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古老的自由之歌

  古老的自由之歌

  

  《蛇經》之一《蛇經》的出處與全文

  

   向智尊者 著

  

  香光書鄉編譯組 譯

  

  《經集》不斷告誡我們:對自由不要有錯誤的見解。

  僅僅依循自己任性的奇想與欲望,或是受到其牽引,都不是真正的自由,

  只是尋求一個束縛以替代另一個束縛而已,我們仍舊找不到真正的自由。

  

  自由之歌-《經集》

  

  就最古老與最具特色的部分而言,《經集》()是一首深深策動人心的自由之歌。這部古籍中的偈頌,激勵我們舍棄不斷增高的圍牆-累積自生活與思考習慣,所築成禁锢生命的狹隘範疇。這些偈頌呼喚著我們,要從那些控製著我們的煩惱,以及無數的奇想與希冀中解脫出來。

  

  自由的呼喚來得總是時候!因爲在一生中,我們總是將自己束縛于各種地方,或受到他人與環境的各種束縛,而習以爲常地生活,無法全然遠離。

  

  事實上,對于「浪費精力」這相反的傾向而言,將自己「束縛」在一項有意義的工作與責任,或高尚的人際關系上,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解藥。就像步行時的肢體動作,不僅由擡高和伸展腳的「放松」動作組成,還包括將腳放低與平穩落地的「收緊」功能。同樣地,心的活動也需要支持、提升與進步。

  

  但是,在生活中已享有「立足安穩」的舒適之後,我們很容易忘記要向前邁進,反而會比較傾向于「鞏固自己的陣地」,以改善並美化那個我們用習慣、想法和信念所製成的牢籠。一旦安住于自己習慣的生活與思考方式,就愈發不想冒險放棄它們,去追求生活與思考的自由,因爲那充滿了種種的危機和不安。真正的自由,是加諸于我們身上,不斷更新且責任重大的抉擇所帶來的沈重負擔,且這抉擇必須受到正念、智慧與慈悲的指引。

  

  很少有人會樂于接受這種重擔,相反地,他們較喜歡接受他人給予的規則,因而被私欲和約定俗成的習慣所牽引、束縛。由于習慣于內外受縛的生活,便産生了如埃瑞希.佛洛姆(Erich Fromm)[1] 所謂的「恐懼自由」,假如讓這份恐懼持續並生了根,必然會使我們內在成長與創造力停滯,社會和文化也會沈滯不前。在停滯的狀態下,有毒的成分將會危害人類身心、社會與心靈的健康,同時也驗證了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2] 所說的:「死水生毒害。」

  

  那些肯定生命,並想保護人類不因生理或心理所産生的毒素而衰弱不堪的人們,都必須蛻去「恐懼自由」的舊皮,並奔向自由的崎岖道路。這條道路之所以崎岖,是因爲它要求我們搗毀由自己的貪與瞋、偏見與教條所製造的桎梏,而我們總是愚蠢地將之作爲飾品般珍惜。但是,一旦如實知見這些事物是獲得真正自由的障礙時,這項舍離的艱辛工作,當下即變成一項快樂的體驗。

  

  無論如何,《經集》不斷告誡我們:對自由不要有錯誤的見解。僅僅依循自己任性的奇想與欲望(chandagU, 913 頌),或是受到其牽引(chandAnuIto, 731 頌),都不是真正的自由,只是尋求一個束縛以替代另一個束縛而已,我們仍舊找不到真正的自由:

  

  由于渴愛新的,而舍離舊的-

  渴求從不來自于解脫束縛,

  只是放手重新去抓取,

  猶如猕猴攀捉枝條,放一取一。(《經集》791 頌)

  

  

  解放者與立法者一樣,同時爲人們所需要。以下所寫的內容,是爲了響應偉大的解放者-佛陀,作爲敝人不成敬意的獻禮。

  

  接著是一些對《經集》第一經(《蛇經》)的隨興深思,間或散置從佛典中掇拾而來的片段,希望有助于闡釋這些偈頌。

  

  《蛇經》

  

  一、一旦忿怒生起,

  他能將之調伏,

  如及時藥能減緩

  迅速蔓延的蛇毒,

  如是比丘舍斷今生和來世,

  如蛇蛻去舊皮。

  

  二、他完全拔除貪欲,

  如潛入池中將蓮花連根拔起,

  如是比丘舍斷今生和來世,

  如蛇蛻去舊皮。

  

  叁、他完全斷除渴愛,

  使其湍急之流枯竭,

  如是比丘舍斷今生和來世,

  如蛇蛻去舊皮。

  

  四、他完全破除我慢,

  如洪水沖毀脆弱的竹橋,

  如是比丘舍斷今生和來世,

  如蛇蛻去舊皮。

  

  五、他于諸有界中

  找不到核心或實體,

  如從無花果樹中

  尋花般枉然,

  如是比丘舍斷今生和來世,

  如蛇蛻去舊皮。

  

  六、他心中沒有忿恨,

  超越所有的「此」和「彼」,[3]

  如是比丘舍斷今生和來世,

  如蛇蛻去舊皮。

  

  七、他已燒盡惡念,

  于心中盡除,

  如是比丘舍斷今生和來世,

  如蛇蛻去舊皮。

  

  八、不急亦不緩,

  他完全超越世間的擴散,[4]

  如是比丘舍斷今生和來世,

  如蛇蛻去舊皮。

  

  九、不急亦不緩,

  明了世間「一切皆虛妄」,

  如是比丘舍斷今生和來世,

  如蛇蛻去舊皮。

  

  十、不急亦不緩,

  離欲的他,明了「一切皆虛妄」,

  如是比丘舍斷今生和來世,

  如蛇蛻去舊皮。

  

  十一、不急亦不緩,

  離貪的他,明了「一切皆虛妄」,

  如是比丘舍斷今生和來世,

  如蛇蛻去舊皮。

  

  十二、不急亦不緩,

  離瞋的他,明了「一切皆虛妄」,

  如是比丘舍斷今生和來世,

  如蛇蛻去舊皮。

  

  十叁、不急亦不緩,

  離癡的他,明了「一切皆虛妄」,

  如是比丘舍斷今生和來世,

  如蛇蛻去舊皮。

  

  十四、他沒有隨眠煩惱,

  諸不善根已除,

  如是比丘舍斷今生和來世,

  如蛇蛻去舊皮。

  

  十五、他沒有任何

  可能使他輪回的不安,

  如是比丘舍斷今生和來世,

  如蛇蛻去舊皮。

  

  十六、他沒有任何

  使他受製于「有」的欲念,

  如是比丘舍斷今生和來世,

  如蛇蛻去舊皮。

  

  十七、他舍斷五蓋,

  度脫疑惑,平靜,拔除內在的箭矢,

  如是比丘舍斷今生和來世,

  如蛇蛻去舊皮。

  

  

  (編者按:本期專輯內容譯自向智尊者(Nyanaponika Thera)所著的《法見》(The Vision of Dhamma: Buddhist Writings of Nyanaponika Thera)一書,《法見》于一九九四年由錫蘭佛教出版社(BPS)出版,中譯本將由香光書鄉出版社出版。專輯中部分標題爲編者所加。)

  【譯注】

  

  [1] 佛洛姆(Erich Fromm, 1900-1980),德國人,爲二十世紀初傑出的精神分析學家。

  [2] 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英國著名的詩人。

  [3] 諾曼(K.R.Norman)的譯本將之解釋爲:「超越了投生于如是如是處。」(PTS, 1995, P.1)

  [4]「擴散」(diffuseness)一詞的巴利語 papaJca,爲「虛妄」、「迷執」、「戲論」之義。諾曼則使用persified 一詞譯之,是「多樣化」、「擴大」的意思。許多不同的《經集》譯本將此句譯爲:「超越世間一切虛妄」。本文則依向智尊者所使用的 diffuseness一詞而譯爲「擴散」,意指多元的世間,詳細內容請見後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