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首楞嚴經》講解第六講

  《首楞嚴經》講解第六講

  主講:釋慧祥法師

  日期:2007年01月14日  

  請大家合掌!

  請大家,至心叁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祈請本師力加持,願我早開智慧眼,速知一切法實義,直趣菩提廣度衆。

  並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再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衆生,願令一切衆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衆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叁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衆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衆生。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佛”。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法”。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僧”。

  稱念畢者,請放掌!

  衆佛友!

  上次我簡介了《首楞嚴經》的大意。

  現在要來跟大家依經文逐字說明。

  但是,在逐字說明之前,要將經文的內容結構,介紹一下。

  我還是以自問自答的方式來介紹《首楞嚴經》的全經的結構。

  上課時,當深入觀察,善加體會,有效運用。

  一、問:《首楞嚴經》的全經結構是如何呢?

  答:《首楞嚴經》的全經結構,我將一層一層說明:

  (一)不分結構:

  則自經題《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至“佛說此經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及諸他方菩薩二乘聖仙童子。並初發心大力鬼神。皆大歡喜作禮而去。”全經即是。

  (二)第一層結構,分叁部份:

  1.經題:即《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2.譯者:即“大唐神龍元年龍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叁日辛醜中天竺沙門般剌蜜帝于廣州製止道場譯出。菩薩戒弟子前正谏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授。烏長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3.經文:即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只桓精舍。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至“佛說此經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及諸他方菩薩二乘聖仙童子。並初發心大力鬼神。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叁)第二層結構,是將第一層的“3.經文”這一項,再細分:

  (1)序分:即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只桓精舍。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至“恒沙菩薩來聚道場。文殊師利而爲上首。”的經文。

  (2)正宗分:即自“時波斯匿王爲其父王諱日營齋。請佛宮掖自迎如來。廣設珍羞無上妙味。”,至“阿難若有衆生。能誦此經能持此咒。如我廣說窮劫不盡。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複魔業。”的經文。

  (3)流通分:即自“佛說此經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及諸他方菩薩二乘聖仙童子。並初發心大力鬼神。皆大歡喜作禮而去。”的經文。

  (四)第叁層結構,是將第二層的“(2)正宗分”這一項,再細分:

  a.講經緣起介紹:即自“時波斯匿王爲其父王諱日營齋。請佛宮掖自迎如來。廣設珍羞無上妙味。”至“于時複有恒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俱願樂聞。退坐默然承受聖旨。”

  這段經文,是在說明,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所以才會有因緣有人向佛陀請法。

  b.佛陀講經的內容:即自“佛告阿難汝我同氣。情均天倫當初發心。于我法中見何勝相。頓舍世間深重恩愛。”,直至“阿難!若有衆生。能誦此經能持此咒。如我廣說窮劫不盡。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複魔業。”

  (五)第四層結構,是將第叁層的“a.講經緣起介紹”及“b.佛陀講經的內容”,都再細分:

  其中將“a.講經緣起介紹”再細分爲:

  (a)波斯匿王钣僧:即自“時波斯匿王爲其父王諱日營齋。請佛宮掖自迎如來。廣設珍羞無上妙味。兼複親延諸大菩薩。城中複有長者居士。同時飯僧伫佛來應。佛敕文殊分領菩薩及阿羅漢應諸齋主。”

  (b)阿難先受別請回途遭女難:即自“唯有阿難先受別請。遠遊未還不遑僧次。既無上座及阿阇黎。”至“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曆淫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攝入淫席。淫躬撫摩將毀戒體。”

  (c)如來知之敕文殊師利將咒往護:即自“如來知彼淫術所加。齋畢旋歸。王及大臣長者居士。俱來隨佛願聞法要。于時世尊頂放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生千葉寶蓮。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咒。敕文殊師利將咒往護。惡咒銷滅。提奘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

  (d)阿難悲泣請法,大衆願要欲聞:即“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啓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叁摩禅那最初方便。于時複有恒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俱願樂聞。退坐默然承受聖旨。”

  又其中將“b.佛陀講經的內容”,再細分爲:

  (a)佛陀征問阿難真心所在,並示真心不生不滅,不會被客塵煩惱所動搖:

  即自“佛告阿難汝我同氣。情均天倫當初發心。于我法中見何勝相。頓舍世間深重恩愛。”,至

  “于是如來普告大衆。若複衆生以搖動者名之爲塵。以不住者名之爲客。汝觀阿難頭自動搖神無所動。又汝觀我手自開合見無舒卷。雲何汝今以動爲身以動爲境。從始洎終念念生滅。遺失真性顛倒行事。性心失真認物爲己。輪回是中自取流轉。”

  又經文到此,剛好是第一卷結束。

  (b)阿難悟本心,再深入請法,請佛開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即自“爾時阿難及諸大衆。聞佛示誨身心泰然。念無始來失卻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至“王聞是言信知身後舍生趣生。與諸大衆踴躍歡喜得未曾有。”

  (c)阿難請問“顛倒義”,佛陀以“見性”來舉例說明:

  即自“阿難即從座起禮佛。合掌長跪白佛世尊。若此見聞必不生滅。雲何世尊名我等輩。遺失真性顛倒行事。願興慈悲洗我塵垢。”至

  “如來知其魂慮變懾心生憐愍。安慰阿難及諸大衆。諸善男子無上法王是真實語。如所如說不诳不妄。非末伽梨四種不死矯亂論議。汝谛思惟無忝哀慕。”

  (d)文殊師利菩薩愍念四衆,代爲請法,令佛陀深入說明:

  即自“是時文殊師利法王子愍諸四衆。在大衆中即從座起。”至“是以汝今觀見與塵。種種發明名爲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由是精真妙覺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e)阿難請示“因緣”與“自然”義,佛陀開示“非因緣非自然”義:

  即自“阿難白佛言世尊。誠如法王所說覺緣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滅。”至“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啰心無動轉。”

  這段經文非常長,剛好到第叁卷結束。

  (f)富樓那請示四大雲何相容,佛陀爲其說明:

  即自“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衆中即從座起。”至“雖實貧窮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願從心致大饒富。方悟神珠非從外得。”

  (g)阿難不解而提問,佛陀舉例說明:

  即自“即時阿難在大衆中。頂禮佛足起立白佛。”至“一念薰修無漏善故。或得出纏或蒙授記。如何自欺尚留觀聽。”

  (h)阿難請示入門之法,佛陀教示二決定義:

  即自“阿難及諸大衆聞佛示誨。疑惑銷除心悟實相。身意輕安得未曾有。重複悲淚頂禮佛足。長跪合掌而白佛言。”至“令汝但于一門深入。入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淨。”

  (i)阿難請示“雲何逆流深入一門。能令六根一時清淨”,佛陀爲其開示二十五圓通法門:

  即自“阿難白佛言世尊。雲何逆流深入一門。能令六根一時清淨”至“其數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遠塵離垢獲法眼淨。性比丘尼聞說偈已成阿羅漢。無量衆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j)阿難請示“雲何令其安立道場遠諸魔事。于菩提心得無退屈”,佛陀開示建道場的方法,及持楞嚴咒。

  即自“阿難整衣服。望大衆中合掌頂禮。心迹圓明悲欣交集。欲益未來諸衆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至“持此咒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來便爲妄語。”

  (k)護法金剛及天人發願守護修行人:

  即自“說是語已會中無量百千金剛一時佛前合掌頂禮而白佛言。如佛所說我當誠心。保護如是修菩提者。”至“世尊如是惡魔若魔眷屬。欲來侵擾是善人者。我以寶杵殒碎其首猶如微塵。恒令此人所作如願。”

  (l)阿難請示修叁摩提求大乘者從于凡夫終大涅槃懸示無上正修行路,佛陀爲說明:

  即自“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輩愚鈍好爲多聞。于諸漏心未求出離。蒙佛慈誨得正熏修。身心快然獲大饒益。世尊如是修證佛叁摩提未到涅槃。雲何名爲幹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漸次得修行目。詣何方所名入地中。雲何名爲等覺菩薩。”至

  “阿難如是皆以叁增進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是觀者名爲正觀。若他觀者名爲邪觀。”

  (m)文殊菩薩請示經名,佛陀爲說:

  即“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當何名是經。我及衆生雲何奉持。佛告文殊師利。是經名大佛頂悉怛多般怛啰無上寶印十方如來清淨海眼。亦名救護親因度脫阿難。及此會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來密因修證了義。

  亦名大方廣妙蓮華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咒。亦名灌頂章句諸菩薩萬行首楞嚴。汝當奉持。”

  (n)阿難問“佛體真實。雲何複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佛陀爲開示六道衆生是如何産生的。

  即自“說是語已。即時阿難及諸大衆。得蒙如來開示密印般怛啰義。兼聞此經了義名目。頓悟禅那修進聖位。增上妙理心慮虛凝。斷除叁界修心六品微細煩惱。”至“如來說爲可哀憐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說者名爲正說。若他說者即魔王說。”

  (o)如來將罷法座,魔境現前汝不能識,所以開示修行時所遇的善境界,要事先知道,才能免除五十陰魔:

  即自“即時如來將罷法座。于師子床攬七寶機。回紫金山再來[任/幾]倚。普告大衆及阿難言。”至“阿難若有衆生。能誦此經能持此咒。如我廣說窮劫不盡。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複魔業。”

  如此“正宗分”的結構簡介畢。

  衆佛友,有關這經文結構,請您們可以用Word整理出來。做成圖表,則您們就更容易看懂了。

  當然,其中,有些部份,還得深入說明。但是這就等下次再講。

  下課。祝大家智慧妙吉祥。

  

《《首楞嚴經》講解第六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