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的醫療--內觀治病的個案 巴英術語彙編 中譯後記

  巴英術語彙編

  Abhidhamma 具備分析式教理的佛典,它以僅持續「生、住、滅」叁個小剎那的「心識剎那」作爲時間刻度。

  Anatta 無我。

  Anicca 無常。

  Aṅga 要素、成分。

  Arahanta 完全斷除煩惱的聖者。

  Ariya 聖的,或證得聖道的聖者。

  Ariyamagga 聖道,(阿毘達磨中,有時只作magga),指證見涅槃,同時拔除「結」或「煩惱」的道心剎那。(i)藉由預流道(sotapatti-magga),成爲須陀含,它斷除我見、疑

  、戒禁取見。(ii)藉由一來道(sakadāgāmi-magga),成爲斯陀含,它薄弱欲貪和瞋。(iii)藉由不還道(anāgāmi-magga),成爲阿那含,它徹底斷除欲貪和瞋。[59](iv)藉由阿羅漢

  道(arahatta-magga),成爲阿羅漢,它進一步斷除五上分結:色貪、無色貪、慢、掉舉、無明。

  Atta 我、靈魂,任何被認是永恒不變的實體。

  Attakilamathānuyoga 苦行、自我折磨。

  Aṭṭhakathā 巴利叁藏的注釋書。

  Avijjā 無明。

  Bhante 大德啊!尊者啊!

  Bhikkhu 比丘、乞士。

  Bojjhaṅga 覺支,智慧的因素。

  Citta 心。

  Dhamma 佛法、真理。

  Dhamma 事物、現象。

  Dhammavicaya 擇法,檢驗(直接經驗的)現象。

  Dīghanīkāya 《長部》。

  Dukkha 苦、痛、災難。

  Kammajarūpa 〔業生色,〕由業所生的色。

  kammaṭṭhāna 〔業處,〕(心靈上的)工作場所,也就是觀察、專注的所緣、目標。

  kammaṭṭhānācariya 〔業處阿阇黎,〕教導業處的老師,禅師。

  Kappiya-kāraka 〔淨人,〕幫助比丘將資具轉爲如法的人,比丘的財産管理者或侍者

  Magga 道 (參考ariyamagga)

  Maggañāṇa 道智。隨著道心而生起的智慧,它能見到涅槃。

  Majjhimanikāya 《中部》。

  Metta 希望他人幸福的慈心狀態,其中完全沒有私心。[60]

  Moha 愚癡。

  Nāma 「名」,具有傾向,即了知所緣的能力的現象;心理現象。「念住一切在自身內生起的名法」,意思是,藉由無偏的觀照,只是純粹知道自己的念頭、想象、心理狀態(如

  喜、悲、焦急、貪、瞋、疑、挫折感、快樂等),不批判、評斷它。

  Nāma-rūpa-pariccheda-ñāṇa 名色辨別智。

  Ñāṇa 「智」 (在此,用「直觀的洞察」較適合。)

  Nibbāna 涅槃,一切苦(諸行)的止息。

  Omakanaya 次級的诠釋。

  Pāli 〔巴利,〕和注、疏相對的叁藏聖典;或者指記載叁藏聖典的語言。

  Paññā 慧。

  Paramattha 「究竟法」,也就是不用概念思惟想象,而直接被覺知的真實事物。依據阿毘達磨,有四種究竟法:「心」、「心所」(名法的一種,和「心」共生、共滅)、「

  色」和「涅槃」。也可參考注*26。

  Parinibbāna 阿羅漢死亡後的狀態,一種完全無苦的狀態。

  Passaddhi 輕安、甯靜。

  Paṭipatti 行道、修行方式。

  Phala 果。維持一剎那的「道心」拔除相對應的煩惱。[61]緊接在「道心」之後(仍以涅槃爲所緣)的兩、叁個心識,即名爲「果心」,他們只是「道心」的結果,享受著涅槃而

  未作任何(拔除煩惱的)工作。

  Phalañāṇa 果智。與道心一同生起,直觀涅槃的智慧。

  Phalasamāpatti 果等至——除了緊接道心之後的果心之外,其它享受著涅槃樂的果心即是果等至。隨著個人的定力不同,果等至的時間,可能延續幾秒,或最多七天。

  Pīti 喜。

  Puthujjana 凡夫,非聖者。

  Rūpa 色。究竟法的一種,不具有認知的能力,不會有所緣。它的特色是,它會受氣溫等影響而變壞、改變。在實際修行裏,「色」指五根所直接經驗到的五種感官對象,如顔

  色、聲音、氣味、味道、以及如熱、冷、重、輕、硬、軟等的觸覺。

  Rūpajivitindriya 色命根。

  Saddha 信、信心。

  Samādhi 定。

  Sāmaṇera 沙彌。

  Sambojjhaṅga 覺支,智慧的要素。

  Saṅgha 佛教僧團。

  Sammadiṭṭhi 正見,八支聖道的第一支。

  Sammasambuddha 〔正等覺,〕靠自己完全覺悟的人,佛陀。

  Sampajañña 〔正知,〕透過直觀而得的現量智。[62]

  Saṃvega (修行上的)迫切感〔,出離心〕。

  Saṃyuttanikāya 《相應部》。

  Sāsana 佛陀的教法/教學。

  Sati 念,觀察(見注*1)。

  Satipaṭṭhāna 念處。

  Sīla 戒。

  Sīmā 戒堂,僧團用來傳授具足戒、每半月誦戒的地方。

  Sutta 經。

  Thera 〔長老,〕戒臘十年以上的比丘。

  ṭīkā 批注《注書》的《疏鈔》。

  Udayabbayañāṇa 生滅智(洞察名色法剎那生滅的智慧)。

  Ukkaṭṭhanaya 高級的诠釋。

  Upajjhācariya 親教師,剃度新來比丘的長老。

  Upādānakkhandha 五取蘊,成爲執著對象的五種(名色)法。

  Upekkhā 舍、中舍,中性的(感受)。

  Vassa 佛教僧團每年雨季時結夏安居叁個月的期間,每結夏安居一次,戒臘即增加一歲。

  Vipassanā 〔內觀或毘婆舍那〕,不斷觀察自身名色現象時,了知名色法真實本質的直觀智慧。

  Vīriya/ Viriya 精進、努力。

  Yogi (m.), yoginī (f.) 爲法精進的人,禅修者。

  中譯後記

  感謝英譯者阿格祇多法師(Ven. Aggacitta)慨允此書迻譯爲中文免費流通。阿格祇多法師客氣地表示,因其不谙中文,故無法給予譯者意見。無論如何,一切文責概由中譯者承擔

  。對此中譯的任何建議、指正,懇請e-mail至下列電子信箱:tzungkuen@gmail.com。

  原英譯本出版資料:

  Dhamma Therapy: Cases of Healing through Vipassanā

  Complied by the Late Venerable Mahāsī Sayādaw

  Translated by Bhikkhu Aggacitta

  Published by Penang: Sukhi Hotu

  First published in Malaysia (1984)

  1st reprint-1991

  This reprint- 1997 (4000 copies)

  ISBN 983 9382-04-7

  中譯版權說明

  歡迎自行轉載、刊行,免費流通。然而,正法無價,勿作商業用途。

  

✿ 继续阅读 ▪ 谛觀入門必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