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釋慧祥
日期:2006年08月06日
講次:第四十一講
請大家合掌。
叁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並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並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衆生,願令一切衆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衆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叁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衆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衆生。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佛!”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法!”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僧!”
好!請放掌。
【經文】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無所得耶?”
【釋經】須菩提問佛陀說:“世尊!當佛陀修證到無上正等正覺之時只是學會完全運用本有的功能,而實際上根本沒有得到什麼是屬于本來沒有的能力,是嗎?”
【經文】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釋經】佛陀回答說:“就是如此!就是如此!須菩提!我對于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時只是學會完全運用本有的功能,于實際上並沒有得到什麼新功能,乃至對任何的法也並沒有得到一點點什麼是屬于本來沒有的功能,因此才能稱爲無上正等正覺。”
【經文】“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釋經】“再者,須菩提,應當覺悟這個無上正等正覺的法,于一切衆生都是平等的本有的功能,衆生之間沒有任何高低差別,所以才能稱爲“無上正等正覺”。”
【經文】“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釋經】“能夠不被“我”障礙住菩提心的發展,不被“人”、“衆生”、“壽者”障礙住菩提心的發展,而能修證一切善法,則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經文】“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釋經】“須菩提!這兒所說的“善法”,如來說,當您知道這個“善法”在什麼情況下運用會變成“不是善法”,這時才能稱爲知道什麼是“善法”。”
【說明】
現在來說明今天所解釋的經文內容更深的含義。
衆佛友!我依然自問,自答,請大家深入觀照。
問:爲什麼佛陀回答說:“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答:這有下列很多原因:
一、所謂的“無上正等正覺”,就是去覺悟,本來就是“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的真理。
一切諸法,都是“平等,無有高下”的現象及道理,而很多人是不知道的!正因爲不知道,所以才自起虛妄分別,造衆惡業,得衆惡報。有經爲證:
《無量義經》雲:“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猶如虛空,無有二法。而諸衆生,虛妄橫計,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衆惡業,輪回六趣,備諸苦毒,無量億劫,不能自出。菩薩摩诃薩如是谛觀,生憐愍心,發大慈悲,將欲救拔。”
衆佛友!當我們覺悟到,“生我平等”(每一個衆生與我都是平等的),就能體會到,衆生進步,則是我在進步,我進步了,則衆生也能跟著進步的現象及道理。
又一切諸法,也都是如此,都是本具平等性的。
藥,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藥是平等的。
人,可以做好,也可以做壞。所以人是平等的。
被稱爲是好人的人,也可以做好,也可以做壞;被稱爲是壞人的人,也可以做好,也可以做壞。所以好人與壞人,也是平等的。
慈悲心,可以運用來爲衆生拔苦與樂,也可以運用來造成衆生增苦減樂;憎恨心,可以運用來爲衆生拔苦與樂,也可以運用來造成衆生增苦減樂。所以,慈悲心,與憎恨心,是平等的。
有關這個,我舉例說明:
例如:有人很慈悲,看到法師肚子餓,就依法師的需要給與支助,幫助法師“拔苦與樂”。
又有人自認爲很慈悲,看到法師,就一直要供養法師,縱然法師已經真的吃不下了還要請法師吃這吃那的,造成法師“增苦減樂”。
又如:有人起憎恨心,就打人、罵人,甚至殺人,造成人們的“增苦減樂”。
又有人起憎恨心,恨自己沒有佛法,所以不能有效地幫助衆生,所以就奮發學習佛法,而能有效地弘法度衆,幫助衆生“拔苦與樂”。
如此,可知,這“慈悲心”與“憎恨心”如何運用,都是平等平等的!
所以當知,我們要對一切法,都去覺悟“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二、所謂的“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不要被“我、人、衆生、壽者”給障礙住,而來“修一切善法”,就能“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衆佛友!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但是,很多人,往往拿自己(我)當理由,而障礙住(限製住)自己菩提心的發展,而不能去“修一切善法”。
又有很多人,往往拿「人」當理由,來障礙住(限製住)了自己菩提心的發展,而不能去“修一切善法”。
又有很多人,往往拿「衆生」當理由,來障礙住(限製住)了自己菩提心的發展,而不能去“修一切善法”。
又有很多人,往往拿“時間及次數”當理由,來障礙住(限製住)了自己菩提心的發展,而不能去“修一切善法”。
因此,造成無法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無法成佛。
衆佛友!請將剛剛所說的兩點,加在一起來觀察。
所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就是“完全覺悟,法法平等,無有高下”。因爲已經完全,所以才說“無上”;因爲正確了解其平等性,所以說“正等”;因爲正確覺悟了這些,所以才說“正覺”。
因爲諸法本來就是平等的,只是“衆生虛妄橫計,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衆惡業,輪回六趣,備諸苦毒,無量億劫不能自出。”才造成輪回的現象。所以,只要我們覺悟諸法平等性,就能知道如何解脫輪回。
例如:要知道起“戒定慧的心”與“起貪嗔癡的心”,都可以用來做善,或用來做惡。所以“戒定慧”與“貪嗔癡”,都是平等的。
如果想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要懂得,不論是“起戒定慧的心”或“起貪嗔癡的心”,都用來“修一切善法”,就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要懂得,在修一切善法之時,不要被自已、或別人、或衆生、或時間次數給障礙住了。
什麼叫“善法”呢?當您知道這個方法如何運用會造成不善,您也知道要如何避開不善的結果,就懂得修一切善法了。
有關這個現象與道理,在《圓覺經》中說明得很清楚。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爲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衆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爲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我現在來用白話說明:
當所有一切障礙出現時,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些障礙,來成就究竟的覺悟。無論成就正念,或失去正念,我們都可以運用它們來解脫一切苦難。無論所學的法門,是成就了,或沒有成就,我們都可以運用它們,來將所有的苦難永遠止息。無論是有智慧,或愚癡無知,我們都可以運用它們,來解決苦難,不令苦難再次發生。無論是現菩薩相而學到的法,或現外道相而學到的法,我們都一樣可以運用它們,來開發我們無上的覺性。無論是在無明的狀況下,或真如的狀況下,我們都應該平等看待它們,只是幻化的境界。無論是起戒定慧,或起淫怒癡,我們都可以運用它們,來淨化自己的身口意。無論是衆生世間、國土世間、五陰世間,我們都應該去體悟其共同的法性。無論是身處在地獄,或在天宮,我們都可以去創造,令它們變爲更好的淨土。無論是遇到有佛性的有情衆生,或遇到無佛性的無情衆生,我們都可以善巧來幫助一切衆生共成佛道。無論起任何的煩惱,我們都可以善加運用它,來達到避開危險、無效、後患之苦,從而解脫一切的苦難。無論我們對整個法界如何覺悟,哪怕已經,能以如大海一般的智慧來照了法界時,也都將它看作是虛空一樣。如果能這樣來做,就稱爲“如來隨順覺性”。
衆佛友!今天說明到此,請大家深入體會運用。祝進步!下課!
(注:已經慧祥法師初次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