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只准信徒不可另拜師父,如法嗎?
摘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七)
問:一個人一年多他就收了一百多個信徒,已經告訴信徒,從現在開始皈依他門下的,不可在外皈依另拜師父,否則就逐出佛門。這個可以嗎?
答:這個問題嚴重了!這不是皈依叁寶,這是皈依某一個人。釋迦牟尼佛不是你的師父,你皈依那個人,那個人是你師父。你不是學佛,因爲跟釋迦牟尼佛沒有關系,你是跟某一個人學,不是跟佛學。我們皈依是皈依叁寶,皈依叁寶的時候,只要是出家人都是我的師父,這個要懂得;至于我跟哪個人學,那是另外的。所以佛門出家人稱呼有很多種,普通稱“和尚”,和尚就是我的老師,真正教我的才稱和尚。他是出家人,他在外面弘法利生,但是沒有教過我,我就不稱他和尚,沒有和尚的關系。稱他什麼?稱他法師,稱他阿阇梨。
就好像我們一個學校,一個大學,大學裏老師很多,都是我們學校老師,我們都要尊重。他沒上過我的課,他上過我的課,我稱他和尚;沒有上過我的課,稱阿阇梨,稱法師,關系在此地。所以和尚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指導教授,你真正跟他學的,這是和尚,和尚不是隨便稱的,和尚的關系非常密切。另外就是校長他可以稱和尚,他是主持教學,一個學校的校長稱和尚,教導我的法師,我跟他的關系是和尚,除這個關系之外我們都稱法師,都稱阿阇梨。阿阇梨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他的言行是我的榜樣,是我的模範,但是他沒有教過我。這個稱呼要懂得,一定要搞清楚。
那麼和尚、阿阇梨、法師,男衆、女衆都可以稱,在家、出家也都可以稱,在家一定是受過菩薩戒的居士,他教你。我是個出家人,我學的佛法是跟在家居士學的,李炳南老居士,他是我的和尚,我是跟他學的。李老師這個淨土他是跟印光大師學的,他是印光大師在家的學生,他學得很好,學得確實有很多出家人比不上他。雖然形式上沒有出家,他的生活比出家人還嚴格,他日中一食,他告訴我,他叁十幾歲的時候開始日中一食,他九十七歲往生的。一般出家人比不上,他的生活完全依照佛陀經教裏頭教的去做,比出家人還嚴格。所以我們出家人可以跟在家人學,遇到這樣的大德,那是菩薩,那不是凡人。
有沒有例子?有!佛陀在世的時候,你看舍利弗、目犍連,這是佛的大弟子,出家弟子,佛常常叫他們去聽維摩居士講經。他們見維摩居士也是頂禮叁拜,右繞叁匝,跟見釋迦牟尼佛的禮節完全相同。佛法是師道,佛法是教育,教育裏面老師第一大,他是在老師的地位,我們出家人是學生,那就要尊師重道。不能說他是在家人,我是出家人,我比他大一等,沒這個道理。這些都要懂,不懂不行,不懂常常就搞錯,常常在造罪業。
這樁事情,民國年間講得最清楚,講得最透徹的是歐陽竟無。民國初年人,他是楊仁山的學生,都是在家的大德。那個時候他辦了個佛學院,“支那內學院”,出了不少人才,民國初年許多在家、出家大德,都是他那個佛學院培養出來的。他主持這個佛學院,他是在家居士,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佛法是師道,老師第一大,尊師重道,這就是《觀經》叁福裏面講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佛法根本。現在這些我們都沒有學,爲什麼要提倡《弟子規》?《弟子規》就是這兩句經文的落實;“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十善業道經》的落實。我們這些基礎教育沒有接受過,所以在學佛的過程當中會遭遇許多困難,許多的事情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自己不知道。所以要從這個基本東西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