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五種學道資糧

  五種學道資糧

  張慈田

   有一日,佛陀住在遮利迦,他的侍者彌希表示要到暗度村去托缽。佛陀說,這正是時候。于是彌希就動身到暗度村去托缽,托缽回來,吃過飯,走到金鞞河邊去,並在河岸邊休息。那時候,他看見一處芒果林很幽靜、適意,頗適合精進用功,內心想著:若佛陀允許的話,他將來此地精進禅思。

   彌希回到佛陀的住處,向佛陀表示要到芒果林去精進用功。當時只有佛陀一人在,佛陀要他稍待一陣子,等其它的比丘來了再去。但彌希說,世尊已成辦聖道,所該修的已修成,不用再累積修道資糧,而他尚須用功累積修道資糧,並再度要求到芒果林去精進用功。佛陀再度回答,要他稍待一陣子。但彌希執著馬上要去,提出第叁度要求時,佛陀就說:你要精進用功,我還能說什麼?做你此時該做的事。

   彌希即起身,禮拜世尊之後,即前往芒果林,在一顆樹下坐下。當時是中午時分,他感覺有叁種不善的思緒大量湧上心頭,即:欲貪的意念、瞋恚的意念、傷害的意念。他感覺這是很奇怪的事,原本以爲在清靜無人幹擾的地方,就能迅速降伏貪、瞋、害之意念,但適得其反。在黃昏時候,彌希回到佛陀住處,報告禅修情形。

   佛陀告訴彌希,有五種方法能成熟未解脫的心。第一、要有善知識、善友、善伴。第二、守護比丘戒,完美地修持身口意業,見到小罪起危險之心。第叁、依身心狀況,適時憶念少欲偈、知足偈、獨居偈、離群偈、精進偈、戒律偈、禅定偈、智慧偈、解脫偈,解脫知見偈,以排除煩惱。第四、努力精進排除惡不善法,修行善法。第五、以智慧觀察生滅,觀察苦之消滅。

   佛陀了解之後,自說到:庸劣且微細的念頭,能令人滋生喜樂,令人團團轉,從此生至彼生而不自覺知,這些庸劣的念頭將被棄舍,不再遺留,聖者的心永不再爲喜食所穿越。

  (本文原文爲《自說經》第四品第一彌希經)(《嘉義新雨雜志》第4期)

  

✿ 继续阅读 ▪ 叁世因果的真僞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