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傳菩薩道 上 第七章:雜集 第十四篇:圓滿波羅蜜需要多久?

  第十四篇:圓滿波羅蜜需要多久?

  對于這問題:「圓滿波羅蜜需要多久?」,它的答案是:

  圓滿波羅蜜的最短期限是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中等的期限是八阿僧祗與十萬大劫;最長的期限是十六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以上的期限是從被授記爲菩薩之後算起。(只有在固定的期限裏修習了諸波羅蜜,波羅蜜才能達到圓滿,然後菩薩才能成佛。)

  叁種不同的期限是跟叁類菩薩有關聯的,即是慧者菩薩、信者菩薩與精進者菩薩。(慧者菩薩需要四阿僧祗與十萬大劫來圓滿波羅蜜;信者菩薩需要八阿僧祗與十萬大劫;精進者菩薩需要十六阿僧祗與十萬大劫。)

  對于這問題:「他們同樣都是菩薩,爲何有叁種不同圓滿波羅蜜的期限?」,它的答案是:慧者菩薩信弱而慧強,信者菩薩信強而慧中等,精進者菩薩則慧弱。正等正覺是通過慧力得證。慧強則速于證悟,反之慧弱則慢于證悟。智慧強弱的差異決定了圓滿波羅蜜的期限。(這是注疏所提供的解釋。)

  「同等論師」(與作者有同等資格的論師)認爲叁種不同期限是因爲精進力的不同層次,即強、中等與弱。

  再者,其它論師則認爲是由于導致解脫之波羅蜜的成熟層次有所差異,即強、中等與弱。

  若我們考慮以下叁類菩薩之差別後,在以上的叁個觀點當中,注疏所提供(第一種)的是爲最適當。

  叁類菩薩

  在菩薩第一次被授記時(例如須彌陀隱士),他們已可被分別爲叁類菩薩:一、敏知者菩薩(略開智者菩薩);二、廣演知者菩薩;叁、所引導者菩薩。

  在叁類菩薩中,如果敏知者菩薩有意在他被授記的那一世證得弟子菩提(即成爲阿羅漢),他有足夠的善業可以使他在佛陀還未講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叁行時,即證得阿羅漢果,連同六神通與四無礙解智。敏知者菩薩也被稱爲慧者菩薩,他們有最強的智慧。

  如果廣演知者菩薩有意在他被授記的那一世證得弟子菩提,他有足夠的善業可以使他在佛陀還未講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四行時,即證得阿羅漢果,連同六神通與四無礙解智。廣演知者菩薩也被稱爲信者菩薩,他們的智慧屬于中等。

  如果所引導者菩薩有意在他被授記的那一世證得弟子菩提,他有足夠的善業可以使他在佛陀剛講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四行時,即證得阿羅漢果,連同六神通與四無礙解智。所引導者菩薩也被稱爲精進者菩薩,他們的智慧是爲最弱。

  以上叁類菩薩皆在還未被授記的無數劫以前已在心中下定決心欲修習菩薩道。在被授記之後,他們如前述地圓滿諸波羅蜜,而根據固定的期限成就佛果。

  提前成就佛果是不可能的

  就好像稻種必定在過了固定的時候才會開花、結米與成熟。即使是很勤力地爲它灌水等,它也不會提前開花、結米與成熟。情同此理,每一類菩薩是不可能以任何方法在固定的期限之前證得佛果的。即使他每天都以更強的精進力修習波羅蜜、舍離與善行,但因爲他的智慧還未成熟,成佛的條件也就不能具足。

  因此必須很清楚地知道只有根據固定的期限實踐諸波羅蜜才能令它們達到圓滿。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