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忏悔與除障

  忏悔與除障

  濟群法師

  問:1.爲什麼學佛後反而有很多障礙?

  2.什麼是魔障顯現?怎樣對治?

  3.如何才能破除我執,尤其對性格基本定型的成年人?

  4.定業可以改變嗎?爲什麼又說“定業不可轉,果報還自受”呢?

  5.怎樣去除貪心和嗔心?

  答:1.學佛有障礙是正常的。有些人學佛後一切順利,事事如意。也有些人學佛後障礙叢生,麻煩不斷。本來還平安無事,學佛後反而不順起來,爲什麼菩薩對他們一點都不關照呢?其實,這就是各有因緣。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命曆程。有的人業障很多,但一時沒有顯現。現在學佛了,要完善人格、解脫生死,業障就開始顯現。就像我們欠下一些債務,本來不到歸還期限,但有一天你要離開這個地方,債主立刻會前來追討。同樣,當我們發心向善時,往昔很多冤家債主就會找上門來。所以,忏悔非常重要,它能爲我們消除業障,排除學佛道路上的違緣。

  在《金剛經》中,對于這種情況也有所說明:“若爲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爲消滅。”如果學佛後反而出現障緣,是重業轉爲輕報所致。

  2.魔的範圍非常廣泛。從佛教觀點來看,主要有煩惱魔、生死魔、天魔、五蘊魔。而從廣義上說,凡是障礙解脫修行的一切違緣都屬于魔障。如身體疾病、家人阻撓、工作幹擾等等。至于對治手段,我們要知道,魔亦由心所生。在修行中,不論遇到順緣或違緣,只要我們具備智慧觀照,轉換思考角度,也能將違緣化爲激勵自己的增上緣。那樣,魔也就奈何我們不得了。

  3.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每個人,都因無始以來的習氣不斷現起貪、嗔、癡種種煩惱,或者說,都具備這樣的傾向。但人格並非固定不變,也是可以調整的。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樹立正見。在生命延續過程中,是向善還是爲惡,主要取決于我們的人生觀念。因此,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改善生命、調整習氣的必要條件。

  如何破除我執?首先要知道,“我”是什麼?“我”是常、一、不變、獨存之義,以緣起智慧觀察有情的生命體,看看其中有沒有常、一、不變、獨存的東西?如果找不到,自然就能認識無我之道。

  4.:“定業不可轉”,是說這一業力強大堅固,若不進行對治,就必須承受果報。但這也不是絕對的,若以至誠懇切的心進行忏悔,並使用力量極猛的忏悔法門,還是可能出現轉機的。

  比如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羯磨轉*輪僧的“五無間罪”,是所有罪行中最爲嚴重的。因爲這些罪業實在太重,依聲聞的作法忏不能忏悔。而在《普賢行願品》、《藥師經》等大乘經典中,或通過佛力加持,或通過觀罪業實相,覓罪相了不可得,如幻如化,還是可以忏悔的。

  5.在佛法中,對于貪心和嗔心都有具體對治方法。其中,關鍵是破除我執。爲什麼會起貪心?無非是我執在作怪:因爲我喜歡,所以就想占有。爲什麼會起嗔心?同樣是我執在作用:因爲我不喜歡,所以就排斥。但對于一個“無我”的人來說,貪心和嗔心就失去了生長的土壤。所以,這是根本的對治方法。

  但破除我執並非輕而易舉。因此,還需要具體、切實可行的對治方法,如多貪衆生修不淨觀等。也就是說,貪心熾盛者應以“不淨觀”對治自身煩惱。對于熱戀中的雙方,相互貪戀,這個影像總是揮之不去。怎麼辦?不妨以對方來修“不淨觀”。觀想這個人死了之後,身體開始腐爛,在腐爛過程中,惡臭撲鼻,九孔長流不淨,又是怎樣的汙穢不堪,哪有什麼可愛之處?哪有什麼值得貪戀?所以,要是愛上誰就對誰修觀。

  而嗔心則以慈悲觀來對治。如果我們多一些慈悲心和包容心,嗔心自然無從生起。人爲什麼有嗔心?無非是因爲心胸狹隘,事事都以自我爲中心,沒有容人的氣度。作爲一個學佛者,要在無我的前提下生起慈悲心,觀想一切衆生無始劫來曾和我互爲父母、互爲眷屬。如果認識到自他本是一體,嗔心自然逐漸消解。

  

✿ 继续阅读 ▪ 臨終與超度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