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師能否幫助解決道場資金缺乏?
摘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二十七)
問:有些同修發大心建立如法道場,供養大衆。他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如果在道場建立完成前、後,資金運用發生問題,請問應如何處理?老法師能幫忙嗎?
答:不能。我自己都不願意化緣建道場,你想我還會幫你建道場嗎?沒有這種事情。你願意找一身麻煩,我可不願意,我要身心清淨,不找這個麻煩。我要沒有地方住,我也可以樹下一宿,日中一食,自在。人要活得自在,不要被這些物質所累贅,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前幾天有同修問我,他說:法師,你百年之後,遺留下來這些東西怎麼處理?好像我這次回到香港來跟諸位做過報告,這去年十一月我在北京害了一場病,時間不長,四天,裏頭有很多境界,我都跟大家報告過。這最後一個境界是我聽到有聲音,感覺到旁邊有人問我,問我還有什麼牽挂的?沒有了,憂慮的?沒有了;還有沒有什麼人要見的?我說沒有了;還有什麼事情你還沒有做完的?我說沒有,統統沒有。他說你全都放下。我說全放下,我說希望我能跟阿彌陀佛走。因爲在夢中見到阿彌陀佛,不過我說我這一生都是佛菩薩安排的,佛菩薩如果需要我再多住幾年,也不礙事;不需要的,我現在就願意走。還有什麼牽挂的?你看這個東西怎麼處理?你就麻煩大了,你去不了。什麼時候放下?現在就放下。你還管這些事情,還想這些事情,那就壞了,什麼都不要想。每天該想的就想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要想,你這樣才能往生。這些東西,該誰的誰拿去,與我什麼相幹?所以這個要知道。
這個道場,在這末法時期,這個善心人少,不善心人多,印祖指導我們那個原則那真的是智慧,真實智慧,小道場,不要超過二十人,出家在家同修在一塊修行不超過二十人。像我們這麼大就足夠了,開銷少,容易維持,不要操心,幾個得力的護法就夠了,你的心是定的,你能成就,大衆也能成就。二十個人都往生,那還得了!所以人千萬不要多,多了就複雜,你就有麻煩,那就不是道場,那是什麼?鬥爭的道場,那有罪過沒有功德。所以印祖給我們說的,不是白說的,裏頭有很深的道理,一定要能夠信受奉行。
我年歲大了,想到往年在美國洛杉矶講經的時候遇到一個算命的,也是聽我講經聽了很多年,一個佛教徒,算得很好,叫翁陽春,現在也不在了。他跟我算命,我說你算算看,我四十五歲該不該死?他算了命,果然是的。他說你往後的都是這一生修的,命裏頭真的是沒有財,他說你將來還有很大的財富,那個財富,空財。什麼叫空財?現在看到我你們就知道,做好多善事,沒有看到錢,空財。真的是空財,現在才曉得什麼叫空財。而且在那時候跟我講,你將來會有很大的影響力,在那時候一點都看不出來,有什麼影響力?現在果然是的,果然確實有些影響力,國際社會重要的會議他們都來找我,是不是?所以趁這個機會勸大家好好的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我們來改善這個社會。
這都是我沒有想到,也沒有去找這個緣分、這種機會,人家來找我的,隨緣。找我,這是一樁好事情,不能不做;沒有人來找我,我獨善其身。世界亂了,我到極樂世界去,移民過去。可是有這個機緣,那我們就有義務,應當幫助大家,有這麼多人都想來改善,我們用佛法來幫助他,這確確實實很多人不能解決問題,問題都在佛經裏頭。這個東西他們沒有機會看,疏忽了。所以勸他們要多多的來學這些東西。
最近這兩天,英國牛津大學想開一個佛學講座,來找我。我說這是好事情,我年歲這麼大,我沒有法子去給他們上課,可是我可以推薦。但是他們學校裏頭一定要有博士學位這個身份,學校才能夠接受,這是世界上著名的學校。所以在學佛當中具有這個學位的,可以,這我可以協助。上次去是到學校去參觀,現在學校裏頭也重視宗教教育,其他的宗教都開的有課,只有佛教沒有。我們也有些中國留學生,其中也有學佛的,他們裏面有不少教授從網絡、從衛星看我講經,很多,所以到英國去不感覺得陌生;那些英國人,中國話講得很標准,不需要翻譯,這是很歡喜的一樁事。他們的漢學研究比美國還要殊勝,是一個很難得的地方,應當要幫助它。這是第一個。
問:第二個,如果發現被供養者不如法,如何處理才圓滿,不會與人結冤仇?
答:這不會與人結冤仇的方法就是不要放在心上,你就不會結冤仇,也不要去責備他,爲什麼?各人因果,各人負責。他拿了十方的供養,自己拿去做造孽的事情,那是他的事情。如果我們說他,他就能改過,那你就要說;你說了他,看那個樣子他不會悔改,他還會恨你,那就不要說,這個態度就最好。這是老師教的,老師當年在臺中開經學班,我們一班有二十幾個同學,老師對待肯學的人,真正聽話肯學的,老師是有打、有罵,那一點都不客氣;對于不肯學的人,老師說幾句,臉就紅了,從此以後老師絕對不會說他。我們就感到奇怪,爲什麼?他說你要說他過分,他心裏有怨恨,那就結怨了,那又何必?那不肯真學,就算旁聽好了,不要去理他。我們這才明白,處事待人接物要學這一套,這不可以不學的。能改的,你要不說他,我們就有過失,沒有給他機會;一說,他馬上態度就不對,從此以後就不要再說,這就對的,不跟人結冤仇,也不要去批評他。背後尤其不能說,背後批評,他要聽到之後,這怨結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