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達空性者,以此見佛。
乙叁、結贊
一頌
隨彼大師正出家 修學勝教未退劣 勤瑜伽行一比丘 于彼大師如是教
總此頌意,因上文由各部門贊歎緣起,此頌總結。大師,指宣說甚深緣起者, 即佛。佛棄王位出家,宗喀巴大師即隨佛法而出家,(藏文尚有受戒意)爲具戒 多聞,由思修得具定慧之一比丘,此與世親所說亦正相同。亦所以教诏後人學空 性模範先具戒。次聞緣起法而思維抉擇,複習定力,以定力與抉擇相扶而入于勝 觀,然後以勝觀證入空性。文內未退劣,即指多聞,次由思維而成爲修習教授。 勤瑜伽行,即指由思所得之教授。此教授,即修習次第,依此次第修習。如是, 即指全文各部門贊歎。初引贊,次正贊,叁結贊而言。以是贊歎爲敬禮。正文竟。
甲叁、總結——回向 分二 乙一、以造論功德回向善法 乙二、勤持教法願不共護法作助
乙一、以造論功德回向善法
二頌
遇此無上大師教 皆由尊重深恩故 此善回施諸衆生 成善知識攝受因
此即此無上甚深緣起空義。大師指佛。教即緣起教授。得遇此師與此教授, 皆由尊重之深恩,尊重指本師。言佛力如日,行人如火草,本師如火鏡,以鏡引 日,草乃發光,故通達佛教,乃至征入佛位,皆賴上師恩德。那若巴雲:無師諸 有情,佛名亦難聞,賢劫諸千佛;皆依師而生。尤以能憶念最勝上師恩德,爲最 重要。末世諸衆生,因未遇善知識攝受,不能入道。故大師特別以此造論功德, 回向衆生,俾成善知識攝受之因。
願利者教盡有際 不遭惡分別風動 達聖教理于大師 獲得信忍常充滿
利者指佛,佛能利益無邊衆生故。盡有際,言盡生有邊際,即是無際。盡此 邊際,願利者教,皆不遭惡見,惡說之力混淆動搖,正淨長住。因此衆生以甚深 緣起理,于大師前獲得信忍,如是衆生,願常充滿叁有邊際。
乙二、勤持教法願不共護法作助
叁頌
願一切生舍身命 住持能仁妙教法 光顯甚深緣起性 雖刹那頃不慢緩
此頌意謂依分別心安立假名而起之緣起法,即是能仁深妙教授,一切生中, 願舍生命住持此教。如何住持,世親有頌雲:能仁教義總有二種,即是教證。住 持于教,心依教理,不染八風。住持于證,惟勤修習。此爲宗喀巴大師對緣起教 所有最大誓願。發菩提心.可謂大願矣,但菩提心亦爲宏教。若發不起菩提心, 發住持聖教之願,亦可通達。集雲:佛子所發恒沙願,悉攝住持大願中,此是世 尊之所說,故我亦如是回向。
願勝導者無量難 殷重爲心所成辦 由何方便令此增 晝夜專注恒思察
勝導者,指佛。無量難,謂佛求法,經曆無量劫艱難。殷重,有勇猛精進義。 所成辦,指甚深緣起教。以何方便,能使世尊經無量艱難勇猛精勤所成辦之最主 要甚深緣起教,得以增長;願不舍晝夜而思察之。
淨勝意樂勤彼時 梵王帝釋護世間 妙黑天等護法衆 恒爲助伴無暫舍
淨勝意樂,指願住持增長緣起教之意樂。彼即指住持增長事業。梵王帝釋護 世間,即主方神,有十位至十五位。妙黑天六臂護法等字,等取中士護法毗沙門 天,下士護法蕩金卻嘉。
大師作此贊已,複書記造論地點如下,由說甚深緣起門中,稱贊無上大師世 尊善說心藏。多聞比丘善慧名稱吉祥著于大雪山聚中,大雪山王窩得公家旁側喇 頂靜處,又名尊勝洲(寺名)書者求寂虛空吉祥。
此頌有五吉祥圓滿:一、贊說吉祥圓滿爲佛。二、所贊吉祥圓滿爲緣起。叁、 地吉祥圓滿爲喇頂。大師得佛護秘岌劄巴布打巴底打,于此證入空性立作此贊。 著者吉祥圓滿爲大師。五、書者吉祥圓滿爲求寂虛空吉祥。
師雲,此頌傳承教義,得于頗邦喀大師,未曾退失,謹遵師命,盡量傳授于 汝等,願正教長住漢土,教法宏昌。
師義雲:緣起教爲得圓滿佛陀正因。人皆希望速即成佛,成佛最速爲無上密 乘,修無上密乘最要者,爲大菩提心與甚深空義相融不離。一者須于身心中確實 生起。欲發菩提心先須修大悲心,修大悲心又當先發出離心,發出離心,在能觀 苦,觀苦由粗分惡道苦觀起。惡道苦不易觀,須先觀死無常,觀死無常須觀死來 無定期,觀死來無定期,須從教理與事實兩方尋求決定,死來無定期,心雖生起, 未必樂于修法,又須觀人身難得。人身難得之心一生,則易生起求法意樂,求法 意樂既生起已,又須依止上師,若不依師即不知由何修起,或謂依教典可修,不 必依師。依教典修,雖亦有利然缺上師加持,不能生起通達。依師之先,又須有 擇師之智慧,一經擇定,決不生疑,能依彌勒莊嚴經論所說師相極好,至少亦須 五德:戒、定、慧、通達真實(至少亦須聞所成慧以上)、慈心、悲心。複有尤 要者,爲能開示顯密全體教法之師,上根得此師,自能迅速成就,中下根,亦能 將整個成佛教法植下種子。既得師後,即當如理依止,簡言之,一、心依止,二、 行依止,于師之所教授,自難得人身起至菩提心止,一分一分觀察修習。菩提心 苗,若稍萌起,有此象征,即入密乘。又須求密乘阿奢黎具德相者,受四灌頂, 如守護叁味耶戒,由成熟因之生起次第,時入圓滿因之圓滿次第,于圓滿次第中, 入雙運金剛持位。
一九叁八年農曆八月二十六日開始講授,每日午後講二叁小時,九月十七日 下午于電燈大明之下講授圓滿。同用者,劉衡如、曾慎言、塗仲善、王師曾、李 章甫、徐介卿、劉曆仙、段升階、楊叔明、杜履謙、楊蘊光、葉韻秋、葛園晉。
譯師;郭和卿。
釋心田法師 輸入
《緣起贊五十八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