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不帶業爲何能到九法界示現接引衆生
摘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五十八)
問:"唯佛一人居淨土",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佛不帶業,是否指最後一品生相無明也斷掉了,但不知道爲什麼還能到九法界示現,接引衆生?
答:這個問題我可以不答,因爲我們最近講的《華嚴經》就講這個事情。你看看最近講到的是"賢首品"裏面"大用無方",清涼國師在經文之前就介紹,就告訴我們,菩薩爲什麼有這樣大的能力,起這麼大的作用?這個大用就是與衆生感應,現身說法,隨類現身,隨機說法,這個能力太大了。從哪裏來的?從普賢德來的,根是普賢德,緣就是十種叁昧門,叁昧是定。所以我們的心一定要定,心浮氣躁,是學什麼都學不好。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現代一些高等教育,我們今年十月,巴黎這個會開完之後,我就到英國去訪問。去年我訪問牛津大學、倫敦大學,今年再去訪問倫敦大學,再去訪問劍橋大學,這是世界上有名的高等學校。
可是現在看學生的學習不像從前,水平不斷往下墜落。從哪裏看?從學生學習的心理,定力不夠,不專注!學東西要專心,心不專注,你就知道他學的東西有限,普遍都是這個現象。我在澳洲也在學校上過幾堂課,學生的耐心只有十五分鍾。十五分鍾之後,眼睛就不曉得看到哪裏去了,心不在焉,這還有什麼教頭?所以學校以後我就不去了。我跟校長、裏面很多教授談到,我說你聽聽、看看我們講經。我們講經的聽衆,那時候我講四個小時,能夠專心聽四個小時,你們這個地方十五分鍾都不行,那怎麼能學東西?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東西學得好,一定是專心,心是定的,這個很重要。
佛菩薩應化在九法界,無心而現,現而無現,這是"圓明叁昧門"裏面所說的。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曉得衆生有感,佛菩薩肯定有應。他並沒有心,並沒有說我一定要見你,那他豈不是又起了分別執著了嗎?他沒有。這是很難懂。所以我們讀到這個地方,就想到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你看那一瓶水,水確實沒有起心動念,也沒有分別執著。我們以善念對它,它變的結晶就很美;以惡念對它,結晶就很醜陋,它不就應,感應!它爲什麼會應?無心而應。近代這些科學裏頭很多發現能夠解釋《華嚴經》裏面很難懂的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