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留也留它不住,哪個人把思想留住了?你說我覺得痛苦煩惱,你不是說傻話嗎?昨天的日子早過去了,昨天的煩惱早沒有影子了,現在坐在這裏不煩惱嘛!你現在很煩惱,等一下不煩惱嘛!不可能永遠煩惱,煩惱並不停留;換句話說,清淨境界,也並不停留。所以有些人做功夫,偶然坐一堂清淨,然後下了坐,兩腿一放,唉唷,清淨跑了。清淨怎麼跑得了呢?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清淨根本沒有跑,是你理解見地不夠清楚,所以覺得功夫跑掉了。有的人說,功夫來找我,什麼叫功夫啊?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你如此懂了,無一刻不在清淨中,由此起修,慢慢到達叁身成就。
關于叁身,前面也曾說過,法身就是如來,報身就是世尊,化身就是佛。拿理論的道理說,法身是體,報身是相,千百億化身是用,就是體、相、用。萬事萬物都有它的體,相,用。我們曉得這個道理以後,現在大家說修行,學佛,要找名師呀,拜老師呀,傳一個密法……不必要的啊!佛沒有保留的都說了啊!一個成道的人如果有保留,要你鈔票送得多,頭磕得夠了才傳給你秘密,那你千萬不要去碰,至少我是不會去碰,因爲他做人的道德還不夠嘛!真正的道,是天下之公道,沒有什麼秘密,什麼上天有忌諱啊,不能妄傳啊!都是胡說。
道是天下人的東西,有人認爲,壞人不應該度,光度好人,好人何必要你度呢?他本來就是好人嘛!佛來度佛幹什麼?佛是到苦難的地方去度化衆生,去教化難度的衆生。所以佛把道都告訴你了,修持的方法,金剛經上都有。現在,我們加上許多啰啰嗦嗦的說明,是說明心理狀況,不要著相。
有許多人學了佛,受了宗教儀式的困擾,看了經上這一句,「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不免有時會夢到佛,那個佛啊,是躺著的臥佛。還有人問:老師啊,真的假的?我說真的呀,當然真的嘛,因爲你夢到嘛!你現在還在說夢話,對不對?你在說夢話,我是清醒的人。
有人來說昨天他夜裏看到佛,我說當然真的嘛!因爲他還在說夢話嘛!所以我們清醒人答覆他,是對付他那個說夢話的樣子。這個是什麼呢?要研究唯識才知道這是意識境界的影像。世上人做夢,隨便你做什麼夢,都是你一輩子做過、聽過、想過、看過的經驗,不會超出這個範圍。如果超越了這個範圍的夢,另當別論,那個道理就很深了;有時是你前生阿賴耶識那個影像,不是這個世界上的,是偶然帶過來的。
有人認爲如來來了,昨天來看我,又是佛光普照我,現在沒有了。「若坐若臥」,有些看到是坐像,有些看到是臥像。佛說啊,你不要搞錯了,如果有人學佛這樣著相的話,「是人不解我所說義」,這個人根本不懂佛法,不理解佛所說的道理。
什麼理由呢?真的佛,法身之體,悟了道,證得法身之體,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不來也不去,不生也不死,不坐也不臥。你說那是個什麼境界?不要被文字騙過去了,那是個非常平凡的境界。什麼境界?就是你現在這個樣子。你現在這個樣,不坐也不臥,不來也不去,現身就是佛,既沒有動壞念頭,也沒有生好念頭,此心平平靜靜,不起分別,當下就在如來的境界裏!你不要把佛的境界假想得那麼高遠,其實是非常平凡的。如果我們拿金剛經的這一段,用中國儒家中庸這一本書來講,就是:「極高明而道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道是怎麼樣呢?極高明而道中庸,最平常,不來也不去,就在這兒。我們現在了解了這個道理,再來看一個真正學佛修持的人,要怎麼用功才對呢?不用功即用功,你加一個功去用,就是著相。我們經常觀察自己的煩惱,心行,不來也不去,不坐也不臥,不生也不滅。前一個念頭沒有了叫做滅,後面一個念頭來了叫做生,生出來的東西一定有滅亡,滅了以後就沒有了嗎?不是斷滅相,它又會生。生生滅滅,如水上的波浪一樣,波浪盡管在動,動了以後那個波浪又一個個散了。盡管波浪看不見,全體的波浪是水變的呀,水沒有動過,還是那麼多,不多也不少,永遠在那裏。
我們用各種方法修持,都是拚命要弄平自己心中那個波浪,想盡辦法要讓那個波浪變平,變平了又怎麼樣?變平了還是水!不平呢?不平也是水。所以說,拚命去弄平,這不是自找麻煩嗎?對不對?是不是這個道理?我想是這個道理!你仔細想想看。你的想也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它本身就在如來清淨的境界。這個是般若的眼睛,所以我們給它的結論是這樣的:
第二十九品偈頌
安排擺布只爲他 身外無心不著磨
若向畫眉深淺看 迷人豈止髻堆螺
「安排擺布祗爲他」,修道的人用各種方法修持,盤腿打坐,念佛,各種的安排;想修道就是做安排。不修道的人呢?則任由煩惱痛苦隨時指揮擺布。念頭、思想安排擺布只爲他。
「身外無心不著磨」,如果我們曉得這個身體是假的,暫時借來用的一個工具,向爸媽借來用幾十年。真到了無心之處,什麼叫無心呢?一切妄念來不理,它本來是水上的波紋,又何必理它呢?不理就不受這個虛妄心理之磨障,這都是假的,這個威儀自然寂靜。如果我們不了解自己心性的本來,不了解思想、感情都像水上的波紋一樣是假的,就會被水上的波紋騙去了,而忘記了自己水的本性。
「若向畫眉深淺看」,一般人都被深淺騙住了,畫眉深淺,迷人髻堆螺,這是唐人的詩,畫眉深淺入時無。一個新娘子第二天對鏡梳妝,問新郎官,我這個眉毛畫的好不好呀?顔色是淺一點呢?短一點呢?翹一點還是低一點?合不合時代?現在的畫眉有些是翹的,有的還塗上咖啡色、紅色的,燈下一看,喝!羅刹國來的那個樣子,真是紅眉毛綠眼睛的那麼搞。唐朝的人喜歡印黃,額頭裏弄一塊黃顔色,現在一看都是黃膽症,唐人以這個爲時髦。等于印度女人喜歡眉間額上挖一個洞,從小就挖,然後嵌一顆珠子,世界上各種怪樣子都有。畫眉深淺入時無,這些詩看起來像黃色,其實蠻老實,是說個讀書人一輩子找不到工作,因爲不合時宜,最後是聽人家勸告,學著跟時代走。所以說你看看!我現在合時不合時?就是畫眉深淺入時無這句的本意。
「迷人豈止髻堆螺」,古人梳長頭發,盤到頭頂上一個髻子,堆起來像顆螺絲一樣,很好看,也有像捏饅頭一樣,堆在一堆高高的,很多人看了這個頭發,傻了,著迷了。其實啊,什麼叫作美,不是男女之間的色相就叫做美啊,這些境界就把你騙住了,物理世界的一切欲望就騙住了你,世界上沒有那一樣東西不迷你的,都在騙你,都在受騙。爲什麼?因爲認不得自己自性如來,只看見那個水上波紋,被波紋騙走了。認清楚了波紋,就知道感情、思想都是不去也不來,此心本來清淨的,你也就少上當,你就金剛般若波羅密了。
第叁十品 一合理相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叁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于意雲何。是微塵衆。甯爲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衆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衆。所以者何。佛說微塵衆。即非微塵衆。是名微塵衆。世尊。如來所說叁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說到如來自性之相,下面重要的問題來了,講到如來法身本體,讓我們先了解一件事情。
碎爲微塵之後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叁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于意雲何。是微塵衆。甯爲多不。】
現在佛又提出一個物理世界的問題了,他對須菩提講,假使有一個人,不管男人女人,把這個佛世界,這個叁千大千世界,整個的宇宙打碎了,變成灰塵,你想想看,這樣的灰塵,數量多不多?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衆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衆。】
須菩提回答說,那多得很。佛說,什麼理由呢?佛說我告訴你,假使這些灰塵,這些物質世界的分子,乃至電子、核子,這些物質東西是真實永恒存在的話,那我不會告訴你世界上有灰塵。這些灰塵累積起來就變成大地、山河,變成物質世界。
佛這個話是轉一個彎說的,實際上就是說,物質世界的物質,如果經過一個科學家來處理,把它分析到最後,變成核子、電子、原子等等,最後是空的。是空的力量形成了這樣大的威力,但最後是空的。真正高等物理科學家,了解這個東西,所謂原子,分析到最後最後,空了。這個空並不是沒有,那個力量大得很,原子炸彈爆炸起來,空的威力發起來有那麼大的力量!所以佛在這裏講,「若是微塵衆實有者」,如果你認爲真的有個微塵,我不會講微塵衆,因爲根本沒有塵,一切都是由空所形成。
【所以者何。佛說微塵衆。即非微塵衆。是名微塵衆。】
又來了,又是叁段的講。所謂物理世界那些電子呀,原子呀,那是假名,是哪個作用構成了這麼一個物理的東西。但是微塵最微小、最基本那個東西,還不是它的究竟;它的究竟分析、研究到最後,沒有東西,是空的。這個物質世界的外層,虛空的這個空間,比太陽的面積,地球的面積,以及虛空任何的面積還要大!是空的力量凝結,而變成了物理世界。
【世尊。如來所說叁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須菩提說:那麼我懂了。你剛才問的問題,佛啊,你的意思是說,這一個叁千大千世界,也是個假名,是偶然的暫時存在,實際上沒有一個永恒的實質存在,物質世界也會要變,也會滅掉。
等于我們現在這個樓上,勉強把它湊起來,擺了些椅子,坐了些人,裝了些電燈、冷氣機,湊攏來叫做講堂。所謂講堂者,即非講堂,是名講堂。這是偶然暫時湊合的,這是不究竟,不實在的;因爲明天可以把它變成電影院,所謂電影院者,即非電影院,是名電影院,就是…
《61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