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61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P41

  ..續本文上一頁但衆生還是靠方便教授法來度的。

  「遙指海東新月上」,後世的禅宗,把祖師悟道的故事編集爲指月錄。佛在楞嚴經上說,一個人問月亮在那裏?有人用手指向月亮,說月亮在這裏。但是你不要看指頭,只看月亮,你光去看指頭,不看月亮,是沒有用的,指頭不是月亮。

  佛說的法,不是這個指頭;我們大家學佛學了半天,都抓到指頭當月亮,都錯了。不過這個故事,說明衆生都是同樣的心理。

  另一個是道家呂純陽的故事,也與指頭有關。呂純陽最後是由禅宗悟道,是黃龍禅師的弟子,所以呂純陽也變成佛教的大護法。他就有一句話,「衆生易度人難度」,他說的「衆生」不是佛學這個衆生,是指人以外的生命。衆生容易度,人最難度,「甯度衆生不度人」。

  有一天呂純陽到南京,變成一個很可憐,苦惱的老頭子,到一個專門賣蓮粑的老太婆那裏,天天去吃蓮粑,吃了不給錢,吃了好幾年,這個老太婆永遠不問他要。他後來問這個老太太,爲什麼不要錢?我看你這個老頭子沒有錢啊!呂純陽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好人,只有你是個好人,你要不要成仙呀?老太婆說我不要成仙,我賣我的蓮粑,很舒服。你要不要發財?我有一個法子傳給你可以點鐵成金。呂純陽說著就在她那個鐵鍋上一點,鐵鍋就變成黃金了。老太婆說:嗯!蠻有道理,我還是不要。

  呂純陽心裏想,這個人真好,世界上只有這個人是好人。最後又問:老太太,你究竟要什麼呢?老太太說把你的指頭給我就好了。呂純陽只好搖搖頭說,衆生易度人難度,甯度衆生不度人。

  佛經上有一個指月的公案,叫我們看月亮,不要抓指頭,可是一般學佛的人,也同呂純陽碰到這位老太婆一樣,專抓指頭不看月亮。這就是第叁句遙指海東新月上。

  「夜深忽聞遠雞啼」,不要灰心,遠遠聽到雞啼了,總歸有一個人會出來的,不要看長夜漫漫,總會有天亮的時候。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一指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

  佛說二十一品的時候,是無法可說,這一品更嚴重了,是無法可得。須菩提說,請問你老人家,當年大徹大悟證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你老人家那個境界,沒有得到一個東西嗎?「佛言。如是,如是。」是這樣,是這樣。這樣又是那樣呢?就是話頭了,要你去參!就像是禅宗那個一指禅一樣。

  唐代的一位禅師,他是金華山的俱胝和尚,我們要修道就要學學他,他始終沒有出來參學過。有一天,他要出來參學,夜裏,虛空中一個聲音告訴他:你不要出去,有肉身菩薩親自來給你說法。肉身菩薩就是活著的人,像我們普通人一樣的肉身,可是他是菩薩再來身。第二天天龍和尚來看他,他就問天龍什麼是佛法?天龍和尚是大禅師,手一指,俱胝就大徹大悟了。所以俱胝和尚悟道一點都不吃力,他得的是一指禅。以後他說法,什麼是佛法?手指一比,你懂得也是這個,不懂得也是這個,第二句話也不說;很多人因他這麼一指也悟道了。

  有一天他出門去了,他的徒弟小沙彌,跟他好多年,看到人家跟師父磕頭啊,頂禮啊,求佛法啊,師父總是手一指,這個。這一天師父出門了,有人來找師父問佛法,小沙彌說,我師父那個佛法,我也知道。那個居士就跪下來,小師父,那請你告訴我。小沙彌也手一指,這個!那個人也悟道了。小沙彌很高興,原來師父的佛法就是這個樣子。等到俱胝和尚回來,小和尚向他報告,今天來個居士,我接引他悟道了,就說了經過。師父哦了一聲就進去了,轉身又出來了,對小沙彌說,你再說一遍怎麼接引人?那小和尚就把手一指說,這個。師父等他指頭一伸出來,一刀把他指頭砍斷了,流血不止,小和尚又痛又唉唷,悟道了。指頭砍斷了一節,就是這個。所以,「如是,如是」,就是禅宗的這個。這個究竟是那個,就要自己參了。

  金剛經有五六種的翻譯,反覆研究,還是鸠摩羅什翻譯得最高妙。後來玄奘法師重新翻譯過,道理是更清楚,但是佛法的意義卻馍糊了。鸠摩羅什的翻譯,許多地方都是禅宗講話,如珠之走盤,不著邊際,不落一點。所以後世的禅宗采用金剛經,可以悟道,就是這個道理。

  【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他告訴須菩提:我告訴你,當時我在菩提樹下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時候,你以爲得到一個什麼菩提嗎?了不可得。也就是六祖後來悟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了不可得。如果有一點少法可得,就還有一點空,有一點光明,有一點境界;看到一點圓陀陀,光爍爍的,都不是了,都著相了。「無有少法可得」,這個叫做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這一節很簡單,就叫無法可得。我們給他偈語的結論:

  第二十二品偈頌

  多年行腳覓歸途  入室知爲道路愚

  檢點舊時新衣缽  了無一物可提扶

  「多年行腳覓歸途」,很多人從年輕學佛、修道、出家,多年行腳到處參訪,覓歸途,都是找一個歸家之路,都想找到生命的根源。

  「入室知爲道路愚」,真正悟道的時候,你才了解道路愚,被道路騙了,被方法騙了。八萬四千法門都瞞了你,前面說過,禅宗有位祖師,跟過很多法師學種種法,修了一輩子,最後悟道了,告訴那些老師說:「我眼本明,因師故瞎」。我兩個眼睛本來亮的,老師啊,你把我弄瞎了。

  東學西學,結果把自己眼睛弄瞎了。不是真的眼睛弄瞎了,道理看不清楚了。所以入室方知道路愚,都被方法騙了。

  「檢點舊時新衣缽」,真正悟了道的人,我還是我,一切皆空,了無所得。這個衣缽還是舊的衣缽,不過是好多年前你自己把它捆起來找不到了,現在你把它拿出來,這個東西還是舊時的那個東西。

  「了無一物可提扶」,本來無一物,沒有一個境界可得的,這就是無法可得。

  這五六節,佛都是叫我們不要著相,不要執著一切法。現在雖然叫你不要執著一切法,但是有一個法要執啊!就是善法。所以下一品梁昭明太子給它的標題是:淨心行善。

  第二十叁品 淨心行善分

  【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修一切善法

  【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用白話文的說法,複次就是其次的問題,或者另一個問題。前面他什麼都否定了,佛也不是,有相的也不是,有色的也不是,有法可得的也不是,一切否定。這裏卻告訴你,要想成佛就要修一切善法,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非有善法的成就不可。不是看幾本佛書,談談禅,說說公案,盤個腿,打個坐就可以成佛。造了一輩子的業,跑到廟子去盤個腿,吃兩天素,就要得菩提,那個菩提多少錢一個啊!有那麼簡單嗎?許多青年人都犯了這個毛病,看了幾本禅學的書,青蛙跳進水,噗咚一聲就開悟了,那麼容易嗎?你去買一個田雞來跳跳看吧!所以要「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日行一善我們都做不到,檢查自己的行爲,我們日行一惡則有之,誰能做到日行一善?不修一切善法,你說到達無相,那是騙騙自己罷了。佛告訴須菩提,「是法平等」,真正的佛法是平等,「無有高下」。八萬四千法門,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參禅也好,修止觀也好,甚至于說修旁門左道也好,以華嚴境界看來,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無有高下的。佛在前面也說過,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也就是說是沒有差別的。

  南山高北山低

  後世禅宗有個公案,說有個法師講金剛經,碰到一個禅師,這位禅師就問一個問題:既然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爲什麼南山那麼高,北山那麼低?這位講金剛經的法師沒辦法了。是啊!金剛經上說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爲什麼南山那麼高?北山那麼低?萬法是有高下,怎麼說沒有高下?所以說這又是一個話頭。

  我們曉得平等性智,那是要到達第八地成就,才能證到的。第六識空,是證得妙觀察智;第七識我執空了以後,才證得平等性智,一切衆生人我就平等了。我們之所以覺得有煩惱,有人我,有衆生,是因人我分別而來;把我相,我見一空以後,平等性智出來,再看一切衆生都是一律平等,這個叫做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嗎?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證得空,「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如果說有所爲,爲了求佛果,爲了求自己的福報及功德而修一切善法,這是人天果報,凡夫的修法,凡夫的爲善。真正的善法是爲菩提道果的行善,雖行善而不著行善之念。「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不要求福德之念,這個才是真正的善法,這是加以注解。下面是這一品的偈語:

  第二十叁品偈頌

  鏡花水月夢中塵  無著方知塵亦珍

  畫出牡丹終是幻  若無根土複何春

  「鏡花水月夢中塵」,就是說世間一切都是虛幻的,如鏡中花,水中月,夢中塵等。佛經經常用這種譬喻,說人生一切萬有的現象,如鏡中的花朵,你不要認爲沒有花啊!有花,只是抓不住摸不著;水裏的月亮也不是沒有啊!有的,水裏不會自己出月亮,後面有一個真月亮。鏡裏的花也是一樣,後面有一個真花。夢中的境界固然不實在,但是沒有你,還不會作夢呢!因爲有我們的身心,才能做夢,但是夢中的一切只是影像。所以大家研究佛學,要注意這一點,鏡花水月並不是說絕對的沒有,只是告…

《61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