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苦的人生觀
張慈田
一個人的處世態度及傾向就構成他的人生觀,在世上有各種人生觀,但沒有比滅苦的人生觀更能解脫、自在、快樂過生活。
滅苦就是滅去煩惱憂苦,滅去心理的疾病。心理疾病包括貪婪、瞋怒、癡迷、執著、嫉妒、焦慮、緊張……等,這些種種的疾病,當我們一不留意時就爬上心頭,占據清明的心,它們一直是輪番上陣,有時來得快也去得快,有時卻曆時久遠地纏綿糾結,讓我們受無盡的苦楚。
滅苦,有的人是本能性的反應,因爲人有趨樂避苦的習性,有的人是想找不苦的生活方式,有的人自覺自知要完全脫離苦的輪回。層次較低的滅苦,經常是揚湯止沸的方式,層次較高的滅苦,則是釜底抽薪,直接了解到苦真正是苦,苦因真正是苦因,苦之滅盡真正是滅盡苦及滅苦之道真正是滅苦之道。
滅苦若使得得上力,則一關過一關,直趨解脫道;若使不上力,可多讀誦經典,多跟善友聊聊或求教,當破除憂惱的正法在心中增長,心病就能煙消霧散了。
若你感受到人生之苦,苦真正是苦,而不願它一而再的輪回,那麼考慮把滅苦擺在人生目標的第一順位,那麼就可快步走上滅苦之旅了。(《嘉義新雨雜志》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