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輪回與業力

  輪回與業力

  濟群法師

   問:1.六道輪回的主體是什麼?

   2.什麼是了脫生死?跳出叁界之後,是否有第四界可去?

   3.現世爲男,來生是否還能投男身呢?

   4.生命是輪回的話,怎麼會有瀕臨滅絕的動物?中國人口怎麼會在解放後增加數倍?

   5.人從哪裏來?

   6.按佛教理論,怎麼解釋試管嬰兒的誕生?

   7.佛教如何看待靈魂轉世之說?

   8.畜生道如何修行解脫?

   9.既然地獄衆生痛苦得無法修行,地藏菩薩又是如何救度他們呢?

   10.無法見證六道輪回,我們怎能相信它是真實存在呢?

   11.天堂和地獄究竟在哪裏?

   12.天人福報極大,爲什麼不能修行?

   13.“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的業是什麼意思?

   14.近幾年工作收入低,家庭不和諧,是否是前世所造的業?該如何消除此業?

   15.什麼是衆生輪回的因相、果相?

   16.輪回是看不見的,應如何理解呢?

  

  

  答:1.一般宗教都認爲,生命有一個主體。而佛教不講靈魂,不講神我。所以在這一問題上,往往會使人産生很大的困惑:既然“無我”,又是什麼使我們生生世世流轉六道?佛法認爲,生命就像流水一樣。江河中的流水看似沒什麼變化,其實,每一刻的水都不是原來的水——前面的水不是後面的水,後面的水也不是前面的水。但無論哪部分的水,都有它的一貫性和相續性。生命延續也是同樣,它不是永恒的,也不是斷滅的,相似相續而不常不斷。

  唯識宗對這一問題還有更爲詳盡的說明,提出阿賴耶識作爲生命延續的載體。或許有人會說:阿賴耶識和靈魂又有什麼區別呢?區別就在于,靈魂是永恒的,而阿賴耶識則念念生滅,相似相續。具體來說,作爲生命載體的阿賴耶識,其內涵會隨著我們的心行不斷改變。

  2.所謂“了脫”,有兩方面的內涵:一是了解,即了知生命真相;一是了悟,因爲了悟生死實質而不被其左右,于生死中來去自在。

  跳出叁界外,就是出離叁界。叁界是由惑業所建立,是生死輪回的境界。凡夫于六道中不得自由,學佛,便是通過修習戒定慧來解除輪回之因。至于到哪裏去,可以往生佛國,也可以發菩提心倒駕慈航,于輪回中度化衆生。

  3.這主要由兩種力量在發生作用:一是業力,一是願力。業力,由善惡行爲所積聚。願力,則是各人的願望、興趣。有些人本有條件投男胎,但他喜歡做女人,這一願望自然會影響到投生。所以性別不是絕對的,可以相互轉換。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有些男性具有很多女性特點,也有些女性具有很多男性特點,這就和他們往昔的習氣有關。

  4.雖然生命是輪回的,但不是說,某種生命形式會永遠存在。如果某種生命形式失去生存因緣,比如失去賴以生存的食物、環境等,那麼,這類有情就會因其它業力成熟,轉而投生爲另一種生命形式。佛法告訴我們,“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生與滅,並不意味著永恒與斷滅,只是緣聚與緣散。當因緣不再具足,某種動物就會瀕臨絕境。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到,隨著環境保護的加強,人類開始有意識地爲某些瀕危動物創造生存環境,轉危機爲生機,又使它們重新繁衍壯大。所以,滅絕還是生存,是取決于各種條件。

  人口增加也是同樣。輪回不是局限于人道,也不局限于其它任何一道,而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哪一道的生存條件優越,哪一道的衆生就會增多。當人道的生存條件得到改善,加之解放初期鼓勵生育等種種原因,就導致了人口的迅速增長。

  5.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是由進化而來。生命是沿著從無機到有機、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規律發展而來。就進化論的觀點,人類祖先乃猿猴。現在還有另一種觀點,認爲人是從外星球來。外星人漫遊太空,飛過地球時發現景色美麗而無人居住,就長居此地。佛教也有類似說法,認爲人類最初從光音天而來。當時,地球非常富饒,到處生長著香甜的水果,光音天人來此遊玩,因貪吃過甚,身體沈重得無法飛翔,只好在地球定居下來。

  以上所說,只是對地球人類的起源而言。如果從宏觀上看,從整個宇宙的發展來說,生命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所謂“有始”,都是相對而言。就像我們的講座開始之前,大家早已存在,只是沒有來到這個講堂而已。

  6.《瑜伽師地論》告訴我們,投生需要交合、中陰身介入等條件。在那個時代,還沒有試管嬰兒的出現,是否就不能對這一現象作出解釋了呢?其實,原理是一樣的。中陰身雖是因爲看到男女交合而去投胎,但交合只是一個緣,其中最主要的是遺傳基因,即精和卵的結合。試管嬰兒的誕生,也有精和卵的結合,也有中陰身去投胎。雖然這種結合不是常規方式,但中陰身投胎時,因業力所致,在其境界中,也會將精卵結合視爲男女交合的幻象。所以,試管嬰兒的誕生,只是結合方式不同,主要條件並未改變。

  7.佛教從緣起的角度,認爲世間不存在固定不變的主體,並因此否認靈魂。但是,否認靈魂並不等于否認輪回,否認生命的相續。在一期生命結束之後,有情還會繼續隨業力流轉于六道。而對于成就者來說,則是按照自身願力,在六道中化現種種身相救度衆生。所以,每個人都是轉世而來。只是,我們是被動地、無可奈何地轉來轉去。而成就的聖者則是自覺地、主動地乘願再來。

  8.真正能夠修行的,主要是人道衆生。除此以外,天道、畜生道、地獄道、餓鬼道的衆生都很難修行,因爲他們有各自不同的障礙。天道是因爲太快樂而想不到修行,地獄道是因爲太痛苦而無法修行,畜生道因爲太愚癡而沒有能力修行。唯人道有苦有樂,能引發離苦得樂的希求,並且人有理性也有能力不斷探尋真理。那麼,畜生道的衆生又如何解脫?難道它們就永遠是畜生嗎?非也。畜生道的衆生也是果報生,果報一旦償還,就會隨著往昔業力繼續流轉六道,當它們轉生到人道之時,就有機會修行了。

  9.地藏菩薩發心救度這些無法修行的地獄衆生,正說明地藏菩薩願力之深,所謂難行能行。雖然地獄衆生無法修行,但在地藏菩薩的教化、加持下,就可能因生起一念善心,當下脫離地獄道。即使不能這樣,也可多少種下一點善根。這善的種子,終會有成熟的一天。在座的哪一位能保證自己從未去過地獄呢?我們現在有緣接觸佛法,也許正是當初在地藏菩薩那裏種下一點善根。我們說動物不能修行,但寺院內的動物因爲常常聽聞佛法,這一善根也能使它們將來得人身時有緣親近叁寶。

  10.我們這代人接受的常規教育,認爲死亡就意味著生命的消失,所謂人死如燈滅。但輪回原理告訴我們:生命並不會因死亡而結束,還會以另外的方式得到延續。這也是現代人最不容易相信的。因爲凡夫總是執著于眼見爲實:我能看見、感覺的就是事實,反之,就拒絕接受。但我們很少會去考察,這些感覺是否可靠?事實上,我們的感覺既粗糙又錯亂。首先,我們能感覺的事物非常有限,如果不是因爲放大鏡,我們很難相信微觀世界的存在;如果不是因爲望遠鏡,我們也很難相信宇宙的浩瀚無際。不僅如此,我們在生活中看到的,以爲千真萬確的現象,也未必就是客觀真實。何必一定要我親眼見到,才是真實有呢?

  11.天堂和地獄可以在我們的一念之間。當我們內心被喜悅充滿時,這一刻就是天堂;當我們內心被煩惱占據時,這一刻就是地獄。天堂和地獄也可以在人間,有些人過得無牽無挂,灑脫自在,就如身處天堂;也有些人貧病交加,煩惱深重,雖在人間,就如身處地獄。如果每個人都能充滿愛心、充滿慈悲心,那麼人間就是天堂,就是淨土。反之,如果每個人都充滿痛苦,充滿嗔恨心,那麼人間就是地獄。此外,天堂地獄也各有其處,天堂在天堂處,地獄在地獄處。地獄業力成熟的衆生才能看到地獄,天堂業成熟的衆生才能看到天堂。因爲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是自身業力所感得,所緣境界都是自己內心的顯現。在不具備相應業力和心態的情況下,我們是看不到的。

  12.天又分色界天和欲界天。欲界天人沈溺于欲樂,覺得享樂才是最要緊的,根本想不到接觸佛法。佛典中有個故事:佛陀在世時,有位叫耆婆的在家弟子是名醫,僧團有人病了都找他治療。他醫術高明,藥到病除。因爲這一功德,耆婆死後就生天了。一天,僧團又有比丘病了,目犍連尊者就上天找他,想讓耆婆再來人間治病。尊者找到耆婆時,他正率領衆天女去參加舞會,遇見尊者後,只看了一眼,車都沒停就揚長而去。尊者是耆婆的皈依師,覺得耆婆很無禮,我到天上來找你,你居然看我一眼就走。遂以神通將車定住質問,結果耆婆答說:享樂要緊,我念在師徒一場的份上還看你一眼,其他人連看你的功夫都沒有。可見,天人福報雖大,但往往沈溺于享樂,早將修道置之度外。色界天的情況又是如何呢?那裏的天人安住于禅定帶來的喜悅中(這可是遠遠超過欲樂的喜悅),也不能進一步修習解脫道。

  天人雖因往昔善業帶來極大福報,可以隨心所欲地享樂,但也因此缺乏修行動力。不像在娑婆世界,到處有天災人禍,有生老病死的種種痛苦,能激發人們爲離苦得樂而不懈努力。天人雖有善根、福報,但對于欲樂和定樂的貪著,使其自身智慧被覆蓋而不再産生作用,並因耽于享樂而無暇開發智慧。相反,人類有心追求真理、追求解脫,更容易通過聞思修而解脫得度。

  13.當善行或惡行發生之後,會構成一種能量儲藏在生命中,這種力量就是業,是推動生命延續的動力,就像火箭推動衛星上天一樣。

  人們在世間奮鬥幾十年,雖能擁有家庭、事業、地位、財富,但這些都是暫時的,不論有過多少,一旦死亡降臨,一絲一毫都無法帶走。就像我們光著身體來到世間,走的時候,也只能兩手空空地離去。此時,唯有曾經造作的善惡業力及由此積累的各種習氣伴隨我們,這是一份永遠不會丟失,但可通過修行予以更改的生命檔案。

  14.從佛教觀點來看,我們出生在怎樣的國家、地區、家庭,是由自身業力招感。而工作是否順利,家庭是否和諧,也與業力有一定關系。除業障而外,缺乏福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我們要不斷忏悔,並積極培植福報,從兩方面進行化解。

  但我們也要知道,不如意的生活環境,對修行未必是壞事。因爲逆境中更容易生起出離心,學佛比較容易相應。有些人生活順利,家庭美滿,就很容易陶醉其中,執著不舍。

  可見,任何事情沒有絕對的好壞,有漏法就是有利也有弊。

  15.因相即我們每天的舉止動念。我們每動一個念頭、每做一件事情、包括産生的每一種情緒,都會在心靈土壤播下種子。我們所做的事雖然會過去,但由此在內心形成的影像卻很難消失。其力量大小,則取決于我們的執著程度。武俠小說中,有些人一生就是爲了報仇而活著,也有些人一生是爲了愛而尋覓。一種情緒竟然能支配人的一生,可見心行力量之大。現實中,我們也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是爲了事業而活,有些人是爲了信念而活,有些人是爲了某種情感而活。所有這些,都會成爲無盡生命中的積累。往昔未了的心願,會在今生繼續;今生未了的事情,會在未來繼續。

  輪回,就是生命的重複,不過有些是低級的重複,有些是高級的重複。凡夫的生命,是低級重複;菩提道的修行,則是高級重複。世人雖然文化和生活習慣不同,但基本欲望是相同的,無非是飲食男女,無非是衣食住行。這些就是生命中形成的因,當它們現行時,就會産生結果。心念延續的過程,其實也是業力。就像電腦程序一樣,我們在生命中編寫了許多運作程序,將來就會形成不同的生命結果。

  16.輪回,其實是內心迷惑的顯現,根源就在我們的心。換言之,在我們的凡夫心中具有六道衆生的心理特質,當這些心理外化後,便呈現出流轉輪回的種種狀態。很多人不相信有六道存在,因爲那是看不見的。其實,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無須向外尋求,人間已然有六道之別。

  餓鬼,其特征爲渴求無度,不知餍足。生活中,很多人對地位、金錢、感情也存在一種病態渴求,即使擁有再多,仍無法滿足,仍一味索取,這就是與餓鬼無異的心理特征。

  畜生,其特征爲愚癡,這也是它和人的根本區別所在。人具有理性思維,而動物只是憑著本能生存、享樂。事實上,很多人也處于類似的生存狀態,一生都是爲衣食、爲改善生活條件奔忙。活著是爲了生存,生存是爲了活著,對人生再無更多的思考和追求,那就與動物的生存狀態相差無幾了。

  地獄,其特征是身心時時處于極度痛苦中。世間有不少人,現世就遭遇了這種苦不堪言的處境,有些是被劇烈的病苦糾纏,有些是被無盡的煩惱折磨,身心倍受煎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這種生活狀態,正是通常所說的“人間地獄”。

  阿修羅,其特征是嗔心極重,並以爭鬥爲樂。這樣的人,現實中也比比皆是。他們熱衷于各類爭鬥、挑釁,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似乎只有在爭鬥中才能感受自己的存在,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從佛法觀點來看,世界正是人們內心迷妄的顯現。所以,六道也沒有離開我們的心。我們有什麼樣的心,就有什麼樣的世界,就會感得什麼樣的生命狀態。

  

  

  

《輪回與業力》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教和其他宗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