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靜坐時會注意呼吸,可以什麼都不想,比較能夠靜下來,但好像還是有想,請問這是不是一種轉移?
答:什麼都不想,算不算也是一種「想」?(衆笑)共産黨認爲宗教是迷信的,所以他們不拜任何神像,但必需念「毛語錄」和拜毛澤東、列甯、馬克斯等人的畫像,這樣也是拜呀!不過改變個形象而已。所以,什麼都不想還是一種想。想和注意並不一樣。想,做白日夢也可以想,而且想的時侯可以意念紛飛,過去的、未來的,盡是一些已經無用或尚未發生的事。注意,雖然可能也有想的味道,但它是比較安全的,因爲它是有警覺心的,而且是「活在當下」的。靜坐的目的就是:當下活著就夠了。一直看著每一剎那,活在每一剎那,讓心變成自由的心,那是非常奧妙、輕松的。你有警覺心的話,無論吃飯或看待事物都會不一樣。幾天前,我到警察局辦理簽證,警察問我爲什麼回去尼泊爾?我告訴他們:「尼泊爾山明水秀,翠綠的草木間夾著流水,清澈沁涼的水從山下奔流下來,速度很快,奏出動聽的交響樂,浪花跳著曼妙的水舞,真像一副有組織的圖畫,很美很美。能夠享受這樣的大自然,的確非常難得,所以我要回去欣賞。」說完全場哄堂大笑。警察住在城市裏,沒機會看到這種景色,聽了我的回答,心情馬上會輕松。
前天晚上,我帶禅學院學生到室外草坪上靜坐,這天正巧是月圓夜,我要他們眼睛瞪著月亮看十五分鍾,看看感覺怎麼樣。禅學院旁椰子樹很多,鳥也多,在月光下看著鳥兒到處飛來飛去,非常漂亮,聽著牠們的叫聲也格外清脆悅耳。我們都感受到身體與月光接觸的感覺很涼快,有人情不自禁的躺在草地上,感覺非常舒服,心裏一點壓力也沒有。十五分鍾後,月亮看來好像太陽一樣的光明,我要他們拿來報紙,大家竟能在月光下清晰地閱讀起來。有個學生問:「月亮怎麼挂在上面?」月亮挂在上面嗎?不是。月亮不挂在上面也不挂在下面,它挂在我們的心裏面。想想看,地球是圓的,臺灣的背面是美國,那麼,到底是臺灣在下面或是美國在上面?都不是啊!所以說我們的心裏想什麼就是什麼。假如把我們的肉體當成錄音機,當我們聽到不喜歡的音樂帶時怎麼辦?把錄音機關掉或打壞嗎?不恰當吧,換條帶子就行了。所以,靜坐的人第一個要務是觀察自己的身心;從「受」下手。看著自己每天有多少煩惱、多少矛盾、多少問題?我的念頭健康嗎?感覺愉快、輕松、舒服嗎?剛才生起的貪瞋癡現在還存在嗎?每天反反複覆,來來去去的情緒這樣透過「受」就能了解無常、苦、空,然後看到受的本身是無我的,它一直在變化。這一層一層的體驗,心愈來愈趨向微細。如能維持一顆清楚、明白、平等的心,也就可度一切苦厄了。
問:怎麼處理憂慮和苦惱?
答:如果苦惱太多的話,觀照身體是否健康?如果身體並不健康,那就看看會不會死掉。如果快死掉了,但是還沒有死,那麼,煩惱就解決了。因爲還沒有死沒關系,一點點煩惱算什麼,是不是?我有個同修,出家已經很久了,二十天前手部受傷,腫了起來。看他每天在傷痛處捏捏摸摸,一副痛苦難當的表情。昨天我告訴他:「人總有一天會死掉,不必太在意這些小毛病。」他聽後大笑出聲,一掃叁周來的陰霾,他說忘記自己會往生。現在想到往生已經忘掉傷口,腫腫的手也不再劇痛了。今天滿臉笑容,特地送我兩個粽子吃,稱贊我說的話很有效果。所以心情放松,愈不執著愈能解決苦惱。
問:觀照和想有什麼不同?
答:兩者是不一樣的。現舉一例:在我們講話的時候,不會有觀照,但可以有想。只有在心沈靜下來的時候才能觀照。觀照是警覺心提高的意思,這是一種能量──當身上有某種感受時,它能如實的當下知道。所以,它可以否定一切由心所創造出來的錯誤觀念。譬如,我現在人坐在這裏參加共修,心卻想到家裏,請問這樣正常嗎?又如我想要當臺灣的國王。這個國王夢當然可以想,但透過觀照的話,知道它是錯誤的,因爲目前臺灣並沒有國王呀!所以觀照可去除許多煩惱和妄念。
問:靜坐的時候感覺身體累,這樣是不是無法達到你所謂的觀照?
答:靜坐時身體累,表示你對靜坐不感興趣或懶惰,又因爲心裏有不喜歡,所以會導致全身酸疼,這種累比較不好。喜歡靜坐的人不一樣,即使坐整個晚上也不累,萬一身體累了或如肚子餓或者某個部位酸了,身體自然的會告訴你,因爲你有觀照的關系──身累心不累,所以兩者的境界不一樣。
問:靜坐十五分鍾,精神好像比睡一個小時好,什麼原因?
答:靜坐時念頭比較少,尤其心理上不喜歡的念頭可藉由察覺而改變。煩惱少,精神自然好。
問:煩惱來的時候,晚上睡不著覺,但是有歡喜的事時,爲什麼也睡不著覺?
答:這是正常的現象,人在哭的時候會掉眼淚,笑的時候同樣也掉眼淚。當你看到不喜歡的東西是不是也一樣的苦惱?一切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所以,當快樂來時,不要忘記痛苦,因爲你已知道:他們是相互依存的。喜歡、討厭兩面都是執著,只有放下執著才得輕松自在。所謂喜悅,所謂法都在我們的身心裏面,這奧妙的東西外面找不到,用警覺心仔細地看,有貪有瞋必定有苦果。
問:靜坐時一切放下,非常輕松,但下課後立刻又有煩惱,怎麼辦?
答:你知道放下執著就輕松舒服是不是?有這樣的經驗非常好,能放下就輕松快樂是事實。至于放下執著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走路的時候看到剎那無常變化。將腳跟慢慢提高、離地、移動、降地、觸地、放下,反複練習,我們知道腳跟一提高就不能還原了,它必須往前移動。每一個步伐都是在慢慢産生,慢慢消失中,一點也不能停留。想想看,在提高、離地、移動、降地、觸地、放下等等幾個點中,到底要執著哪一個點?當你想要執著某一個點時,它不曉得又已經到了那個點了,所以世間上還有什麼東西可執著的?在這裏我們看到了無常、苦、空、無我。能如實的看著一切的變化無常,則不靜坐時也能沒有煩惱。
問:對身體做白骨觀,不知要怎樣練習?
答:人體是一個很奧妙的東西,一層濕濕薄薄的皮膚,把我們不喜歡也不敢看的各種內髒器官、骨骼、肌肉全部覆蓋起來。骨骼斷了可以銜接,肌肉裂了可以縫合,而全身則可供我們做不淨觀以對治貪欲。我曾經看屍體,由膨脹、破裂、腐爛長蟲到只剩白骨,白骨很潔白很漂亮。我的感覺很漂亮,但是別人看了也許會恐懼緊張。現在我講一則《清淨道論》的故事:一對夫妻吵架,太太負氣離家出走,先生到處尋妻不著,心裏很著急。一天早上,先生在路上碰見一位靜坐後出來托缽的比丘,立刻向前問道:「您見到一個女人經過此處嗎?」比丘答:「剛才曾見一堆白骨路過,但不知是男是女,你可繼續前往尋找。」先生聽了嚇一大跳,心想這位比丘有問題,莫非精神不正常,那有一堆白骨會走動的?回家後,經過思惟,終于佩服比丘如此深度的觀察能力。我們做白骨觀訓練,第一個從牙齒開始,因爲牙齒是最容易看得到的東西,其次是頭骨、脖子、雙手……一直往下看。我們全身有許多骨骼、身體動一動就可觀察,或者藉由圖片也可以。每天訓練,看到人就看到骨骼,眼睛好像X光一樣,能夠透視全身。
問:靜坐以後,可以按摩嗎?
答:可以。本來靜坐後會很輕松,不必按摩。如果你身體放直的話,除了腳酸以外不會有不舒服。腳酸也是輕微的,只要輕輕動一動就夠了,可以不用按摩,因爲靜坐等于是休息。
問:傳統的按摩是搓和捏,在錫蘭是否也同樣方式?
答;錫蘭沒有按摩。中國是融合「氣功」來練習的,事實上,身體輕松,正常的坐著就行了,佛陀時代原始佛教也是這樣教的,不必按摩。對我來說,靜坐最大的益處是「轉化」,心裏面一切煩惱、壓力都可以借著靜坐轉來轉去的轉化掉。以前沒有辦法,現在因爲靜坐的關系産生能量,什麼事情都沒有壓力,考試不緊張,上課聚精會神,遇事臨危不亂,一切慢慢來,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問:如何轉化?
答:所謂轉化是指念頭的轉變:世事無常嘛!我們要建立一個「不確定」的觀念,譬如與朋友有約,在等朋友來臨的時候,心裏默念著:「不確定,每件事情都不能確定」。這樣,朋友早到、遲到甚至不來都無所謂。心中已有不確定的念頭,認爲也許在他來這裏之前有偶發事件需要處理,或者途中車子誤點、出車禍、有意外。有了這個觀念。你就不會因而感到緊張、失望或憤怒,心情常保平靜。靜坐的人有觀照的功夫,心情比較輕松,凡事不急躁,對于朋友的爽約也能一笑置之。他知道失約,遲到是因爲「不確定」,因緣隨時會改變。知道是無常、生氣、懊惱照樣是會無常。所以有無常觀念就能轉化,使生活過得沒有壓力沒有煩惱。
今天我們的課程將告一段落,謝謝大家參加,更感謝張慈田老師的安排。《寶積經》說:「知一切法無我,而于衆生起大悲心。隨所聞法,以清淨心廣爲人說,不求一切名聞利養,是爲菩薩大法,得大福德智慧。」願以此共勉之。請大家告訴大家,有空常來此共修,讓我們的生活平安,喜悅。祝福大家,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