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則:不願誦戒的苦報
在《法苑珠林》第九十卷中記載:六朝時代,劉宋國有一位出家沙門,名叫智達,他不誦戒,只是念經,念得很好。在他二十叁歲的那一年,突然去世,死了一兩天,胸口還有余溫,大家就不敢將他入斂。過了兩天以後,他真的還陽過來,就將在地獄所看到的情形,告訴衆人。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當他剛剛死的時候,來了兩個人,一個站在門外,一個過來請他去坐轎子。原來這兩個人是陰間的鬼卒,用轎子把他擡走,走得好快好快,一會工夫就到了一道紅門的前面,一進門,堂上坐著一個人,戴著帽子又穿龍袍,坐在龍床上,很莊嚴的樣子,這個人就是閻王爺。閻王爺看到他,就對他說:“你身爲出家人,怎麼犯這麼多罪過呢?”他一頭霧水,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罪過。閻王爺就告訴他:“你做沙門受了比丘戒之後,從來不誦戒,這不是犯罪嗎?”這下子他沒話說了。閻王爺知道他會誦經,就叫他誦“法華經”,誦了叁卷之後,就叫他停了,並且交待那些獄卒送他到地獄去受一點苦。兩個牛頭馬面的人,就把他帶走,走了幾十裏路,慢慢的聽到一陣陣受苦的叫喊聲,繼續往前走,聲音愈來愈大,叫得很難聽,並且路上也愈走愈暗,後來就到了一個很高大的鐵門前,鐵牆也很高,這時候,他心想:莫非這就是佛經上講的“地獄”?糟了,自己到地獄來了,這下子真正害怕起來了,開始後悔當初在陽間怎麼不好好修行,現在死了,來到這裏,一切都身不自主了。唉呀!真正後悔來不及了。那兩個牛頭馬面就把他拖入門內,裏面一片黑漆漆,只有偶爾一點火光閃來閃去的(若在陽間替人誦經,沒有誦完全,死後到地獄,就在這種一閃一閃的火光下補經),火光閃了一下,他看到一個人被牛頭馬面抓著走,他走慢了,牛頭馬面就用叉子叉在他的身體上,血就像流水一樣流出來。接著向前走了約兩百步,看到一個米囤(一種木製的桶子,上面有的用竹子或稻草圍起來,專門裝米用的)有一丈多高,兩個鬼卒就將他丟到米囤裏面的火中去受苦(因爲他吃了施主的道糧,盜食僧食的人,就要受這種苦)。一般的米囤是裝米,地獄的米囤,裏面裝的是火,智達在米囤裏面被火燒得不省人事。過了好久才醒過來,那兩個鬼卒又拉著他向前走,走到前面,看到了“鐵镬”,裏面有熱滾滾的油,正在煮著罪人,那些人痛得要爬出鐵镬外面,牛頭馬面又把他們叉進裏面去。那些爬出來的人很難看,眼睛突出來,舌頭一尺多長,有的腸子都掉出來了,拖在地上,但是就沒有斷氣,慘不忍睹。那兩個鬼卒,正要把他拖到油镬裏去受苦,他很害怕,就請求獄卒先讓他拜拜佛,才把他放進油镬裏面。于是他就至誠懇切的跪在地上忏悔,祈求佛菩薩保佑他免受這個苦。由于他以至誠懇切的心在求忏悔,罪業消除了,拜了好一陣子,擡頭一看,油镬沒有了,那兩個獄卒又拉著他向前走,走到一座小樓前,門樓上坐了一個人,對他說:“和尚,你是重罪輕報。”他走到樓上,突然碰一聲,掉了下來,掉到他自己身上,就醒過來了,像是作一場大夢一樣。經過這一番苦,這個智達和尚從此以後都按時誦戒,吃齋—不非時食,一切都很認真行持了。
另外一個故事是發生在隋朝。隋朝時代,有一個出家人名叫釋慧昙,他的職事是寺中的當家,有點地位的人。有一年結夏安居的前一天,就是四月十五日,寺院裏的僧衆要誦戒,他持反對的意見,他說:“戒有什麼好誦的,常常誦,常常誦!現在應該請人來開示,講有關參禅的工夫、成佛的道理,給我們學習,使我們早點開悟就好了,何必常常誦戒?”因爲這個慧昙和尚有點勢力,他的意見,大家都不敢違抗。這樣一來,結夏叁個月,沒有誦過一次戒。到了七月十五日解夏那一天,大衆僧要集合自恣的時候,看不到這個和尚。大家就到處去找,終于在墳場裏找到他,他睡在古冢裏面,全身流血,像是刀子劃過的痕迹。他告訴衆人說,有一個很高大的男子,拿了一支叁尺長的大刀,在他身上劃來劃去,說他不應該改變布薩,不准大家誦戒,所以才要這樣處罰他,使他受苦。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敢說不用誦戒了。
錄自《戒學淺談》頁二六七~二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