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白話《大念住經》▪P2

  ..續本文上一頁比丘們!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體觀察身體。

  (19a)又,比丘們!當比丘在墓園裏,看到一具被丟棄的屍體,只剩血肉不存的骸骨,及連結骨骸的筋腱,他對自己的身體這麽想:「確實如此,我的身體也是這種性質,也將變成如此,而且無法避免這樣的結果。」

  (19b)於是他就身體內部觀察身體,就身體外部觀察身體,同時就身體內部、外部觀察身體。因此,他觀察身體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身體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身體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於是他清楚覺知:「這是身體!」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們!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體觀察身體。

  (20a)又,比丘們!當比丘在墓園裏,看到一具被丟棄的屍體,只剩一堆骨節支解的骨頭,四散各處:這兒是手骨,那裏是腳骨;這兒有踝骨,那裏有膝骨;這裏有大腿骨,那裏有骨盆骨;這是脊椎骨,那是肩胛骨;又有肩骨、頸骨、下颚骨、牙齒及頭蓋骨,他對自己的身體這麽想:「確實如此,我的身體也是這種性質,也將變成如此,而且無法避免這樣的結果。」

  (20b)於是他就身體內部觀察身體,就身體外部觀察身體,同時就身體內部、外部觀察身體。因此,他觀察身體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身體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身體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於是他清楚覺知:「這是身體!」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們!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體觀察身體。

  (21a)又,比丘們!當比丘在墓園裏,看到一具被丟棄的屍體,只剩下一堆泛白如海螺殼的骨頭,他對自己的身體這麽想:「確實如此,我的身體也是這種性質,也將變成如此,而且無法避免這樣的結果。」

  (21b)於是他就身體內部觀察身體,就身體外部觀察身體,同時就身體內部、外部觀察身體。因此,他觀察身體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身體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身體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於是他清楚覺知:「這是身體!」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們!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體觀察身體。

  (22a)又,比丘們!當比丘在墓園裏,看到一具被丟棄的屍體,經過年馀、堆積成堆的骨頭,他對自己的身體這麽想:「確實如此,我的身體也是這種性質,也將變成如此,而且無法避免這樣的結果。」

  (22b)於是他就身體內部觀察身體,就身體外部觀察身體,同時就身體內部、外部觀察身體。因此,他觀察身體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身體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身體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於是他清楚覺知:「這是身體!」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們!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體觀察身體。

  (23a)又,比丘們!當比丘在墓園裏,看到一具被丟棄的屍體,骨頭腐蝕成粉,他對自己的身體這麽想:「確實如此,我的身體也是這種性質,也將變成如此,而且無法避免這樣的結果。」

  (23b)於是他就身體內部觀察身體,就身體外部觀察身體,同時就身體內部、外部觀察身體。因此,他觀察身體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身體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身體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於是他清楚覺知:「這是身體!」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們!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體觀察身體。

  3.觀受念住

  (24)比丘們!比丘如何就感受觀察感受呢?

  比丘們!比丘在經曆快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經曆快樂的感受。」

  在經曆痛苦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經曆痛苦的感受。」

  在經曆不苦不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經曆不苦不樂的感受。」

  在他執著於快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執著於快樂的感受。」

  沒有執著於快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沒有執著於快樂的感受。」

  在執著於痛苦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執著於痛苦的感受。」

  沒有執著於痛苦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沒有執著於痛苦的感受。」

  當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

  沒有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沒有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

  (25)於是他於內部就感受觀察感受,於外部就感受觀察感受,同時於內部、外部就感受觀察感受。因此,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於是他清楚覺知:「這是感受!」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們!這就是比丘如何就感受觀察感受。

  4.觀心念住

  (26)又,比丘們!比丘如何就心觀察心呢?

  比丘們!當心有貪愛時,比丘清楚了知心有貪愛,當心沒有貪愛時,清楚了知心沒有貪愛;當心有嗔恨時,清楚了知心有嗔恨,當心沒有嗔恨時,清楚了知心沒有嗔恨;當心有愚癡時,清楚了知心有愚癡,當心沒有愚癡時,清楚了知心沒有愚癡;當心收攝時,清楚了知心收攝,當心渙散時,清楚了知心渙散;當心廣大時,清楚了知心廣大,當心不廣大時,清楚了知心不廣大;當心有上時,清楚了知心有上,當心無上時,清楚了知心無上;當心專注時,清楚了知心專注,當心不專注時,清楚了知心不專注;當心解脫時,清楚了知心解脫,當心未解脫時,清楚了知心未解脫。

  (27)於是他就內在的心觀察心,就外在的心觀察心,同時就內在、外在的心觀察心。因此,他觀察心中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心中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心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於是他清楚覺知:「這是心!」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們!這就是比丘如何就心觀察心。

  5.觀法念住

  A.觀五蓋

  (28)比丘們!比丘如何就諸法觀察諸法呢?比丘們!比丘就諸法觀察諸法,亦即就五蓋觀察諸法。比丘們!比丘如何就諸法觀察諸法,亦即如何就五蓋觀察諸法呢?比丘們!當比丘生起貪欲時,他清楚了知:「我生起貪欲」;當比丘不起貪欲時,他清楚了知:「我不起貪欲。」他清楚了知,未生的貪欲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現在生起的貪欲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去除的貪欲,未來不再生起。

  (29)當比丘生起嗔恚時,他清楚了知:「我生起嗔恚」;當比丘不起嗔恚時,他清楚了知:「我不起嗔恚。」他清楚了知,未生的嗔恚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現在生起的嗔恚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去除的嗔恚,未來不再生起。

  (30)當比丘生起昏沈和睡眠時,他清楚了知:「我生起昏沈和睡眠」;當比丘不起昏沈和睡眠時,他清楚了知:「我不起昏沈和睡眠。」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昏沈和睡眠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現在生起的昏沈和睡眠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去除的昏沈和睡眠,未來不再生起。

  (31)當比丘生起掉舉和後悔時,他清楚了知:「我生起掉舉和後悔」;當比丘掉舉和後悔不起時,他清楚了知:「我不起掉舉和後悔。」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掉舉和後悔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現在生起的掉舉和後悔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去除的掉舉和後悔,未來不再生起。

  (32)當比丘生起疑惑時,他清楚了知:「我生起疑惑」;當比丘不起疑惑時,他清楚了知:「我不起疑惑。」他清楚了知,未生的疑惑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現在生起的疑惑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去除的疑惑,未來不再生起。

  (33)於是他就內在的諸法觀察諸法,就外在的諸法觀察諸法,同時就內在、外在的諸法觀察諸法。因此,他觀察諸法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諸法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諸法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於是他清楚覺知:「這是諸法!」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們!這就是比丘如何就諸法觀察諸法,亦即就五蓋觀察諸法。

  B.觀五取蘊

  (34)比丘們!比丘如何就諸法觀察諸法呢?比丘們!比丘就諸法觀察諸法,亦即就五取蘊觀察諸法。比丘們!比丘如何就諸法觀察諸法,亦即如何就五取蘊觀察諸法呢?比丘們!比丘清楚了知:「這是色,這是色的生起,這是色的滅去;這是受,這是受的生起,這是受的滅去;這是想,這是想的生起,這是想的滅去;這是行,這是行的生起,這是行的滅去;這是識,這是識的生起,這是識的滅去。」

  (35)於是他就內在的諸法觀察諸法,就外在的諸法觀察諸法,同時就內在、外在的諸法觀察諸法。因此,他觀察諸法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諸法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諸法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於是他清楚覺知:「這是諸法!」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們!這就是比丘如何就諸法觀察諸法,亦即就五取蘊觀察諸法。

  C.觀內外六處

  (36)比丘們!比丘如何就諸法觀察諸法呢?比丘們!比丘就諸法觀察諸法,亦即就六內處和六外處觀察諸法。比丘們!比丘如何就諸法觀察諸法,亦即如何就六內處和六外處觀察諸法呢?比丘們!比丘清楚了知眼根,清楚了知色塵,以及清楚了知依此二者所産生的束縛。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束縛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生的束縛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現在已去除的束縛,未來不再生起。

  (37)比丘清楚了知耳根,清楚了知聲塵,以及清楚了知依此二者所産生的束縛。他清楚…

《白話《大念住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吉祥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