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四十八則:見僧過長夜受苦

  第四十八則:見僧過長夜受苦

  佛在舍衛城,爾時十七群比丘至阿夷羅河中取水,即因洗浴,泅戲沐沒,互相澆潛。時波斯匿王共末利夫人登樓遙見,語夫人言:“看!汝福田。”夫人白王:“是佛未製戒,年少出家,未解法耳!王莫見此,生不信敬于余比丘,長夜受苦。”十七群比丘種種戲已,立水上著衣,夫人白王言:“王!試看我所事福田。”著衣已,以瓶水擲空中,飛而遂之,從樓上過,猶如雁王,夫人複白王:“更看!我所事福田。”王大歡喜,信敬轉增。

  律載十七群比丘,爲畢陵伽婆蹉弟子,朋黨十七人同時出家,最大者年十七歲,最小者僅十二齡,以夙根深厚,出家不久,皆證阿羅漢。但以年紀太輕,雖證聖果,稚氣猶存,常在一齊,嬉戲作樂,給僧團招來不少誹謗,佛因此製訂年未滿二十歲者,不得受大戒。以主觀立場說,佛訂此製,實在很對;但在客觀方面,對一個團體的看法,不可以一概余,團體人數多,難免參差不齊。儒家最講忠孝,亦出了王莽、吳起等不忠不孝之人。文殊菩薩說:“此間佛教,凡聖交參,龍蛇混雜。”吾人肉眼,不分聖凡,唯有一律恭敬,藉彼僧相,培我福田;若見一僧失檢,便肆意批評,對其余比丘,亦不生敬信,則輕慢僧寶,豈免長夜受苦?

  錄自《讀經劄記》〈弢園劄記〉第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