把心小得了,做到了,就得道了。般若波羅密,即非般若波羅密。

  黃山谷與晦堂

  剛才我們講到,佛說般若波羅密,即非般若波羅密,是名般若波羅密。這其中還有一層意義,我們需要了解;因爲佛講這個大智慧成就,般若波羅密,就是智慧到彼岸,所以有些學佛的人,就天天去求智慧。般若波羅密,即非般若波羅密,成佛的那個智慧,不要向外求啊!它並不離開世間的一切。世間法就是佛法,任何學問,任何事情,都是佛法,這一點要特別了解,千萬不要認爲般若波羅密有一個特殊的智慧,會一下蹦出來開悟,很多人都有這個錯誤的觀念。佛告訴你般若波羅密,即非般若波羅密,是名般若波羅密。一切世間的學問、智慧、思想,一切世間的事,在在處處都可以使你悟道,所以禅宗悟道的人,有幾句名言:「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般若在那裏?到處都是。中國的禅宗,專以金剛經爲主體,有人因而開悟,並不是念金剛經開悟,很多人隨時隨地開悟,這是開悟以後講出來的話。

  其實,我們現在看馬路上,車如流水馬如龍,那個就是般若,你看到了,了解了,當下悟道,也就是青青翠竹,悉是法身,到處都是這個不生不死的法身。郁郁黃花是形容之辭,開的是橋菜花也行,也無非般若。他說在看花中就能悟道了,在風景中也能悟道,就能成佛。這些就是禅宗的公案。

  宋朝與蘇東坡齊名的一位詩人,名叫黃山谷,跟晦堂禅師學禅。他的學問好,金剛經更不在話下,但是跟了叁年還沒有悟道。有一天他問晦堂禅師,有什麼方便法門告訴他一點好不好?等于我們現在年輕人呀!都想在老師那裏求一個秘訣,這樣他馬上就可以悟道成佛了,黃山谷也一樣。晦堂禅師說:你讀過論語沒有?

  這一句話問我們是不要緊啊!問黃山谷卻是個侮辱,古代讀書人,小孩時代就會背論語了。既然師父問,黃山谷有什麼辦法,只好說:當然讀過啦!師父說:論語上有兩句話,「二叁子,我無隱乎爾?」二叁子就是你們這幾個學生!孔子說,不要以爲我隱瞞你們,我沒有保留什麼秘密啊!早就傳給你們了。

  黃山谷這一下臉紅了,又變綠了,告訴師父實在不懂!老和尚這麼一拂袖就出去了,他啞口無言,心中悶得很苦,只好跟在師父後邊走。這個晦堂禅師一邊走,沒有回頭看他,曉得他會跟來的。走到山上,秋天桂花開,香得很,到了這個環境,師父就回頭問黃山谷:你聞到桂花香了嗎?文字上記載:「汝聞木樨花香麼?」

  黃山谷先被師父一棍子打悶了,師父在前面大模大樣的走,不理他,他跟在後面,就像小學生挨了老師處罰的那個味道,心裏又發悶;這一下,老師又問他聞不聞到木樨桂花香味!他當然把鼻子翹起,聞啊聞啊!然後說:我聞到了。他師父接著講:「二叁子,我無隱乎爾!」這一下他悟道了。所謂般若波羅密,即非般若波羅密,是名般若波羅密。這是有名的黃山谷悟道公案。

  黃山谷與黃龍死心悟新

  …

《61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