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小房子念佛被視爲開佛店,能念佛嗎?

  小房子念佛被視爲開佛店,能念佛嗎?

  摘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八)

  

  

   問:我們南京淨宗同學的困惑,原來共修的道場古鹫峰寺被旅遊局承包,他們每年繳給寺廟一定數字的利潤,出家人叫我們不要在大殿念佛,換個小房子,大概只能容納二十人念佛,怎麼辦?這種情況可否視爲開佛店?佛店能念佛嗎?

   答:念佛的人,剛才講過了,最重要是心地清淨。要想到心地清淨,這些事情最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想想印光大師教導我們,他老人家是最近代,最接近我們的一位淨宗祖師,又傳說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我們能不相信嗎?印祖告訴我們,在現在這個時代,道場最好不要超過二十個人,愈小愈好,爲什麼?開銷少,容易維持,你可以不求人,只要有兩、叁個得力的護法,你就沒有問題了,身心安穩。人太多了不是好事情,人多不但是口雜,念頭也雜,你怎麼能夠統領大衆?所以印祖主張的這個小道場不超過二十人,我非常贊成,我非常向往。道場愈小,開銷愈小,愈容易維持,如果我們收入有多的,多做慈善福利事業。

  我這一生當中所做的這些慈善福利事業,我是學印光法師,他是我們最好的典型。印祖一生,他在家信徒多,供養多,他自己並沒有多用一分錢,衣食住行還是跟常住大衆一樣,粗衣淡飯,所有的供養他老人家只做一樁事情,這太難得了,印經布施。在他那個時代,弘法還沒有這些科學技術,印經。所以他在蘇州報國寺建了一個弘化社,就是佛經流通處,所有的收入供養全部都拿去印經,這真正是難得,非常不容易,一生就做一樁事情,法布施。

   我怎麼曉得他一生就做這一樁事?祖師晚年曾經在上海做過一次法會,上海護國息災法會,他有一個記錄流通。這個法會是七天,最後一天是接受皈依,叁皈五戒,傳叁皈五戒,總共是八天。我讀了這份資料才曉得,那個時候國內有災難,他從印經的款項裏面提出叁千大洋去赈災。我才曉得老人家一生就做印經,遇到重大的災難,想拿一點錢,是從印經款項裏頭撥出來。所以我這一生學印光法師,我也沒有道場,道場成立都是當地同學,我們這個地方道場這叁層樓,你們都看到了,這一層樓是汕頭陳老居士他供養的,二樓、叁樓也都是居士們自己發心供養的。我沒有去化緣,我沒有去問人要錢,沒有說我要在香港建個道場,沒有,你們自己同心協力捐出這個地方來,自己組成一個董事會來管理。那我到這邊來,我就在這邊講經,講完了就走了,這個地方于我毫不相幹。大家供養我的錢,我都拿去還是做弘法利生的事業,做教學的事業。

   我一生沒有化過緣,沒有問人要過錢,餓死活該,命裏的,餓死也不能問人要一分錢,我就是這麼樣一個人。可是到晚年的時候,確實在全世界,因爲去的地方太多了,各個地方同修對我的弘法都有幫助。但是我不積蓄財,可是需要做事的時候,確實那個錢自然就來了,從哪裏來的我也不知道,所以很自在,不操一點心。這是什麼?感應道交,這是佛在經典裏面教給我們,財用要布施,財布施,愈施愈多,聰明智慧是法布施,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我們能夠修這叁種布施,就能夠消業障,就能夠得福報。所以不要害怕,有多少舍多少,到你需要的時候自然就來了,從哪裏來的不知道,這是比什麼都好。

   所以這個一般在國內如果有寺院、庵堂,他們提供一個小地方給你們念佛,好事情,一定在那裏認真去念,不要批評,批評就錯了,要自己做出好的樣子給人看。你們這二十個人,如果有幾個人在念佛堂坐著往生,站著往生,那就轟動了,那這個念佛就大量的提倡。要做樣子給人看,講沒有用,他不相信,做出好樣子給人看,讓大家知道這個法門的殊勝,這就對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