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定學
1:定學在清淨道的地位。<序論>的開頭提到:「住戒有慧人,修習心與慧」。戒學己教導「住戒」,這裏的定學教授「修習心」的方法。修定必須以持戒爲基礎。持戒,調理適切良善的人際關系與端直莊重的行爲,排除了外在重顯的煩擾。以此爲基石才可能進一步修成定學,成就柔軟安樂的身心,作爲修習智慧的資糧。
2:定學的八個問題。<<清淨道論>>以八個問題說明定學。第一:什麼是定?第二:什麼是定的語義?第叁:什麼是定的特點、功能、生起、依因?第四:定有幾種?第五:什麼是定的雜染?第六:什麼是定的淨化?第七:怎樣修習?第八:修定有什麼功德?比較戒學,定學增加了「第七:怎樣修習?」這是定學最重要的部分,詳細教導初習者各種修定的方法,是本論的一大優點,占定學最大的篇幅。
3:本書對定學的章節安排。第二章是定學的一般教導,第一節將解答前六個問題,乃定學的基礎知識。第七個問題的解答依次分成七個重點,前六個重點是修定的准備事項,屬于第二節;重點七就是定的「修習法」,第叁節將教導修定的共通方法。第叁章分別說明修定的四十業處(四十種修定的法門)的各別,這是第七個問題的剩余部分。第四章說明修定的功德,也就是回答第八個問題。
第二章:定學的一般教導
本章的第一節是定學的基礎知識,將解答定學的前六個問題。第二節是修定的准備事項,解答第七個問題的前六重點。第叁節是定學的共通方法,乃第七個問題的第七重點的通論部分。
第一節:定學的基礎知識
<<清淨道論>>關于修定的前六個問題說明了定學的基礎知識。
第一:什麼是定?定就是善心聚于一境的特性。也就是一心不亂,而不是惡心或散亂的狀態。
第二:什麼是定的語義?善巧保持心與心所(附屬于心的五十二種狀態,慧學將解釋)在同一對象上,使心不雜亂。
第叁:什麼是定的特點、功能、生起、依因。特點是不散亂,功能是消除散亂,生起是消除散亂後的不搖動,樂是定的依因。
第四:定有幾種?可分五重解釋。
1:以一種解釋的就是不散亂。
2:以二種解釋的有四項。(1)近行定是修習行至接近定的狀態,安止定是已到達定。(2)世間定是叁界內的善心聚于一境,出世間定是超越善心而與聖道相應。(3)有喜是定中伴隨著喜,無喜是定中沒有喜。(4)有樂是定中伴隨著樂,有舍是定中伴隨著舍。
3:以叁種幾釋的有四項。(1)下是初得到定,中是達到某種程度,上是已善巧發展。(2)有尋有伺是有尋找又有伺察,無尋唯伺是已無尋找只剩伺察,無尋無伺是既無尋找又無伺察了。(3)有喜是定中伴隨著喜,有樂是定中伴隨著樂,有舍是定中伴隨著舍。(4)小是近行定,中是色界無色界的善心一境,無量是與聖道相應的定。
4:以四種解釋的有六項。(1)苦行道遲通達是修定的過程苦且通達觀慢,苦行道速通達是修定的過程苦而通達觀快,樂行道遲通達是修定的過程樂而通達觀慢,樂行道速通達是修定的過程樂且通達觀快。苦樂或快慢取決于渴愛、無明、煩惱的輕重及六根的利鈍。(2)小定小所緣、小定無量所緣、無量定小所緣、無量定無量所緣。小定是不熟悉定且不能進展,小所緣是所緣不能改變也不能進步,無量定是可以進展的定,無量所緣是所緣可以自由改變又可進步。(3)初禅是鎮伏了五種蓋住禅定的障礙而得到初禅的五種成分(尋、伺、喜、樂、定),二禅是離尋伺唯有喜樂定,叁禅是樂與定,四禅是定與舍的感受。(4)退分是生起定的障礙,住分是住于定,勝進分是定的增長,決擇分是進求解脫。(5)欲界定是欲界的近行定,色界定是色界的善心一境,無色界定是無色界的善心一境,離系定是出世間的定。(6)欲定是強力的願心得到的定,勤定是精進得到的定,心定是強的心力得到的定,觀定是強力觀想得到的定。
5:以五種解釋的有一項。初禅是尋伺喜樂定,二禅是伺喜樂定,叁禅是喜樂定,四禅是樂定,五禅是定舍。(本論對色界禅仍以四禅爲主作解釋)
第五:什麼是定的雜染?雜染是退分。
第六:什麼是定的淨化?淨化是勝進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