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第十八品偈頌
形形色色不同觀 手眼分明一道看
宇宙浮漚心起滅 虛空無著爲誰安
「形形色色不同觀」,形形色色,物理世界各種現象是不同的,如人有胖的、瘦的、高的、矮的、黑的、白的,都是現象差別,無法相同。
「手眼分明一道看」,但是以佛眼、慧眼、法眼看來,是一樣的。手眼是什麼?我們大家都看到過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一千只手,每一只手中有一只眼睛。我常說,我們坐在這裏,外面進來一個千手千眼的人,我們的電燈都沒用了,大概每一個人都嚇得把臉蒙起來。千手千眼代表他的智慧,無所不照,也就是代表他具有各種接引人的教育法。幫助你的手,護持你的手,救助你的手,以及觀察清楚的眼睛,千千萬萬的手,千千萬萬的眼,也只有一個手,只有一個眼,平等平等。
「宇宙浮漚心起滅」,每一個宇宙,每一個世界,像大海裏的水泡一樣,所以宇宙不過是自性心裏起的作用。每一個思想、每一個情緒、每一個感覺,都是自性的性海上所浮起的一個水泡,生滅變化不停,自心起滅。
「虛空無著爲誰安」,一切法用之則有不用即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本無所住。二祖來求達摩祖師,說此心不能安,請師父替我安心。達摩祖師說你拿心來,我給你安。二祖說,覓心了不可得,找心找不到啊!達摩祖師說那好了,替你安好了。其實用不著他替他安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還安個什麼啊?所以說,虛空無著爲誰安。那裏去安心呢?此心不須要安,處處都是蓮花世界,處處都可以安心。在平實中間,處處都是淨土,處處都是安心的自宅,因爲處處是虛空,無著無住。這一品的道理,精要就在此。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須菩提。于意雲何。若有人滿叁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福德不可得
【須菩提。于意雲何。若有人滿叁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講到這裏,又另起一個問題。這個問題非常有趣,金剛經始終在這兩個問題裏頭轉,一個是當講到最高智慧成就的時候,馬上來一個最高潮,說要多大的福報。福、智二嚴,是佛學的名辭,一個人要從凡夫成佛,必須要有智慧的莊嚴,福德的莊嚴。有真正的福德,才能得真正的智慧。有時候,我們自己覺得很不聰明,讀書沒有記憶力,領悟力也不行;這是因爲福德不夠!大家都是媽媽生的,爲什麼我的腦筋不行?難道投胎的時候把倉庫裏發黴的腦筋帶來了嗎?其實功能都是一樣,只因爲自己福德不夠,真正的福德,心理的健康,頭腦的健康,是要自己修持來的。
佛問須菩提,你認爲如何?假使有人用金剛鑽啊,金銀啊,瑪瑙啊,這些世界上最寶貴的七寶去布施,拿充滿叁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去布施,你認爲這個行爲所得的福報大不大?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這是須菩提的答話。他說是啊,佛啊,假使有人這樣來布施的話,那還得了啊!將來的福報大得很咧!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佛說,你要知道,人世間認爲的大福報,就是錢多,壽命長,兒女多,兒女好,樣樣都好,好得沒有再好了。可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都沒有用。所以說人生啊,都是理想,都想把明知道抓不住的現實世界拚命抓住。尤其是壽命,分明有生必有死,可是人人都想學仙學道,長生不死。福報是有窮盡的,每個人的光榮都是一下子,就像一支手電筒,每個人那個電筒都要亮一下,可是希望一輩子發亮是不可能的。世間的福報是不實在的,福德無實啊!所以佛說,世間的福德再多,也不過彈指之間的空花就過去了,「以福德無故」。
無人希罕的福
真正的福報是什麼呢?清淨無爲。心中既無煩惱也無悲,無得也無失,沒有光榮也沒有侮辱,正反兩種都沒有,永遠是非常平靜的,這個是所謂上界的福報——清福。清福每個人都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清閑的時候,可是一天到晚無事,閑在家裏,你閑不了啊!自己會掉眼淚,好像被社會上人忘掉了,又怕被人家看不起!沒有一個人遞一張名片來看我,都沒有人發個請帖來,也沒有人打個電話問候我,唉呀!我好悲哀啊……他有清福不會享!學佛的人要先能明了這一點。世界上一切人的心理佛都知道;一切人都把不實在的東西當成實在,真的清淨來了,他也不會去享受。學佛證到了空性,自性的清淨無爲,大智慧的成就,才算是真福報。真福報那麼難求嗎?非常容易!可是人到了有這個福報的時候,反而不要了,都是自找煩惱。
這一節爲什麼插在這個地方呢?因爲是指著叁心不可得來的,要了解到叁心不可得這個境界很難;要想修證到這個境界,一定要有真正的福報才行。佛學的基本第一步,講到人生要修行則暇滿之身難得。開始時我們已經講過,暇滿之身就是健康有閑,可是世界上的人有清閑不肯享受,有好身體,他要去消耗掉,而且真到了清閑暇滿,他自己反而悲哀起來。所以說,「顛倒衆生」,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下面是我們給它的結論偈子:
第十九品偈頌
浮圖樓閣立中天 點滴功勳豈自然
倒卻刹竿回首望 繁華散盡夢如煙
「浮圖樓閣立中天」,浮圖是塔,造一個佛塔,七層的叫七級浮屠。中國人有一句話,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們做了一件好事,救了別人一命,等于獨資蓋了一個廟一樣。事實上這話是佛說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是有爲功德。
「點滴功勳豈自然」,有爲功德要慢慢一點一點做,今天做一點好事,每天做一點好事,累積起來,等于人獨資蓋一個廟子。蓋這個廟子也是一天一天把它蓋成功的。但是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到現在都沒有了。
「倒卻刹竿回首望,繁華散盡夢如煙」。梁武帝一生造了幾百個廟子,武則天一生又造了幾百個廟子,都沒有了;所以迦葉尊者有一天跟阿難講,怎麼樣能夠見道?把門口的刹竿先倒下來,就能夠見道。
我們每個人門面都有個自我貢高的刹竿,把這一念打掉以後,大福報就來了,就見到空性。人世間這一切的福報,甚至當皇帝的大福報,都是繁華散盡夢如煙,一切繁華,過目雲煙就散了;散了以後,你說留一點影像好不好?一切是夢,連夢都沒有,夢都像煙一樣的過去了。所以佛說,「以福德無故」,他說真正得一個大福報,得到什麼?大福報是你證到了空性,悟道而成佛,這才是大福報,大成就。
但是要想悟道成佛的話,就要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的一切福德,來培養這個智慧。智慧不是光靠讀書,或靠兩個腿子在那裏咬緊牙根熬得出來的!那個持戒修定,咬緊牙關熬腿子,不過是修福德,修有爲福德的一種而已。無爲福德,處處都是,而你自己智慧不能到達,修不成。所以學佛果然是真智慧,這個培養智慧的福德,又是一切善行的功德所完成的。
這一點千萬要注意!不要聽到佛法是智慧之學,然後嘛,好事不做一件,那就不是真的智慧;換句話說,如果有真的智慧,自然要作好事了,智慧與善法是不二而一的。
第二十品 離色離相分
【須菩提。于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大丈夫相
【須菩提。于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金剛經的上半部,都是須菩提編出來的問題,及佛的答覆。到了下半部,佛自動的說了,怕他不懂,一步步的說。金剛經開始,佛吃飽了飯以後,想打坐,想休息,碰到須菩提不懂事,拚命問問題。他慈悲來了,幹脆不打坐,一點一點給你講吧!我們仔細看看,金剛經就是這樣一本書嘛!前面已經一層一層講過,叁十二相都不是如來,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下面他又婆婆媽媽的,很慈悲的,就怕你不懂,再說的又是這個。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佛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你注意啊,這裏用「佛」,不用如來了。有些地方,他用如來如去的,有些地方他用佛呀佛的,每一個字都要注意,不然金剛經是白念了。
這裏的佛,代表佛的報身、肉身。佛的報身很漂亮啊!盡管餓了十二年,仍是很漂亮。佛是一個美男子,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阿難就是因爲看到佛那麼漂亮,才跟隨佛出家的;結果被佛罵了一頓,罵阿難出家是爲了好色。佛就是具足色身,大丈夫相,與一切常人不同;不但有叁十二相,還有隨之而來的八十種好,是普通人所沒有的特點,這個叫做「具足色身」。
當人成佛的時候,就要具備大丈夫相,佛經上很多地方贊歎大丈夫相之重要,等于佛經上很多地方說,女性要成佛的時候,必須先要轉男身,轉大丈夫相,才能成佛。但是有幾本大乘經典,佛都吃癟了,碰到河上女,碰到勝鬘夫人,都是結過婚,而且生過孩子,但卻即身成佛。她們把佛當面說了一頓,佛說:「如是如是」,夫人啊,對的,沒有什麼分別相,女性也可立地成佛,也不須要轉男身。所以不要落在小乘知見上。現在這個金剛經,佛又把女性不能成佛的說法推翻了。佛,可不可以具足色身而見呢?你看到叁十二相,那個相貌堂堂的,叫做佛嗎?須菩提說:「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
大家天天想見佛,如果你打坐看到佛來,那個絕對是魔,不是佛。佛吃飽了飯在那裏打坐,他不想來看你,只有你去看他差不多。所以,千萬不可以著相,你不…
《61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