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靈明覺知"的含義?應如何運用在念佛與日用平常中?
摘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二十七)
問:請問"靈明覺知"的含義?應如何運用在念佛與日用平常中?
答:"靈明覺知"就是不迷,實在講就是叁皈依。佛是覺而不迷,法是正而不邪,僧是淨而不染,我們看住持叁寶,住持叁寶無量的功德就在此地,所以應當要恭敬。看到佛像,就提醒自己日常生活當中念念要覺悟,不能迷惑。什麼是迷?起分別執著就迷。什麼是覺?沒有分別執著就覺。那也有人問,這沒有分別執著,那還像個人嗎?人家問你,這是什麼?你說我沒有分別,我沒有執著。所以佛菩薩教給我們,人家問我們,隨順別人的執著而執著,隨順別人的分別而分別,自己真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說這個叫紙,我跟你講,你問我什麼?我說是紙。這是什麼?隨順,隨順衆生,叫隨喜功德。功德是什麼?自己不執著是功德,自己有執著是福德,就不是功德。
所以自己永遠保持清淨心,離妄想分別執著,跟人往來的時候就和光同塵,沒有任何差別,這真是大修行人。如果自己真也有分別執著,那就錯了,那是凡夫,你跟沒有學佛沒有兩樣,你還是一樣。學佛沒有別的,看破放下。看破放下什麼?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金剛經》上所說"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真的一點都不假,這是你看破了。看破之後,對于宇宙之間萬事萬物不放在心上,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看萬法是一體的。這就是靈明覺知。你不問他,他什麼都不知道,"般若無知",這叫根本智,心是清淨,一個念頭都不生;你問他,什麼都知道,所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當別人來問你,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釋迦牟尼佛講經沒有准備,沒有講義、沒有講稿,都是隨問隨答說出來。佛滅度之後,這弟子們從記憶當中把它寫出來,記錄下來,流傳給後世,這就是從靈明覺知裏頭流露出來。他這些弟子,說實在話,在那時候很多是佛菩薩再來的,證果的人,所以記載正確真實,留傳給後代。
今天這個世界上,諸位沒有細細去觀察,沒有去留意,你要細心去觀察,問題不曉得有多少?我接觸許多國家領導人,大學裏面的校長、教授,專家學者,都是憂心忡忡,怎麼解決,能讓這個沖突化解,恢複到安定和平?被世界上大家所崇敬的英國的湯恩比博士,我也看了他一些東西,提出的問題,他也有解決的方法。那個方法我看了之後,不能落實。爲什麼不能落實?從佛法角度來看你就很清楚,他是知識淵博,沒有開悟。真實智慧,開悟才行,像佛菩薩一樣,那是真能幫助你解決問題。不過他提示的兩句話很好,很值得贊歎,"解決二十一世紀複雜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說得好。孔孟學說標本都治,但是不究竟、不徹底。佛法也是標本皆治,治的徹底,這兩樣東西合起來,相輔相成。這是真的,被他說中,他知道,非常可惜他沒有深入。他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也很不容易說出這種話來,那是令人非常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