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解說第九講

  各位!上課了!

  題目:《心經》解說

  講次:第九講

  日期:2007年12月17日

   初校:2007年12月20日

   主講:釋慧祥

  

  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祈願“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回向:佛弟子(自己名)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衆生,願令一切衆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衆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回向之福,發願令佛弟子(自己名),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叁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衆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衆生。

  “皈依十方叁世一切佛”叁稱

  “皈依十方叁世一切法”叁稱

  “皈依十方叁世一切僧”叁稱

  稱念並回向畢者,請放掌!

  

  【經文】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釋經】這時再也沒有因爲眼根範圍內的因緣所引發的苦厄了!乃至再也沒有因爲意識界的種種因緣所引發的一切苦厄了!

  【說明】

  此經文“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是略說。展開來說就是:

  無六根界:無眼界、無耳界、無鼻界、無舌界、無身界、無意界。

  無六塵界:無色界、無聲界、無香界、無味界、無觸界、無法界。

  無六識界:無眼識界、無耳識界、無鼻識界、無舌識界、無身識界、無意識界。

  又有另一種分類方式是:

  《中阿含經》“見十八界知如真。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阿難。見此十八界知如真。”

  當然!我們還是依經典的分類方式爲佳!

  我現在先來說明“界”字之義。

  “界”,是指“範圍”。

  壹、眼界,就是指「眼根的範圍」。

  這又可以分很多層面來解釋。

  一、眼球的範圍:有人沒有眼球,有人只有一個眼球,有人有二個眼球。所以可知其眼球的範圍是不同的。

  又有人的眼球大,有人的眼球小。

  又有人的瞳孔大,有人的瞳孔小。

  如此因爲眼球的不同,所以所造成的功能及作用的範圍就會不同。

  二、眼肌肉的範圍:有人眼睛四周的肌肉己不能隨意運作,有人一部份能運作,有人眼肌肉受力使力不能平均,有人眼肌肉很好。

  叁、眼神經的範圍:有人眼神經已壞,有人壞一部份,有人全好。

  四、眼球內組織的範圍:有人視網膜正常,有人不正常,有人視網膜剝落。有人水晶體混濁,有人有白內障,有人水晶體清澈。……如此種種不同,眼根的範圍就不同。

  如此種種都是屬于“眼界”。所以我們要去了解由于“眼根的不同,所造成眼界的變化”。

  現在再來談“色界”。

  

  貳、色界,也就是因爲“色塵的不同,所展現的範圍的不同”。

  一、色塵的大小不同,造成色界不同:如大山及小山在您前面,其距離雖一樣,因爲山的大小的不同,所以造成色塵所展現的範圍就不同。

  二、遠近不同,造成色界的不同:如一樣的山,當我們站得遠及站近些,這色塵所展現的範圍就不同。

  叁、明暗不同,造成色界的不同:同樣是一部車在我們的前面,距離也相同,我們的眼睛也一樣,但是白天或晚上看到時的距離感就不同,這就是明暗造成範圍不同的例子。

  四、動靜不同,造成色界的不同:例如: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或明明停在紅綠燈下,但是隔壁車子在動,而我們以爲我們的車在動。這些都是因爲動靜的不同,所以造成色界的不同。

  又如拿一炷香,旋轉之,看似有一火圈。而實際又知道沒有火圈。這也就是動靜不同,色界不同的例子。

  又如明明是地球繞太陽,而我們看似太陽繞地球。也是屬于這個例子。

  諸如此類,請大家深入觀察更多有關“色界”的種種現象。

  參、現在來說明“眼識界”。

  一、每個人因爲當時“眼界”與“色界”的不同,所以就會造成“眼識界”的不同。

  二、注意點不同,造成眼識界的不同:雖然自己,眼睛看著同一個色塵,距離、光線、大小、遠近都相同,但是因爲注意力所集中的點不同,所以就造成“眼睛對色塵能認識的範圍”就不同。

  叁、綜合來說,有十叁個條件,會造成眼識界的不同:

  (一)眼睛的不同,造成眼識界的不同。

  (二)色塵的不同,造成眼識界的不同。

  (叁)光線的不同,造成眼識界的不同。

  (四)距離的不同,造成眼識界的不同。

  (五)開眼閉眼的不同,造成眼識界的不同。

  (六)有東西擋住及沒有東要擋住,造成眼識界的不同。

  (七)東西在眼界範圍內,或在眼界範園外,造成眼識界的不同。

  (八)注意力的不同,造成眼識界的不同。

  (九)心中的影像有被扭曲或沒有被扭曲的不同,造成眼識界的不同:例如:看著同樣的東西,有酒醉者及沒酒醉者所認識到的是不同。有被催眠者與沒被催眠者所認識到的是不同。有夢遊者與清醒者所認識到的是不同。

  (十)大腦有受傷或沒有受傷,造成眼識界的不同。

  (十一)身體動靜不同,造成眼識界不同。

  (十二)有戴眼鏡與沒戴眼鏡,造成眼識界的不同。

  (十叁)對被識認的對象,曾學過該名言,或不曾學過該名言者的不同,造成眼識界不同。例如:明明屋子內放了一個東西,別人叫我們去拿,因爲只聽過名字,也看過東西,但是並沒有將名與物連在一起過,所以找也找不到。找到了也不認識就是這東西。

  如此十叁種條件的不同,都會造成眼識界的不同。

  就如我對“眼界”“色界”“眼識界”的說明一樣,請大家深入觀察其它各界!

  又當知,當您如實觀照這十八界之後,並了解:

  在發展十八界的任何一界時,都能不忘了在空掉苦厄之下來發展。(十八界不異空)。

  又爲了空掉苦厄,也不會因此而害怕發展十八界。(空不異十八界)。

  又當發展十八界,就是要在有能力空掉苦厄之下才來發展。(十八界即是空)。

  當我們有能力在十八界的任何情況下都能空掉苦厄時,就是可以來好好大大發展十八界的時候。(空即是色)。

  衆佛友!

  因爲有事,所以今天只能說明到此。

  作業:

  一、請將十八界,一一如實觀察。(不一定要交作業給我)。

  二、寫心得。(請寄給我 hx1965@gmail.com)

  祝大家進步直趣無上菩提!

  下課!

  還沒有複打畢者,請繼續!

  我先下了!886 祝吉祥!

   (一法整理,已經慧祥法師初校)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