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晚也潇潇」。
風吹芭蕉葉的聲音,煞煞煞……吵得他睡不著,實際上,他是在想那位小姐。那位小姐懂了,拿起筆也在芭蕉葉上答覆他:「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是你自己心裏作鬼太無聊,這個答覆是對不住,拒絕往來。我們說芭蕉,難道佛也曉得這個故事嗎?不是的,這是中國後來的文學,砍了一顆芭蕉,發現芭蕉的中心是空的,杭州話,空心大老倌,外表看起來很好看,中間沒有東西。所以這十個譬喻夢幻泡影等都是講空,佛告訴我們,世間一切事都像作夢一樣,是幻影。
夢幻中如如不動
二十年前的事,現在我們回想一下,像一場夢一樣,對不對?對!夢有沒有啊?不是沒有,不過如作夢一樣。當你在作夢的時候,夢是真的;等到夢醒了,眼睛張開,唉呀,作了一場夢!你要曉得,我們現在就在作夢啊!現在我們大家作聽金剛經的夢!真的啊!你眼睛一閉,前面這個境界,這個夢境界就過了,究竟這個樣子是醒還是夢?誰敢下結論?沒有人可以下結論。你一下結論就錯了,就著相了。
幻也不是沒有,當幻存在的時候,好就是真,這個世界也是這樣。這個物理世界地球也是假的,它不過是存在幾十萬億年而已!幾千萬億年與一分一秒比起來,是覺得很長,如果拿宇宙時間來比,幾千萬億年彈指就過去了,算不算長呢?也是幻呀!水上的泡泡是假的真的?有些泡泡還存在好幾天呢!這個世界就是大海上面的水泡啊!我們這個地球也是水泡,你說它是假的嗎?它還有原子、汽油從地下挖出來呢!那都是真的呀!你說它是真的嗎?它又不真實永恒的存在!它仍是幻的。你說影子是真是假?電影就是影子,那個明星林黛已經死了,它再放出來一樣的會唱歌會跳舞,李小龍一樣打得匹哩趴啦的。所以金剛經沒有說世界是空的,可是它也沒有告訴你是有的,空與有都是法相。
所以你研究了佛經,說金剛經是說空的,你早就錯得一塌糊塗了,它沒有告訴你一點是空的,它只告訴你「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夢幻泡影是叫你不要執著,不住,並沒有叫你空不空。你如果說空是沒有,金剛經說:「于法不說斷滅相」,說一個空就是斷滅相,同唯物的斷見思想是一樣的,那是錯的。當夢幻來的時候,夢幻是真,當夢幻過去了,夢幻是不存在的;但是夢幻再來的時候,它又俨然是真的一樣。只要認識清楚,現在都在夢幻中,此心不住,要在夢幻中不取于相,如如不動,重點在這裏。
當你在夢中時要不著夢之相;當你做官的時候,不要被官相困住了;當你做生意的時候,不要被鈔票困住了;當你要兒女的時候,這個叫爸爸,那個叫媽媽,不要被兒女騙住了;要不住于相,如如不動,一切如夢幻泡影。下面,「如露亦如電」,早晨的露水也是很短暫的,很偶然的湊合在一起,是因緣聚會,緣起性空。因爲性空,才能生緣起,所以說如露亦如電。你說閃電是沒有嗎?最好不要碰,碰到它會觸電,但是它閃一下就沒有了。
很多人念完金剛經,木魚一放,歎口氣:唉!一切都是空的。告訴你吧!一切是有;不過「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方法,你應該這樣去認識清楚,認識清楚以後怎麼樣呢?「不住于相,如如不動」。這才是真正學佛。所以,有許多年輕人打坐,有些境界發生,以爲著魔了。沒有什麼魔不魔!都是你唯心作用,自生法相。你能不取于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所以,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就是最好的說明,佛講到這裏,金剛經全部圓滿。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金剛經中對須菩提有叁處不同稱法,「善現須菩提」「慧命須菩提」及「長老須菩提」。讀書要留意,這叁處是叁個不同程序,指其所理解的,所悟到的程度不同,稱呼也就不同。這時,長老須菩提及出家的男女兩衆,在家的男女兩衆,共稱四衆弟子,及一切世間的人,天上的神,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相信了、接受了;依照這個方法,金剛般若波羅密去修行。本經圓滿。我們的結論偈子:
第叁十二品偈頌
衡陽歸雁一聲聲 聖域賢關幾度更
蓑笠橫挑煙雨散 蒼茫雲水漫閑行
「衡陽歸雁一聲聲」,到了秋天,雁由北方回來,到衡陽爲止。就是說明人要找回自己生命的本來,所謂找回自己的明心見性,找自己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聖域賢關幾度更」,聖人悟道成了佛,凡人沒有什麼,我要過去,你就過來;你要過去,我就過來;聖人、凡夫、一切衆生等無差別。佛說了金剛經,許多人真悟到了這個道,反而出家了,偷懶去了。「蓑笠橫挑煙雨散」,真悟道了,解脫了,把頭剃光,穿個和尚衣服,穿個蓑笠戴個鬥篷。橫挑,拿個扁擔挑個行李,橫起來走,那個表示解脫了,無天無地,世界都可以橫行。蓑笠橫挑煙雨散,雨過天晴,了解了佛法如此,自己也成道了。
成道了怎麼樣?做個小乘人嗎?「蒼茫雲水漫閑行」,再來到這個世界,菩薩再來,再來又怎麼樣?遊戲人間,玩玩就走了,如此而已。此所謂解脫,一切皆是遊戲,成了佛來說法四十九年,他老人家遊戲了一場,遊戲了四十多年,兩眼一閉說再見,所作已辦,他也走了。金剛經所告訴我們的是如此,這是全部金剛經,這一個課程今天就是圓滿的結束了。
總結論
現在給大家再作一個總結,把金剛經的重點重複說一遍,希望大家注意!善現啓請第二分,重點在善護念,由凡夫到成道之路,聖人與凡夫同一個修持的方法,善護念,要善于護念。怎麼護念?應無所住,不生法相,如如不動,不取于相,就是內心平靜的這一念。
護個什麼念?第叁品大乘正宗分已經給我們說出來了,學佛就是證道,釋迦牟尼佛及一切佛所證的,那個最高的境界叫涅槃。涅槃不是死亡,涅槃是圓滿,不生也不死,不來也不去,永遠是清淨。縱然在動亂中,也在清淨,如如不動。所以得道境界就叫做涅槃。第叁品告訴我們,沒有一個方法可使一切衆生皆入涅槃中,因爲自性自度,佛也不能度你。神仙與佛,不過是自度的過來人;一切明師只是把整個經過的經驗告訴你。人畢竟要自度,一切衆生皆要自度,所以涅槃無法。
曉得涅槃無法,那叫我怎麼修行呢?善護念。不要忘記了,真正善護念,不住于相,就到達涅槃,此外別無他法。
第五品如理實見是見如來;怎麼見呢?佛告訴大家,不要有一個身相,學佛最困難的就是離不開身相這個肉體,所有的功夫都在肉體上轉,都是著相。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首先要去身相,身相不去,就是我相不去;我相不去,有我就有你,有他就有人,人相不能去;人相不能去,壽者相不能去,衆生相不能去。我們大家學佛就要反省反省,不要說四相,連一相都去不了!恐怕四相還會變八相,八相變十六相,相相皆全,然後變成衆盲摸象!所以啊,要見如來先去身相,身相滅去了,即可見如來。
因此第六品告訴我們,身相去掉,然後再去心相。有心相就有法相,觀念一搞不清楚,不管你打坐也好,做其他功夫也好,統統在心相上造一個法相,大家都在那裏欺騙自己,以爲在修道,做功夫,其實自己只不過都在心中製造意識法相而已!所以佛告訴我們,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一切法皆不是法,我說的法就像過河的船,過了河,船要去掉,還抓住一個佛法當作是正法,就是法不能舍。
接著第九品一相無相分,告訴我們真正的佛法,要能夠去掉身相心相,不生法相,自己心裏不製造出來一個法相,不造妖捏怪;像禅宗祖師罵人的話,自己劃一個怪相,以爲是道是佛。或者像丹經道書上說,得嬰兒了,裏頭畫一個小孩,等一下從頂上出來,一天到晚還要十月懷胎,多辛苦啊!或者是一顆明珠一顆丹,圓陀陀,光爍爍,那是醫院裏胃鏡下去了,再不然就是得癌症啦!裏頭真有顆丹還得了嗎?這些說法只不過是表達一個意思罷了,你千萬不要著相。得道,得個什麼?無所得!最難就是無所得,一切無所得,不住法相。
到了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真正的學佛是高度的智慧,第一波羅密,至高無上的智慧。什麼叫第一波羅密?真智慧無智慧,就是老子說的大智若愚,有個智慧的境界,那就糟了。真正的智慧也就是中庸:「上天之載,無聲無臭。」沒有思想,沒有憂慮,既無煩惱亦無悲,覺性清淨,這是第一波羅密,真正第一等成就的最高智慧。智慧是成佛的方法,成佛的工具,金剛經所講的,就是第一波羅密,成佛的工具。
然後到了十七品究竟無我,到了究竟無我這一分,他告訴我們真正成佛的工具是什麼,世界上做任何一個東西,都要具備工具,我們要想成佛,工具是什麼?智慧!第一波羅密,即非第一波羅密,是名第一波羅密。你說,我智慧很高,自恃聰明,那你就是第一等笨人。怎麼樣才是第一等智慧呢?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到這個境界無思無慮,是第一波羅密。以這個方法來求佛,學佛,成佛,就對了。
佛開始已經告訴我們應無所住,到了第十七品,佛再次提起來,第二種說法,又說無住無相。空,無住,無相,是般若的叁法印,也就是空,無相,無願,叁個大要點。但是金剛經一字也不提空,既然無住無相了,自然空。空與不空,都是落兩邊的話,所以不提;只說無住無相。那麼到了無住,再重複吩咐我們,人生修道,證道,爲什麼不能成佛?因爲首先身見去不掉,總覺得有我,有這個身體,把身體看得很牢。去身見,去世間之見,把物質世界,空間的觀念,身體,佛土觀念,統統去掉。連西方極樂阿彌陀佛國土,東方藥師如來國土,以及世間法構成的世間國土觀念,統統去掉。換句話說,把所有時空的觀念,身心的觀念,統統放下,要這樣來修持才行。
…
《61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