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講解第十七講

  主講:釋慧祥

  日期:2005年11月13日

  講別:第十七講

  請大家合掌。

  叁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並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並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衆生,願令一切衆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衆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叁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衆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衆生。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佛!”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法!”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僧!”

  好!請放掌。

  各位佛友!因爲上周日,我的網線中斷了,又接不上,上課只上了一半,所以我想,今天將上次說的重貼給您們看,並接著說明“四相”之義。等“四相”之義說明過了以後,再來說明“四無相”之義。當我在說明“四相”之義時,請您們一定要認真體會,否則,等我在說明“四無相”之義之時,您們一定會弄亂了的。

  在重貼上次的講義之前,我先要說明,“四相”沒有好與不好,“四相”只不過是佛陀對一切現象的一種分類方式。我們要去了解佛陀是根據現象的哪些特質來做分類的,如此,才能照見佛陀所說的四相。等自己能如實照見佛陀所說的“四相”之後,再進一步照見“四無相”就容易多了。所以,我在說明《金剛經》中的“四無相”之前,一定要先說明“四相”,才能說明“四無相”,請大家要耐心參究。

  再者,我是依《圓覺經》中,佛陀對“四相”的定義來說明給大家看的。請大家淨心參究,以免自誤。好了!我要開始重貼上次的講義了。 (重貼,以下不再重述是重貼,而重貼後,就接著說明,不再注明)。

  上一個講次,跟大家討論到《金剛經》的經文中的“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當時,我只是順著經文的語意,依個人的看法,做了簡單的說明。今天,我要深入地爲大家說明。說明時,所運用的法門,就是“昆勒門(以佛陀自己詳細說明的經典文句,來理解佛陀略說的經典文句)。

  只要曾經研究過《金剛經》的佛友都知道,《金剛經》中有很多次提到“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的詞,也提到“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的詞。這些詞,究竟是指向什麼現象或道理呢?佛陀是如何定義這些詞的呢?今天我們就是要來研究這個問題。

  但是,在研究什麼是“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之前,我們先要來了解什麼是“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文字的定義。

  《圓覺經》全名是:“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在《圓覺經》中,佛陀是如此定義“我相”一詞的:

  “雲何我相?謂諸衆生,心所證者。”(CBETA,T17,no.842,p.919,b25)。

  現在,用我的理解來說明這句話,等一下再引用經文來印證我的說明。

  【釋經】什麼是我相呢?就是種種衆緣所生的現象中,心所能體證到的,就稱爲“我相”。

  【說明】佛陀在《圓覺經》中是如此舉例說明的:

  “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例如有人,全身調適,忽然之間,覺察不到自己的身體。

  “四支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針艾,則知有我。”如果對這個身體調得太緊或太松的時候,或是攝取營養時沒有正確的方法造成生病的時候,或是看醫生用針灸刺我們的時候,就知道有我這個身體了。

  “是故證取,方現我體。”因此知道,要體證之後,才能呈現“我有這個身體”。

  “善男子!其心乃至證于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肯上進的男士們,當這個心,乃至能體證如來的境界,能畢竟了知一切境界,並且已能展現清淨涅槃的境地了,這些都是屬于“我相”定義範圍內的現象。

  各位佛友!當我們在看經時,一定要依佛陀自己對佛陀所用的詞句的定義。

  從《圓覺經》所載佛陀對“我相”一詞的定義是:“謂諸衆生,心所證者。”稱爲“我相”。

  其中“衆生”一詞,我將它解釋爲“衆緣所生的種種現象”,而不解釋爲“有情衆生”,爲什麼呢?

  只要大家等一下看完《圓覺經》中對“四相”定義的說明後就知道了。因爲,其中所指的“衆生”不只是包含“有情衆生”,而是同時包含“無情衆生”。因此,我才說:所有現象中,屬于“心已經體證到的現象,就稱爲我相”。乃至于,如《圓覺經》中所說:“其心乃至證于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因此,衆佛友,請大家自我觀照,我們的心已經體證到的現象,就稱爲我相。但請大家也要如實照見到,所有的現象,不只是我們的心能體證到的那部份的現象而已。

  接著說明“人相”。

  《圓覺經》:“雲何人相?謂諸衆生,心悟證者。”

  說明:所有衆緣所生的現象中,屬于心已經“體悟”到的,而且對方自己具有“體證”能力的現象,稱爲“人相”。這個要再深入說明一下。

  例如:佛陀在《圓覺經》中是如此舉例說明“人相”的: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複認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爲人相。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殚證理,皆名人相。”

  【釋經】肯上進的男士!當一個人能體悟到有我這個身體時,就知道這個身體不是真正的我。同樣的,當一個人體悟到“具有體證能力的現象”,也不屬于“我相”,而這個“能體悟的”也是如此。“已經被體悟的現象”,是含蓋而且超過所有“已經被體證的現象”。而這些“已經被體悟到的一切現象”,都是屬于“人相”。肯上進的男士!當這個心發展到甚至“己經能圓滿的體悟所體證到的涅槃的境界都是我相了”。這時,這個心就算只是存在著少少的“體悟”,就能完全窮盡“已經體證的現象的道理”,這些都是稱爲“人相”。

  衆佛友!我現在就再深入說明“體證”與“體悟”這兩者的差別。

  例如:我們飲水。當我們未喝之時,不能體證水之冷暖。當我們喝時,就能體證到水的冷暖了。這種屬于“已經體證到的現象”就是屬于“我相”。如同之前經文所說的,當體證到我有身體,這也是“我相”。因此,“我相”是要“體證”才能顯現出來的。“未能當下體證的現象”,不稱爲“我相”。如果能當下體證的現象,就是“我相”範圍內的現象。

  又,什麼是“體悟”呢?所謂“體悟”是指已經照見所體證的現象。因此,“體悟”的定義範圍,是含蓋並超過“體證”的定義範圍。《圓覺經》中說:“悟已超過一切證者”。

  因此,我才將“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殚證理,皆名人相。”解釋爲:當這個心發展到甚至“己經能圓滿地體悟所體證到的涅槃的境界都是我相”。這時,這個心就算只是存在著少少的“體悟”,就能完全窮盡“已經體證的現象的道理”,都是稱爲“人相”。

  因此,各位佛友!“人相”一詞,不是指別人或某人之現象。如依《圓覺經》的定義:“雲何人相?謂諸衆生,心悟證者。”所有衆緣所生的現象中,屬于心已經“體悟”到的,而且對方自己具有“體證”的能力的現象,稱爲“人相”。這可以分兩部份來說:

  一、例如:自己飲水而冷暖自知。這時體證水之冷暖,這是屬于“我相”。體悟到自己有體證水之冷暖的能力,這是屬于“人相”。

  二、例如:別人飲水冷暖其知,我不知。這時體證到別人飲水我不能知其冷暖,這是屬于“我相”。體悟到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道理,這是屬于“人相”。

  請衆佛友慢慢從經文所說的例子中,去體會這“心所證者(我相)”與“心悟證者(人相)”之間的差異性。

  最後,再說明一次:

  我相:是指“心所體證到的現象”。

  人相:是指心體悟到“心所體證到的現象”的現象。又換句話說,人相:是指心體悟到“我相”的現象。

  好!我們接著討論什麼是“衆生相”一詞的定義。

  《圓覺經》:“雲何衆生相?謂諸衆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CBETA,T17,no.842,p.919,c6~7)。

  【釋經】什麼叫“衆生相”呢?在衆緣所生的種種現象中,屬于當時的心所體證以及所體悟都達不到的現象,這些就屬于“衆生相”。

  我們現在再來看看佛陀在《圓覺經》中是如何來說明的。

  《圓覺經》:“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衆生”。則知彼人說“衆生”者,非我非彼。雲何非我?我是衆生,則非是我。雲何非彼?我是衆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諸衆生了證了悟,皆爲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衆生相。”

  【釋經】當有一個人說:“我是衆生”,我們就知道這個人所說的“衆生”,不是我(說者),也不是彼(聽者)。爲什麼說這個人所說的“衆生”,不是指我(說者)呢?因爲,當一個人說:“我是衆生”,則知“衆生”一詞指的不是我(說者)。所以,才需要說明,我是衆生。又爲什麼這個所說的“衆生”,也不是指彼(聽者)呢?因爲當這個人說:“我是衆生”時,則知“衆生”一詞,也不是指我(說者),也不是指彼(聽者)。肯上進的男士!在衆緣所生的種種現象中,屬于能照了而體證,或屬于能照了而體悟,都屬于我相及人相範圍內的現象。屬于我相能體證及人相能體悟所達不到的範圍,同時存在著的現象中,能被照了到的現象,就稱爲“衆生相”。

  衆佛友!現在我再舉例深入說明,我相、人相、衆生相叁者的差別。

  例如:在現在衆緣所生的種種現象中,我的心,能體證到身體的感覺,也能體證心中所起的影音,這些都是屬于“心所證者”,所以都是屬于“我相”的範圍。

  我的心也能體悟到目前所體證到的,這些都是屬于“心悟證者”,所以都是屬于“人相”的範圍。

  我的心能體證及體悟到的現象外的種種現象,目前還未能體證到,也還未體悟到,但是我的心能照了到我未體證到及未體悟到的這些現象,就是屬于“心自證悟所不及者”的“衆生相”。

  好!接著說明“壽命相(壽者相)”。

  《圓覺經》:“雲何壽命相?謂諸衆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CBETA,T17,no.842,p.919,c12~13)。

  【釋經】什麼是“壽命相”呢?就是指在衆緣所生的種種現象中,屬于心所能照見的現象中,清淨覺照覺了者,乃至一切造作一切智慧,都不能自己照見的現象。就像命根這種現象。

  衆佛友!我再舉例說明。將鏡子,比喻爲心。

  一、心鏡中已經呈現的物相,稱爲我相。

  二、心鏡中能自悟自心已呈現什麼物相,稱爲人相。

  叁、心鏡中所呈現的物相及自悟中呈現什麼物相所不及的心相,稱爲衆生相。  例如:八識中未呈現出來的種子。

  說明:八識中已呈現的,可以現證的相,就是我相。

  八識中現在正呈現,或曾呈現,所以我們都是可悟到的相,就是人相。

  八識中未曾呈現過,所以也還不能體證,也還不能體悟到的種子相,就是衆生相。

  四、心鏡中照映不到的,就是壽命相。例如:大圓鏡不會自見大圓鏡。

  這也就是《般舟叁昧經》:“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見心。”所說的這部份的現象。 

  各位佛友!如《圓覺經》中佛陀提醒我們“末世衆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爲,終不能成一切聖果。”(CBETA,T17,no.842,p.919,c17~18)。

  爲什麼呢?

  因爲很多衆生以爲無上菩提,一定是屬于“能親證者”而已,其實不然。

  又,很多衆生以爲無上菩提,一定是屬于“能親自體悟、體證者”而已,其實不然。

  又,很多衆生以爲無上菩提,一定是屬于“能親自照了者”而已,其實不然。

  又,很多衆生以爲無上菩提,一定是屬于“不能照了者”而已,其實不然。

  各位佛友!如《圓覺經》提醒我們的:

  “彼末世衆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爲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若複有人,贊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複誹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衆佛友!正因爲衆生未能如實認識四相,而執著所證、所悟以爲究竟而自高慢,因此,才說要去除彼衆生四相。又有衆生除我相、人相,而又未能究竟衆生相、壽者相,所以,還是會起障礙聖道之行,這時,就會引發“作、任、止、滅”四種禅病。

  因此,《金剛經》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也就是說:“若一個人想要行菩薩道,而卡著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而障礙聖道,則非是正確的行菩薩道。”

  因此,我們要“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也就是說:我們要以不會被我相障礙住聖道,不會被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障礙住聖道,來修一切善法,就能成就無上菩提。換句話來說,就是:不論我們自證多少(我相),自悟多少(人相),除證悟外還能自了多少(衆生相),不能照了而實際永遠存在的又有多少(壽者相),都不要被這些現象給障礙住聖道。

  好了!下課。祝進步!

  (注:已經慧祥法師初次校正。)

  

《《金剛經》講解第十七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