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即是色,真有色相出現,那就是魔,不是佛了。佛在很多經典上都告訴你,不能著這個相,所以以色見佛是錯了。
還有些人是「以音聲求我」,打起坐來念咒子,五千塊錢傳你一個咒子。但據我統計起來,大概有一千四百多個咒子,如果一個咒子賣五千塊錢的話,我相當有錢了。咒子念一念說,喔唷,得定了,然後有些人念久了以後說:唉唷,我另外聽到一個聲音了。勸你趕快去看醫生吧!佛經告訴你,不能以音聲求我,因爲音聲是耳根的幻化,屬于意識境界,是下意識的幻化,是最糟糕的事,人體裏頭本來就有音聲。
你要聽人體的音聲很簡單,用手把你的耳朵蒙起來就聽見了嘛!兩邊都蒙起來,心髒裏頭的血液咚咚的流行,再配合下意識作用,裏頭也聽到念咒子嗡啊嗡啊,吽啊吽啊,啊啊啊啊,就念出來了嘛!這都是幻覺,一般人不懂,以爲音聲是有道,是另外一個音聲在念佛,都著相了,不得了。所以佛說,有人到了聲色這種境界,認爲是學佛有進步得道了,佛說那「是人行邪道」,這個人走的邪路,著魔了,「不能見如來」,永遠不能見真正的佛境界。何況一天到晚去研究靈魂啊,還說爲了研究才去看鬼,念念咒子就跳起來。好好一個人不去做,爲什麼要去發抖,人真是奇怪。佛現在明白的告訴你,聲色兩樣都不是。
但是要注意啊!這是拿佛境界來講,如拿「我」境界來講,很多人都是以色見「我」,打坐坐的好的,忽然自己看到自己,坐在那裏頭歪歪的,都看得見。另外,好像「我」出來了,看到自己身體坐在這裏,許多人就認爲自己可以出陰神了,千萬注意啊!若以色見我,這個身體本來已經是個假我,那個出來的是第二個假我,那個就是楞嚴經裏所謂精神飛越。因爲你打坐坐久了,身體上的血液循環,呼吸往來,生理作用並沒有停止,也就是說這個動力沒有停止。心念在靜,生理上的活動沒有停止,兩個一磨擦産生幻相,就成爲另外一個投影,是凡夫之人貪著有「我」的這個意識的投影。所以,另外一個自己看到自己睡,看到自己在打呼,蠻好玩的,自己睡的姿勢不好,不過一動念就回去了,兩個又變成一個。
如果認爲這樣是道的話,就是「以色見我」,錯了。
還有些人念佛念咒子,念著念著,虛空中也有個聲音在念,聲音大得很,甚至于很多聲音念。有人以爲自己有功夫了,這個是道,這是以音聲求我,佛說的,注意!你們「是人行邪道」,走入魔道了,現在社會上很流行,一般人受這個迷惑蠻厲害的。
平常我們不在研究佛法的時候,有人問到我,我也只好一笑,爲什麼不講呢?我有一個觀念,世界上的人都要吃飯,我爲什麼說話妨礙人家吃飯呢?所以你問我對不對?我說不知道就好了嘛!因爲我也要吃飯,人家也要吃飯,人家正把飯拿上來吃,我說那是不對的,這多缺德啊!那豈但沒有福德,還是缺德!所以不能講。
現在講到佛法的正念,要把重點告訴大家,這一篇問題多得很,我們先回過來看,從這一品的開始再來研究。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不?」
我剛才首先向大家報告,這一篇重點在「觀」字。「觀」是什麼?佛法的修法叫做止觀,修止觀,尤其修密宗,更須要修觀想,修觀修想。真能夠觀得起來,止得住,就可以得定了。要修佛法,先要能夠觀得起來,想得起來,止得住,定得住,入佛之門就快了。
大家學佛,幾個人能夠觀得起來?能夠把念頭止得住啊?大家打坐,不管你用那一種法門,能夠止嗎?更不要說定,定更談不上。此一心念能夠止于一樣東西上,或者止在空上,或者止在清淨上,誰能做得到?沒有人做得到!形式上好像在用功,根本都沒有上路;要止而後能觀,止觀雙運是正叁昧,真正的定境界,所以叫做止觀雙運。佛告訴我們止觀的方法,如果拿止觀來講,八萬四千個方法都是止觀。譬如念佛,心裏念,嘴裏也念,你能不能雜念不起,只有一句佛,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做到了,就是念佛法門的止。
止以後,並不是死亡,也並不是萬事不知道,而是清淨到了極點,智慧大開,所有佛法的道理都懂,也都知道,這叫做觀,就是淨土的一種。還有一種觀,譬如佛經上叫我們觀一個月亮,太陽,就是想,觀想。大家都看過月亮太陽,我們用意識起一個形象,觀在心窩裏也好,胃這裏也好,是觀想的,假的啊!一個月亮,太陽,開著眼睛也好,閉著眼睛也好,前面假想一個月亮,設法把這個假想止住它。或者假想一個佛像停在這裏不動,止得住,人就傻掉了一樣,不是瘋掉了,瘋掉了就有問題了,是傻裏傻氣的那麼想。等于人想鈔票啊,男同學們想女朋友啊,或者女孩子們想男朋友啊,好久不來信了,想得傻了!也就是西廂記上講的,茶裏也是他,飯裏也是他,就是那麼想著,止住,這就是觀。
密宗有很多的方法修止觀,但是告訴你,那只是方法,不是真正的佛法。方法是方便,叫我們把非常混亂的思想,先拿一個東西把它釘住,這就叫止觀的初步。如果說不用佛像好不好呢?當然可以!我們一念清淨,前一個念頭過去,後一個念頭不起來,當念即空,你永遠止在這兒,旁邊一切境界都知道,一切聲音都知道,一切動靜都知道,但是,與我毫不相幹,清清淨淨,這也是止觀,並且是正止觀。
做到做不到?做不到!當然,所謂凡夫者,即非凡夫,是名凡夫。那當然是做不到,當然叫凡夫嘛!做到了,凡夫那個「凡」字,中間一點可以拿掉,叫做「幾夫」,就是「幾乎」了,進入佛法就差不多了。佛進一步告訴我們,連最後觀起來的觀像都要舍掉,所以說不要以叁十二相觀如來。
他這個問題,不是須菩提被他搞迷糊了,金剛經的前面,佛問須菩提,「可以具足色身見不」是講見,明心見性,見地的「見」。這裏是講做工夫的「觀」字的觀。所以讀書、讀經、做學問都要留意,不然,剛才我給大家也耍了一點花樣,把你帶領迷糊一下,過去這個問題講過的呀,須菩提答的對呀,現在怎麼又答錯了?須菩提沒有錯,由于同樣一個問題,上一次是問一個物理學家,下一次問一個化學家,回答當然不同,因爲觀點不同。如果碰到一個數學家就又不同了;所以佛法的問題,我們讀經要非常小心,一字不能錯,錯了一字,你錯的問題就太大太大了,可能就完全搞錯了。
現在他問須菩提,能不能以叁十二相觀佛。這個佛有叁十二相,眉毛中間鼓出來一點亮光放光,這是有成就的人。印度沒有成就的凡夫怎麼辦?女孩子們從小在兩眉之間挖個洞,拿個亮玻璃嵌進去,因爲東方人認爲,那裏有顆明珠,是智慧的成就,是福報的成就,相法上那是不得了的。可是佛的特殊相,不但眉間有一點珠子樣的亮光,同時還有根白毛,拉起來很長,收攏來剛剛貼在那裏,是一種特殊的相好相貌;這一根白毛還會放光,所以佛經上說白毫宛轉五須彌,這是講阿彌陀佛;這些都是叁十二相之一,相好莊嚴。
金剛經講了半天叫大家不要著相,學觀想的人,把這個佛像的莊嚴抓得牢牢的,他問須菩提照這個方法觀,可不可以?須菩提說,當然啦!學佛觀佛的修法,應該是這個樣子去觀如來。這話,須菩提答的沒有錯!佛也是那麼教的呀!佛親口教我們觀阿彌陀佛,就是這樣觀的。
今天佛教經常念南無阿彌陀佛,我真替佛打抱不平,念阿彌陀佛之前,應該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才是;因爲釋迦牟尼佛是介紹人嘛!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介紹來的,現在你只念阿彌陀佛,自己的老師本師釋迦牟尼佛都不管,豈不是白給你介紹了嗎?這等于講一句難聽話,新娘一進房,媒人抛過牆。這怎麼可以啊!這是不對的。西方極樂世界是有阿彌陀佛,是佛說出來的,教你這樣修。因此,你想修成功,不拜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話,我告訴你,那是修不成就的。要成就,人不可以忘本,更何況修佛法!
但是,佛爲什麼只介紹你修阿彌陀佛就行了?有個道理,十方叁世同一體性,如果你理上明白了同一體性,你念南無阿彌陀佛,等于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等于南無觀世音菩薩,此理通了,是可以的;不通此理就是迷信。我講話要負責的,用佛法的立場來講,這個話隨便講要下地獄的,而且下地獄還要下地獄的地下室!我是隨時准備下去的,沒有關系,有電梯快得很。(衆笑)現在這是講觀如來的觀法,重點在這裏,非常重要。
轉輪聖王
「須菩提,若以叁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大家要注意,佛法裏有個大問題,很多研究佛法的都忽略了,現在我特別借講金剛經的機會講出來,就是什麼叫轉輪聖王。
佛經裏提出來,太平盛世,全世界唯一的太平帝王,就叫轉輪聖王;轉輪聖王分金輪聖王、銀輪聖王、銅輪聖王、鐵輪聖王四種。轉輪聖王具有七寶莊嚴,如有有德、有賢的皇後,有很好的財政大臣,有很好的交通工具等。像周朝的周穆王,是最好的帝王,等于鐵輪聖王。周朝曆史描寫周穆王曾到西方,見過瑤池金母,見過王母娘娘。爲什麼他能夠跑到西方去見他們呢?因爲他有最好的八匹神馬,就是畫馬畫的八駿圖。所謂「八駿日行叁萬裏,穆王何時不重來。」唐人的詩就是描寫這個。轉輪聖王時代,是人民個個幸福、富裕、安樂的太平盛世。這種明王在最盛的盛世才會出來,他的相貌與佛一樣,有叁十二相,跟佛的相貌一樣好。所以釋迦牟尼佛生下來的時候,他的父親找來的看相師就講,這位太子叁十二相,不出家就是一代的轉輪聖王;如果出家,就是萬世的佛。
佛再叁贊歎轉輪聖王的福德是與佛一樣的,你查查每本佛經就會發現。佛法是注重世間法的,世間法要怎麼樣修成轉輪聖王呢?太平盛世又怎麼樣才到來呢?一切衆生修一切善法,才産生一個太平盛世,才出一個轉輪聖王。所以中國曆史上孔子經常提堯舜禹叁代,等于是轉輪聖王的時代。佛在華嚴經及各種大經中說,什麼人夠資格投胎做轉輪聖王呢?十地菩薩中再來,才能做轉輪聖王。佛贊歎十王…
《61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