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61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P8

  ..續本文上一頁怒哀樂來,就有喜怒哀樂,過去不留,一切事情過去了就不留。宋朝大詩人蘇東坡,他是學禅的,他的詩文境界高,與佛法、禅的境界相合。他有個名句:「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這是千古的名句,因爲他學佛,懂了這個道理。人似秋鴻來有信,蘇東坡要到鄉下去喝酒,去年去了一個地方,答應了今年再來,果然來了。事如春夢了無痕,一切的事情過了,象春天的夢一樣,人到了春天愛睡覺,睡多了就夢多,夢醒了,夢留不住,無痕迹。人生本來如大夢,一切事情過去就過去了,如江水東流,一去不回頭。老年人常回憶,想當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尋煩惱,因爲一切事不能回頭的,像春夢一樣了無痕的。

  人生真正體會到事如春夢了無痕,就不須要再研究金剛經了。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這個心無所謂降,不須要降。煩惱的自性本來是空的,所有的喜怒哀樂,憂悲苦惱,當我們在這個位置上坐下來的時侯,一切都沒有了,永遠拉不回來了。

  第叁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衆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一切衆生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當你問怎麼樣安心時,就安心了。佛過了許久,看須菩提還是不懂,沒有辦法,只好退而求其次,第二步再來講一講,因爲那個時機過去了,禅宗所謂機,這個禅機過去了,須菩提沒有懂。現在第二步來講了,佛說:我告訴你,一切菩薩摩诃薩。摩诃的中文意思是大,一切大菩薩們。

  古代也有將菩薩翻成「大士」或者「開士」,表示是開悟的人。所以我們的白衣大士就是白衣菩薩。摩诃薩是唐宋以後念的,真正梵文發音是馬哈,诃字念成哈字。在座很多客家的同學,客家話、廣東話、閩南話比較接近唐音,國語反而距離很遠了。

  佛說菩薩摩诃薩是倒裝的文句,就是一切大菩薩們,應如是降伏其心,應該有一個方法,把自己的心降伏下去。什麼方法呢?他說:「所有一切衆生之類」。現在先解釋什麼叫衆生?佛經裏衆生這個名辭,莊子先說過,一切有生命的東西謂之衆生,並不是單指人!人不過是衆生的一種,一切的動物、生物、乃至細菌、有生命的動物都是衆生。有靈性的生命,有感情,有知覺生命的動物,就是衆生的正報。所以衆生不是光指人。佛要教化一切衆生,慈愛一切衆生,對好的要慈悲,對壞的更要慈悲。好人要度,要教化,壞人更要教化。天堂的人要度,地獄裏的更可憐,更要度。這是佛法的精神,所以說要度一切衆生。

  「一切」兩個字是沒有範圍的,任何東西都在一切之內。不過講到衆生這名辭,使我想起幾十年以前的一樁事;那次在成都四川大學講中國哲學,提到佛法講衆生,有一個學生就提出來問:植物及礦物有沒有包括在衆生裏頭?我說:那是衆生的依報,不是正報,依報是附屬的,同我們有連帶關系。他說:譬如含羞草,你不能說它沒有靈性!我問他學什麼的,他說他是學農的,我說你學農的問這個問題有點奇了。

  我那個時侯年紀還輕,比較愛弄玄虛,就說:既然學農的,應該知道,含羞草根裏頭有一水泡,人手的熱氣一接觸,水就下降,葉子就像怕羞一樣縮下去了。這是機械性,並不是情感,也不是知覺。其實這是頭一天晚上,跟一個學農的教授討論含羞草聽來的,也可以說佛法有靈,知道第二天有人會問這個問題吧!

  譚子化書

  【所有一切衆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

  現在佛學提出來衆生,佛把一切的生命分成十二類。第一是卵生,像鳥、雞、鴨等,都是屬于卵生。胎生是指人、馬、及各種由胞胎裏生的。濕生包括了魚、蚊子、蒼蠅等。化生就是變化的東西,如蟬蛻、蜻蜓、蝴蝶等。又照中國古老的傳說,真假不能確定,海裏的鲨魚活到幾百年以上,會跳到沙灘上,一變就是鹿,長一個頭角的鹿,這些都是化生。中國化生的書,幾乎沒有人肯去研究;道藏裏有一本書就叫做化書,作者是譚子,名譚峭,他學佛也學道,是有名的神仙。譚峭的父親是唐朝的官,也就是唐朝唯一大學的校長,地位很高,只有譚峭一個兒子。

  可是譚峭十幾歲離家出走,他父親丟了這個兒子,很難過。後來過了一、二十年,他回來了,身上穿個道士的衣服,拖個破鞋子,戴個破帽子,怪裏怪氣,嘻皮笑臉,就像前幾年那種嘻皮的樣子。他回來勸父親一塊修道去,這是著名的道家人物,學問也非常好。譚子著了這部「化書」,認爲宇宙生命的變化自己可以掌握,人可以永遠的活下去。他究竟仍然活著沒有?說不定他跑到我們這裏來,我們也不知道。後來因爲人家問他,道是怎麼樣修?他就寫了一首詩,也像是金剛經的偈子一樣,很簡單的,有禅宗的境界:

  線作長江扇作天  靸鞋抛向海東邊

  蓬萊此去無多路  只在譚生欍杖前

  他說,整個的宇宙是這麼渺小,線就像長江,扇就像天。靸鞋就是古代的拖鞋,鞋子後跟不拉起來,踢哩踢拉拖起來走。靸鞋抛向海東邊不要了,蓬萊是代表道家的神仙境界,蓬萊此去無多路,他說那個神仙的境界不遠,就在這裏。在那裏啊?他說,只在譚生,就在我的手指,手裏拿個手杖,就在這裏。這個道理也就等于佛告訴須菩提,「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在這裏,佛不在西天,就在你這裏。

  不過譚子的化書很奇怪,講了化生的道理以後,由科學再歸到哲學,由哲學再歸到政治學,講人生的境界,及如何教化別人,改變別人。他認爲壞的時代,壞的世界,是可以變化過來的,他的理論和哲學境界非常之高。所以講到中國文化,這不能說不是中國文化啊!中國文化的精華,我們不能說連個影子都不知道啊!

  有色無色的衆生

  除了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四種之外,另有一種生命爲「有色」,是有形像,有物質可以看見的。另有一種生命是「無色」,不是我們所知,也看不見,可是它確實的存在。譬如說鬼吧!到底有沒有?當然可以告訴大家確實有的,並沒有什麼可怕,那是「無色」的生命,跟我們陰陽電子不同而已。

  我們姑且講活鬼,大家也許沒有看過,如果到貴州、雲南的邊界,就可以聽到活鬼的故事。活鬼稱爲山魈,這個山魈,我們拿佛經來解釋就很簡單了,他是「若有色」「若無色」的衆生。他有時侯給你看見,有時侯不給你看見,高興給你看見就看見,不高興就看不見。人走到山裏,看到走路的腳印子同我們相反,腳指頭在後面,腳後跟在前面的地方,就知道有山魈。他們非常講禮貌,你不要說這是山鬼啊,那你就吃虧了。你要說有山先生在這裏!他會覺得你這個人知禮,就不會找你麻煩。

  這些住在山裏的山魈,很有意思,他們有事的時侯,要跑到別人家裏借鍋子和碗筷。他們的樣子很醜陋,矮矮的,就像人倒著腳走來。講的話我們也不懂,必須要用手去指要借的東西,那些山裏頭的人都知道,有些壞心眼的人,卻准備一套騙他們的。准備什麼呢?紙做的鍋,紙做的碗,他就很高興的借回去了,結果火上一燒就完了。可是山魈非常守信用,不知道他用什麼方法,有錢人家的東西就到他那裏去了,但是他一百哩範圍以內不偷的,他要到外地弄個鍋碗來還你。許多山裏的窮人都拿這些玩意騙鬼,所以鬼不可怕,而人是真正的壞,連鬼都要騙。

  有想無想的衆生

  另有一類衆生是「若有想」,有思想感覺。另有一類衆生是「若無想」,沒有思想、感覺。細分之下,有些生命沒有思想,沒有知覺,但有感覺。

  另有衆生是神的境界,照佛學的分類,神的類別太多了,小則分爲叁十多種,大則分爲六十多種,再細分析下去,有幾百種。神也有袘的等次,一類叫「非有想」,不是沒有想,但是看起來沒有想。譬如有些人在打坐,你看他好像不知道,可是他又知道,真知道嗎?又不知道。其實,世界上還有更多種類的生命,不過佛法大致歸納爲十二類。

  世界上的生命有這麼多種類,唯有人很壞,但人也最具備一切。我們不要認爲人類是胎生,在我看來,人類具備了十二類生。我們是胎胞裏精蟲卵髒的結合,所以是卵生,胎生。在媽媽肚子裏是濕生。要青菜、蘿蔔、牛肉、洋蔥堆起來才能長大,所以也是「化生」。人也是「有色」,身體機能有物質可見。但是講到人的生命──氣,又不是物質了,也看不見,所以是「無色」。「有想」,我們當然有思想,有時侯我們呆住,或者沒有什麼思想,笨得要死,那又入于「無想」。還有許多人到達「非有想」「非無想」的修道境界,雖沒有成功,但他已經到達了「非有想」「非無想」。

  說到「非有想」「非無想」,想到大陸上我曾聽說一兩個地方。在浙江紹興的一個小廟子,有一個道士在那裏打坐,據說坐了二百多年,還坐在那裏。每到過年的時候,鄉下人要來替他剪一次指甲;人坐在那兒沒有死,摸摸還有點體溫,據說是入定了。有些修道的人說他不是入定,是在那個定的境界出不了神,在那個身體軀殼裏頭,因爲修成功了,所以出不來,離不開身體。

  另外我還看到過一個學佛的人,據說打坐定力很深,功夫很好,已經坐在那裏七八十年,也沒有死,也沒有出定,他也不會想什麼,似乎等于死人差不多。他的背拱起來一塊,摸摸那個地方,像脈搏一樣在跳動,所以有人說他入定了。不過一般學佛修道內行的人,也曉得他出不了神。你們年輕人怕打坐走火入魔,像這一類的樣子才叫做走火入魔!大家看看,自己有沒有資格走火入魔!所以說,放心啦!還差得遠呢!可是,這也不一定是走…

《61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