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典電子化問題的思考

  佛典電子化問題的思考

  

  《趙城藏》電子化工程自2006年4月正式啓動,至今已走過了一年多的曆程,叁年多的經驗告訴我們,製作電子版《趙城藏》絕不是一家之力就能完成的。我們還借助了前人的經驗,特別是臺灣CBETA的成果和大量從網上得到的已成熟的電腦軟件技術。現在,我們還在密切關注國際佛典電子化的進程和最新的軟件技術的開發現狀,因爲我們的工作剛剛開始,我們還面臨著大量的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製作一部電子版大藏經,是一項需要大量資金和人力資源投入的工程,重複勞動可以說是最大的浪費。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資源共享、技術共享是容易實現的目標。爲了共同的弘法事業,我們希望全球同仁能協調發展,避免重複勞動和大量財力的浪費。

  日本、美國、韓國和臺灣地區都是佛典電子化的先行者,軟件技術的開發也走在了世界前面;我國大陸近年來也在急起直追,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經達到或超過了國際水平。爲了共同的事業,就大家共同關心的軟件技術的開發,可以展開國際合作,比如開發更好的適合不同文種的國際編碼和轉碼軟件,解決佛典電子化中的缺字問題,建立統一的檢索系統等等。

  出于上述幾方面的原因,我們提出如下幾點想法,供各國各地區的電子佛典組織參考。

  1、加強國際合作。現在,在國際間已經有了以蘭卡斯特教授爲創辦人的國際電子佛典推進協會(EBTI),作爲一個國際性的組織,EBTI組織應該加強在全球範圍內的活動。我們建議EBTI組織加強與包括我國大陸在內的相關組織的聯系與合作,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國各地區佛典電子化的計劃和進度,並科學地納入全球佛典電子化計劃之中,加以協調和指導,使佛典電子化的進程更有利于全球化的協調發展,避免重複勞動。

  2、各國各地區的電子佛典組織,都應建立並公開自己的網站,定期在網上公布電子化工作的進程和軟件技術開發的最新成果,以便相互交流,及時推廣新技術;打破那種電子佛典各有各的內碼、彼此間互不兼容的隔絕狀態,逐步做到資源共享、技術共享。

  3、建立全球化的軟件開發的協作機製,以通訊方式展開活動;著重于開發全球範圍內通用的兼容各種文字的統一字符集和標准化的標記語言,使佛典電子化中的缺字問題,互不兼容的內碼問題,不同平臺之間共享資源問題等得到最好的解決,以推進佛典電子化的進度,提高電子文本的質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