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釋慧祥
日期:2006年07月16日
講別:第叁十八講
請大家合掌。
叁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並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並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衆生,願令一切衆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衆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叁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衆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衆生。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佛!”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法!”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僧!”
好!請放掌。
衆佛友!上次講到“淨五眼”,並簡單說明了,如何“淨肉眼”及“肉眼清淨”後是怎樣的結果。其余,有關如何“淨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只要照見五眼者,自然就知道了。反正,衆生本具五眼,只是未清淨,所以,別擔心!且聽我一偈:
五眼本具不曾失,日用不知故不淨,
請汝反觀自五眼,如實照見得無得。
再一偈:
五眼本具不自知,用時亂用故不淨,
當依佛陀之教示,一一善用令清淨。
好了!有關五眼,等以後有機會再來討論。現在,我要接著講解《金剛經》的經文了。
【經文】“須菩提!于意雲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釋經】佛陀問:“須菩提!您認爲如何呢?在恒河中所有的沙,佛陀稱之爲“沙”嗎?”
【經文】“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釋經】須菩提回答:“是的,世尊!如來稱之爲“沙”。”
【經文】“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爲多不?”
【釋經】佛陀問:“須菩提!您認爲如何呢?就像一條恒河中所有的沙,有像這些沙那麼多的恒河,有這麼多的恒河中所有沙的數目的佛世界。如此,您認爲多嗎?”
【經文】“甚多,世尊!”
【釋經】須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
【經文】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爲非心,是名爲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釋經】佛陀告訴須菩提說:“像剛剛所說那麼多的佛世界中的國土中所有的衆生,有若幹種心念,如來全都知曉。爲什麼呢?如來說:“這種種【心念】,都不是真正的【心體】,因此名爲【心念】。”爲什麼呢?須菩提!過去的心念不可得,現在的心念不可得,未來的心念不可得。”
【說明】聽我說一偈:
叁世心念不可得,于中無常而幻化,
當處發生當處滅,念念生滅無去來,
于中心體亦不失,亦不隨于心念轉,
心念譬如諸萬相,心體譬如虛空性,
萬相生滅虛空在,心念生滅體湛然。
衆佛友!“心念”者,就是“心相”,是隨緣生滅的!請勿追逐這生滅相而流轉!
“心體”者,就是“心性”,是“亙古今而不易,歷萬劫而彌新”的,請如實照見,勿再迷失!如《首楞嚴經》載佛說:“以諸衆生,從無始來,循諸色聲,逐念流轉,曾不開悟,性淨妙常,不循所常,逐諸生滅。由是生生,雜染流轉。若棄生滅,守于真常,常光現前,塵根識心,應時銷落。想相爲塵,識情爲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雲何不成無上知覺?!”
衆佛友!如來佛就是“不逐生滅,守于真常”,所以才能成就“無上知覺”,才能“所有衆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而一般人“追逐生滅,不守真常”,“不知不覺,後知後覺”。所以,連自己心念的生滅,都常常不能覺知,又如何能覺知到衆生的心念呢?!
衆佛友!爲了訓練自己成就“無上知覺”,所以,平時于行、住、坐、臥,語、默、動、靜之時,都要時時“安住于四念處”。也就是,將注意力,用來反觀自己的“身、受、心、法”。有關這四念處的訓練,在《中阿含經》【念處經】中說明得很清楚,請衆佛友去參考。
衆佛友!如佛說:“若能轉物,即同如來。”。“心念(心相)”即是“物”,我們要學能“轉物”,而別被物轉。也就是,我們要轉念,別被念轉。如《中阿含經》載佛說:“得自在,欲念則念,不念則不念。若比丘欲念則念,不欲念則不念者,是謂比丘隨意諸念,自在諸念跡。”(CBETA,T01,no.26,p.589,a6~8)。
衆佛友!因爲今天我有事,要提早下課。非常感謝衆佛友願意給我機會發表個人的淺見,也希望各位不吝指教。
(注:已經慧祥法師初次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