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首楞嚴經》講解第十五講

  《首楞嚴經》講解第十五講

  主講:釋慧祥法師

  日期:2007年04月08日

  請大家合掌!

  並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再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衆生,願令一切衆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衆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叁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衆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衆生。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佛”。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法”。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僧”。

  稱念並回向畢者,請放掌!

  衆佛友!

  我們在第十四講時,簡略說明到“皆是無漏大阿羅漢。”

  現在接著說明。

  【經文】佛子住持,善超諸有。

  【釋經】這些佛弟子們能令正法常住並保持身口意與正法相應,因此善于超越一切存在的現象及境界。

  【說明】

  一、“佛子”:有很多意思。例如:

  (一)《大般涅槃經》“言一子者謂一切衆生。如來等視一切衆生猶如一子。”(CBETA, T12, no. 375, p. 631, a10~11)

  因爲佛陀等視一切衆生如一子,所以一切衆生皆是佛子。

  (二)《大般涅槃經》“教一子者謂聲聞弟子。”(CBETA, T12, no. 375, p. 631, a11)

  如慈父,當孩子稍爲長大,就教導他爲人處世之道理,謀生的技能。

  同樣的,大慈佛陀,爲衆生大慈悲父。當衆生堪受教化,則教以半字。

  什麼是“半字”呢?

  如《大般涅槃經》“半字者謂九部經。”(CBETA, T12, no. 375, p. 631, a11~12)

  (叁)又“佛子”,是指回小向大的大阿羅漢們。爲什麼呢?

  如《大般涅槃經》“以諸聲聞無有慧力。是故如來爲說半字九部經典。而不爲說毗伽羅論方等大乘。善男子。如彼長者子既長大堪任讀學。若不爲說毗伽羅論可名爲藏。

  若諸聲聞有堪任力。能受大乘毗伽羅論。如來秘惜不爲說者。可言如來有秘密藏。如來不爾。是故如來無有秘藏。如彼長者教半字已次爲演說毗伽羅論。我亦如是。爲諸弟子說于半字九部經已。次爲演說毗伽羅論。所謂如來常存不變。”

  衆佛友!

  當聲聞弟子,不堪任學大乘法時,佛陀暫時還未爲他們宣說“一實相印”,所謂“一切衆生皆有佛性”。

  但是,當聲聞弟子,堪任學習大乘,堪荷一切衆生度生死河岸時,佛陀則爲聲聞弟子宣說“一實相印”,所謂“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令聲聞弟子回小向大。

  有關這些道理的經典代表,就是“妙法蓮華經”。

  衆佛友!

  《首楞嚴經》是在佛陀講過《妙法蓮華經》之後,才宣說的。

  何以證明,《首楞嚴經》是在佛陀講過《妙法蓮華經》之後,才宣說的呢?

  如《首楞嚴經》載,持地菩薩說:“我于法性悟無生忍成阿羅漢。回心今入菩薩位中。聞諸如來宣妙蓮華佛知見地。我先證明而爲上首。”(CBETA, T19, no. 945, p. 127, b19~21)

  如果有佛友,看過《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就應認識持地菩薩。

  又如果佛友看過《妙法蓮華經》那就知道《妙法蓮華經》就是在講“諸佛世尊。欲令衆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于世。欲示衆生佛之知見故出現于世。欲令衆生悟佛知見故出現于世。欲令衆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于世。舍利弗。是爲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

  因此可知,《首楞嚴經》是在佛陀講過《妙法蓮華經》佛知見地之後才宣說的。

  意思就是,這些聲聞弟子,都已經被佛陀受記,于未來都會成佛。

  因此,他們都是在學習大乘菩薩法。

  因此,他們都是已經長大了的“佛子”,堪荷擔如來家業,度化衆生。

  也因此,這裏的佛子,就是以成佛爲目標,能承繼如來家業廣度衆生的如來子。

  二、“住持”:

  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一切菩薩複有四願。成熟有情住持叁寶。經大劫海終不退轉。雲何爲四。一者誓度一切衆生。二者誓斷一切煩惱。叁者誓學一切法門。四者誓證一切佛果。善男子。如是四法。大小菩薩皆應修學。叁世菩薩所學處故。”(CBETA, T03,

  因此,可知,《首楞嚴經》中所說的“住持”就是“住持叁寶”,也就是令佛法僧叁寶于此世間常住不滅。

  而想要“住持叁寶”者,就要發四弘誓願:

  一者誓度一切衆生。

  二者誓斷一切煩惱。

  叁者誓學一切法門。

  四者誓證一切佛果。

  衆佛友!

  又因此可知,于寺院中,最高領導,名爲“住持”。就是指此人要領導一切僧俗弟子“住持叁寶”。

  又衆佛友!

  “住持叁寶”其實,就是“住持正法”。爲什麼呢?

  如《實相般若波羅蜜經》載“住持正法。即爲大善巧方便廣供養一切諸佛。”(CBETA, T08, no. 240, p. 777, b10~11)

  衆佛友!

  “住持正法”,就是有佛在。

  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若此經典所在之處。即爲有佛及諸菩薩緣覺聲聞。何以故。一切如來修行此經。舍凡夫已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一切賢聖皆從此經得解脫故。”(CBETA, T03, no. 159, p. 331, a21~24)

  又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載佛說:“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爲有佛。”(CBETA, T08, no. 235, p. 750, a9~10)

  因此當知,“住持正法”即是“住持叁寶”。

  衆佛友!

  這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羅漢們,都是可以住持正法,令正法長存。都是可以住持叁寶,令叁寶永續的真佛子。

  如凡夫之人,或未回小向大之聲聞人,雖然爲佛子,但未堪能荷擔如來家業廣度衆生住持叁寶,所以雖是佛子,名小佛子,以稚小故。

  例如:國王,有衆多王子。

  或有王子,一歲、二歲。或有王子,十歲、二十歲。或有王子叁十歲、四十歲。或有德學兼優,或有無知無識。

  如是衆多王子,當國王或因有事外出,或因疾病不能視事。這時,想要將國事交辨,這時就找堪于荷擔王事者爲代理。

  名之爲“太子”。

  如果,一切王子,不堪荷擔王事者,名爲小王子。

  如堪荷擔王事者,名爲大王子,又名“太子”。

  如是,堪于荷擔如來家業之聲聞,名爲“大阿羅漢”,名爲“佛子”。

  叁、“善超諸有”:

  這“有”字,有很多意思。

  (一)指“有漏法”。因此,“善超諸有”,就是善于超越都有漏法。

  (二)指“欲有、色有、無色有”。因此,“善超諸有”,就是善于超越欲有、色有、無色有。

  (叁)指“有爲法”。因此,“善超諸有”,就是善于超越有爲法,能以無爲法而起妙用。

  (四)指“七有”:因此,“善超諸有”,就是善于超越“地獄有、餓鬼有、傍生有、天有、人有、業有、中有”。這也是對“叁界”的另一種分類。

  (五)指“二十五有”:因此,“善超諸有”,就是善于超越“(一)地獄有,(二)畜生有,(叁)餓鬼有,(四)阿修羅有。地獄至阿修羅乃六趣中之四趣,各一有。(五)弗婆提有,(六)瞿耶尼有,(七)郁單越有,(八)閻浮提有。(九)四天處有,(十)叁十叁天處有,(十一)炎摩天有,(十二)兜率天有,(十叁)化樂天有,(十四)他化自在天有,(十五)初禅有,(十六)大梵天有,(十七)二禅有,(十八)叁禅有,(十九)四禅有,(廿)無想有,(廿一)淨居阿那含有,(廿二)空處有,(廿叁)識處有,(廿四)不用處有,(廿五)非想非非想處有。”

  這也是對“叁界”的另一種分類。

  (六)指“二十九有”:因此,“善超諸有”,就是善于超越二十九有。

  這二十九有,就是將上述二十五有中的“淨居阿那含有”又細分爲:“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所以變爲二十九有。

  衆佛友!

  也就是于這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羅漢們,都是“善于超越叁界的一切存在的現象及境界,而不會引發任何的有漏法,及不會被有爲法給迷惑了,及不會給這些不同的存在的種種界給綁住了。”

  又這“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羅漢”究竟是哪些人呢?

  就是:

  指耶舍長者子朋黨五十人、優樓頻螺迦葉師徒五百人、那提迦葉師徒二百五十人、伽耶迦葉師徒二百五十人、舍利弗師徒一百人、大目犍連師徒一百人,共一千二百五十人。

  此千二百五十人先事外道,勤苦累劫而無所證,後承佛化導,即得證果,于是感佛之恩,遂于一一法會常隨不舍,稱爲“常隨衆”。

  在《普曜經》卷第八,就是在講這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羅漢,最初是如何被度的。請衆佛友一定要去看看。

  這算是今天的作業之一。

  好了!因爲我還有很多事要忙,所以今天就上課到此,也沒有時間給大家發問。又因爲我很忙,又email有點問題,還未解決,所以一直都不能正常收發信,如果您寄來的信,我沒有回,請見諒。

  現在宣布作業:

  一、請去讀過《普曜經》卷第七到卷第八有關佛陀度化一千二百五十人的故事。(注:很精彩的,比小說還好看。)

  二、這《首楞嚴經》我教到哪兒,至少背誦到哪兒。當然您可以多背。

  叁、請依自己的能力,依自己的做得到的,願意做的,歡喜做的,來將《首楞嚴經》中佛陀所教的,去做到。例如:發大乘心。

  好了!886 祝智慧妙吉祥

  祝大家,業障消除淨無余,直趣菩提廣度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