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穿紅色袈裟如法嗎
摘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五十六)
問:曾聽說穿紅色袈裟是不如法的,但爲何許多法師甚至有名望的講經法師都是這樣穿的,難道他們不知這不符合經典的指示嗎
答:世尊在世跟戒經裏面所教導我們的,出家人穿的衣服叫袈裟。袈裟是什麼意思?袈裟是雜、染。在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資源非常缺乏,相當不容易,布匹很不容易得到。所以出家人穿的衣服多半都是糞掃衣,就是人家穿破的,丟掉不要的,出家人把它撿起來。看到還可以用的,就把它剪下來,一塊一塊的剪下來,把它縫成一件衣。當然你就曉得,質料不一樣,顔色也不一樣,穿起來就很難看,所以縫製之後再把它染色,染成咖啡色的,這叫袈裟。這個顔色,就是紅、黃、藍、綠雜色染成的,這樣子染成,所以叫染色,袈裟就是雜染的意思。
出去托缽,那個飯也叫做袈裟,爲什麼?不是一家人供養的,通常托七家,七家的飯菜都不一樣,放在你一個碗裏面。所以,吃的也叫袈裟,穿的也叫袈裟。佛這種製度就是教我們不執著,教我們真正放下,一切隨緣不攀緣,決定不穿正色衣。什麼是正色?紅、黃、藍、白、黑,這個五色叫正色。佛穿的衣服是這五種顔色染成一種顔色,染色的,是這樣的。當然現在社會跟從前不一樣,現在科技發達、機械的發達,紡織業完全機械化,生産的成本低,生産的量高,提得太高了。現在人穿衣沒有再穿一塊一塊剪下來縫起來,沒有,絕對看不到。出家人穿這個衣實在講都不應該,爲什麼?好好一塊布匹要把它剪碎,再把它縫起來,這已經就失去了意義,這是糟蹋,這多事,人家是沒有。但是我們最好還是避免正色,這是正常的。
但是爲什麼中國有些法師穿紅色的,鑲的金色邊,甚至于每個格子裏面還繡有佛像?這是從前帝王尊重佛教,對于被封爲國師的,皇上常常要送禮物,就送這件衣。那個顔色是皇上做的要送給他的,是一種禮物,也表示一種尊重,是這麼個意思。這個我們要懂得,在重大典禮裏面可以用。在過去,通常一個法會只有一個住持和尚他穿紅色的,其他的沒有。過去多半都是帝王所賜的,所謂賜袈裟,自己不做。皇上賜的,那是要接受,這是國家的等于是獎勵、褒揚。像一般人受勳一樣,勳章一樣,它有這個意思。我們自己要懂得,不是國家重大典禮的時候我們不用。平常還是遵照戒律裏面規定的,這樣子好,這樣比較如法。自己也要低調一點,總是有好處,養自己的誠敬謙和,處處謙虛,處處低調,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