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爲何稱爲波羅蜜?
有個疑問可能會生起,即是:爲何布施、持戒等十種素質被稱爲波羅蜜(parami)?
答案是: parami在巴利文是parama和i的組合。Parama的意思是「至上」,而在此被用以代表菩薩,因爲:
一、 他們具有超凡的素質,例如布施、持戒等,因而在衆生之中他們是最高尚的。
二、 他們修習與護持這些特別的素質,例如布施、持戒等。
叁、 他們的作爲有如以這些特質來吸引其它的衆生。
四、 他們以最熱誠的方式來化除他人的煩惱。
五、 他們只是朝向正等正覺這唯一的目標。
六、 他們以觀照今世而得知來世去到何方。
七、 他們以無可匹比的方式來修習這些特質,有如它們已根深蒂固地深埋在他們的心流裏。
八、 他們排除與消滅所有威脅他們的煩惱。
因此,菩薩被稱爲“parama”。
菩薩無可匹比地具備了布施、持戒等特別素質。因此才有「此人是菩薩,他是parama──至上的人。」的聲稱與知識出現。因此布施、持戒等特質被稱爲“parami”(波羅蜜)。
再者,只有菩薩才能以無可匹比的方式來修習布施、持戒等諸善法。由此,這些善法被稱爲波羅蜜(parami),意思是菩薩的責任(paramanam kammam parami),或是菩薩的財富(paramanam ayam par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