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禅修的重要性
葛印卡
本文取材自葛印卡老師于2000/10/8對五千名大學生的開示,地點在印度那格玻爾的格勞大學University Ground, Nagpur)。
親愛的正法子女:
很高興能夠和大家一起禅坐修習純正的法。
共修是很重要的。
Sukho buddhanam uppado.
有佛出世是快樂的。
Sukha saddhammadesana.
正法的傳授是快樂的。
Sukha sanghassa samaggi
修行者齊聚是快樂的。
Samagganam tapo sukho
一同禅修是快樂的。
兩千六百年前,佛陀降生在印度並傳授純正的法,爲世界帶來極大的幸福。人們遵照他的教導,過正法的生活,也開始一起禅修,就像我們今天所做的一樣,這是無可比擬的快樂。獨自禅修可以使我們從染汙不淨中解脫出來,享有真正的快樂。然而這麼多的正法子女在一起禅修,其它禅修者的力量,可創造出充滿正法波動的有力氛圍,使弱者得以強化。因此,可能的話,每周至少要有一次的集體共修,若有人這一周的修習變弱,可藉共修重新獲得力量,以面對下一周的生活起伏。
藉由每日早晚的一小時禅修、每周的集體共修和每年至少一次的十日課程,以發展出面對人生各種情境的力量,也確保我們在正法的道路上得以持續前進。不只是在家修行者面臨很多困難和障礙,曾有出家人告訴我說,他們也不一定能夠規律地打坐,但我們必需排除萬難,堅持每日的早晚靜坐。
爲了保持身體強健,避免衰弱和生病,我們做瑜伽、慢跑或散步等各種運動。同樣的,我們更需要保持心的強健。心更爲重要,更不應該衰弱和生病。內觀就是心的運動,早晚的靜坐禅修讓我們的心保持強健,絕不是浪費時間。我們活在複雜而壓力大的社會,如果心不夠強健,很容易會失去平衡而變得不快樂。沒有機會接觸正法、學習禅修的人是不幸的。但如果學到了而沒有好好的運用就更加不幸了。獲得了無價的珍寶卻棄之如敝屣,還有比這個更不幸的事嗎?
人身難得,只有人類才擁有從內心深處自我淨化的潛能,其它動物、鳥類、爬蟲類、昆蟲及低等生物都辦不到。即使是人類,也必需學到正確的方法才辦得到。生而爲人,又能學習到這美妙的方法,也在使用後得到了益處,卻中斷了修習,這是多麼的不幸!破産者找到了寶藏,卻放棄它而再度一文不名,饑餓者得到美食,不去享用而依舊挨餓。病患找到良藥,卻不服用,而無法解除病痛,真是非常的不幸。我們不應犯這種錯誤。
有時學員會對我說:「我停止了每日的禅修,怎麼辦,實在是太忙了」,這真是差勁的借口,食物不是每天都要吃叁到四次的嗎?我們不會說:「實在太忙,今天沒有時間吃飯」。每天早晚靜坐能使心強健,而心的強健比身體更爲重要。如果我們忘了這點,就是在傷害自己。永遠不能犯這種錯誤。即使真的太忙,我們還是要修習。能每天在固定的地點和時段禅修是比較好的,即使不行也沒有關系,重要的是,在24小時之內要有兩次的禅修。在特殊的情況下,無法以閉目靜坐的方式獨自禅修,那我們就像常人一樣,眼睛張開坐著,但注意力要向內,不要把禅修變成作秀,旁人並不需要知道我們在禅修。這種方式的效果或許比不上正規的禅坐,但至少能使心平靜和增強一些。總而言之,只要缺乏固定的修習,心就會變弱。羸弱的心使我們屈服于産生貪瞋的舊有習性,使我們痛苦。
我們得生而爲人,並接觸到殊勝的正法,藉由實際的獲益也培育了一些信心。但是,卻中斷了修習。千萬不要大意。每日兩次的禅修不是爲了任何人,「老師這樣說,我們就照做」。這並不是爲了老師的利益,而是爲你自己好。這是多麼殊勝的方法,當一個人開始覺知到身體的感受時,已經開啓了解脫之門。一個人不能覺知到身體感受,是不幸的;解脫之門沒有爲他而開。我們進一步學習如何對感受保持平等心,不僅是開啓解脫之門,而且進入了大門,邁向完全解脫之道。
修習內觀使我們在身體的各部位體驗到種種不同的感受,並且保持平等心。有智慧的禅修者在日常生活中親身體驗到它的好處。走在正道上的每一步都將使我們更接近最終的目標。努力不會白費,耕耘必有收獲。對感受缺乏警覺使我們走在痛苦的道上。由于無明導致的盲目習性反應只會帶來痛苦,極深的痛苦-dukkha-samudaya-gamini-patipada。覺知感受並保持平等心會將我們從所有的痛苦中解脫出來-dukkha-nirodha-gamini-patipada。對愉悅的感受以貪愛反應,對不愉悅的感受以厭惡反應,這是痛苦的束縛。此即佛陀所證悟的內容,即佛陀的教導。
當死亡降臨的時刻,某種感受會生起。如果我們沒有覺知而生起瞋恨,我們將會墜入惡趣。好的禅修者能對死亡時刻生起的感受保持平等心,因此能投生善趣。這就是掌握未來的方法。死亡隨時會來,不會在我們指定的時刻到來,因此我們隨時都要做好迎接死亡的准備。內觀不是一般的技巧,它是可以使我們超脫生死輪回的無價珍寶,不但對此生有益,也將利益來生,導向完全的解脫。
「可是我沒有時間,我有太多的事要做」,別用這樣的借口糟蹋了無價之寶。日常生活中只要感到悲傷、失望、枯燥乏味,這個方法都能幫助我們。只要覺察到:「此時此刻,心中有悲傷、失望、枯燥乏味」時,就開始觀察呼吸或感受。外在的原因並不重要。
Vedana samosarana sabbe dhamma. 感受伴隨著「法」生起。
所有在心中生起的事物都叫「法」(dhamma)。任何「法」生起,皆會伴隨著感受,這是自然的法則。身和心是相互影響的。不淨雜染在心中升起,身體就會有某種感受。此刻升起的感受必定會連結到心中的不淨雜染。這是佛陀的開示。要練習覺察到心中有不淨雜染就去觀察身體的感受。不只是一次兩次,而是重複不斷地徹底練習,了知到任何感受都是無常的;因此相關的不淨雜染也是無常的,它能持續多久呢?我們觀察感受同時也觀察雜染能維持多久。它將變弱然後滅去,就像小偷潛入屋中,發現主人在家,趕緊逃走。以「忿怒」爲例,當忿怒因爲某種原因而生起,我們了解到:「喔,此時此刻心中有怒氣,讓我來觀察看看身體有那些感受」,造成忿怒的原因並不重要。我們只是觀察感受並了知它的無常本質。忿怒也是變化無常的,這個本來會增強並完全宰製我們的忿怒,將逐漸減弱而最終滅去。這個方法是多麼的奇妙,可以運用在對付任何不淨雜染:情欲、自大、嫉妒、恐懼等等,不再爲其壓服。現在我們學會了這個方法,學會了生活的藝術,我們唯一要做的只是接受事實:「雜染生起了,讓我來面對這個敵人,讓我來看看身體發生了什麼事。它是無常、無常、無常。」敵人將會越來越弱最終離去。一生中,不淨雜染會一直出現,有時候是由于這個原因,或許是那個原因。當你從所有的不淨雜染中超脫出來,你就是完全解脫的聖者,一位阿羅漢。當然,此時距離這個目標還很遠。但我們找到了以感受爲工具的有效武器來應付日常生活的種種挑戰。我們終生都不會被這些敵人打敗,臨死前又怎麼會被打敗呢?永遠不會被打敗。我們才是主宰者。這個方法就是讓我們成爲自己內心的主人。
我們學會了生活的藝術,生活中怎麼會有憂悲苦惱呢?憂悲苦惱的成因是內心的不淨雜染,而不是外在的其它原因。當外在發生了任何事件,我們不生起任何不淨雜染,我們得以免于受苦。只要産生不淨,就必定受苦,我們要爲自己所受的痛苦負責。不如意的事件會一再發生,只要我們足夠強壯而不産生任何雜染不淨,必然能保持快樂平靜。我們不會去傷害別人,我們只會幫助自己、幫助他人。每一位禅修者都應了解,唯有透過經常性的練習,才能終生快樂祥和。所有內觀修習者都應明白,他們得到一個無價之寶。
願一切衆生快樂、安祥、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