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實踐佛法 第五篇 回向

  如何實踐佛法

  第五篇 回向

  壹‧回向的意義與種類

  回向是佛教極爲殊勝而獨特的修行法門,回向的原理就好象手持蠟炬引燃其它的蠟燭,原來的蠟燭本身的光芒不但未曾減弱,反而由于點亮其它的蠟燭,而使室內更加明亮;回向好比將一粒種子再播種到田裏,種子經過發芽、開花,而結成累累的果實;珠寶散于各處容易遺失,如果將它集中放在聚寶盆裏,就能萬無一失。回向的功德就是那個聚寶盆,它使我們的功德不但不會流失,並且本金加利息,功德反而會轉大。

  實踐回向法門,能使行者深刻了解因緣法,而將一切成就歸于大衆,不敢獨享;回向,能使行者去除我執我貪,明白諸法法性本來平等,實無功德可得,所以修持「回向」,不但自身的功德不曾減少,並且能利益更多的人,甚至可廣及法界一切衆生,是我們實踐自他兩利,怨親平等的大乘菩薩道的最佳法門。

  華嚴宗四祖澄觀的《華嚴經疏》卷二十叁解釋回向的意義說:「回」爲回轉,「向」是趣向,也就是將自己所修持的萬行,回向衆生、菩提、實際等叁個方向。 根據各家的看法,回向有種種不同的種類,今略述如下:

  一、華嚴經疏十大回向

  澄觀的《華嚴經疏》卷二十叁,列舉十種回向:

  1.回自向他:將自己所修的功德,回向饒益一切衆生。

  2.回少向多:以芥子般少許的功德,發廣大歡喜心,回向法界一切衆生,普獲利益。

  3.回小向大:將自覺的小乘之心,回向趣于大乘的自利利人。

  4.回因向果:將因中所修的一切善根,回向成就一切菩提佛果,令一切衆生同證菩提佛果。

  5.回劣向勝:菩薩能夠隨喜凡夫乃至二乘人所修的劣福,並且使他回向殊勝的無上菩提。

  6.回此向證:一切善根回向永離痛苦的此岸,而到涅槃清淨的彼岸。

  7.回事向理:將所修的事相功德,回向于不生不滅的真如理體。

  8.回差別行向圓融行:從千差萬別的現象界,回向圓融無礙的平等法性。

  9.回世間向出世:所有世間善法都能隨順回向出世間法,心常回向出世之道,成熟教化一切衆生。

  10.回順理事行向理所成事:從宇宙萬有如如不動的理法界,回向本體與現象「相即相入」的理事無礙法界。 以上十種回向,又可總括爲叁種:

  1.菩提回向:將所修的一切善行回向無上菩提的完成,如回因向果、回劣向勝、回此向證。

  2.實際回向:將所修的一切善行回向真如實際的證得,如回事向理、回差別行向圓融行。

  3.衆生回向:將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法界衆生都能獲得利益,不受諸苦,如回自向他、回少向多、回小向大。

  此外,回世間向出世、回順理事行向理所成事二種回向,則通于菩提回向和實際回向。

  二、大乘義章叁種回向

  慧遠的《大乘義章》卷九,將回向分爲叁種,內容與澄觀相同,也就是菩提回向、衆生回向、實際回向。

  叁、安樂集六種回向

  根據道綽的《安樂集》卷下說,一切衆生雖然都具有佛性,人人都有成佛的心願,但是依各人所修行的業果,尚不能出離叁界火宅的痛苦,仍然在輪回之中。聖者慈愍衆生長受此苦,因此勸誘淨土行者將一切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成就大益。並將回向分爲下列六種:

  1.回向彌陀:將所修的一切善業回向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既至彼國,證得六神通之後,再返世間救度衆生。 2.回因向果:將持名、禮拜等一切善因,回向往生西方淨土的果報。

  3.回下向上:回向下品下生而得上品上生,金臺來迎。

  4.回遲向速:一切功德回向速得往生西方。

  5.回施衆生悲念向善:一切功德回向救護衆生,使衆生念念向善。

  6.回入去卻分別之心:一切功德回向心無差別妄想。

  四、淨土宗二種回向

  依淨土宗的說法,回向可分爲二種:

  1.往相回向:將自己過去以及今生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給法界衆生,發願共同往生西方淨土。

  2.還相回向:已經往生淨土之後,更生起大悲心,不忍自己獨享安樂,不忍衆生受無量苦,再回入此土教化衆生,以期共同趨向佛道。

  往相回向是上求菩提,完成自我的上回向;還相回向是下化衆生、利益大衆的下回向。佛道的完成要不斷的上求──上回向,才能具備足夠的資糧完成下化──下回向的工作。爲了要下化,所以要上求;唯有能上求者,才能圓滿地自利利他,做好下化的度衆工作,因此往還、上下之間是二而一、一而二,相輔相成的。

  貳‧菩薩五十二階位中的十回向位

  《華嚴經》把菩薩的修證次第分爲四十一位或五十二位,也就是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覺位、妙覺位。經過自利的十信位、十住位,菩薩要行利他萬行的十行位,由自利趨入利他。但是如果貪執一切功德爲己有,妄起我想、衆生想,就不是大悲心的菩薩,由此十行位之後要進階至十回向位,一切功德要普皆回向衆生,不覺有一功德可得而修一切功德,不覺有一衆生可度而度一切衆,一切自然天成,如此才能跻登十地的果證之位。因此,十回向位是銜接前面的十信、十住、十行,以及後面的十地、等覺、妙覺等位的重要階位。佛說十回向位時,膝蓋放光,膝蓋是連接上下腿股的部位,道理即在此,可見十回向位在菩薩五十二階位中的重要性。以下簡略說明十回向位:

  1.救護一切衆生離衆生相回向:衆生爲愛欲所纏縛,爲無明所覆蓋,展轉于叁塗痛苦之中,不知道何處爲安穩的地方。菩薩爲了救度受苦衆生,將自己所修行的無量善根回向一切衆生,願意代衆生受一切苦,爲衆生做依怙,並且不著一切相,不覺有一衆生爲我所救度。

  2.不壞回向:修一切菩薩善根,沒有疲厭的感覺,對于諸佛的教法生大信心,奉行不違;對于一切衆生能夠以慈眼平等觀愛,並且能夠將此功德回向一切衆生,令他們增長菩提心,依照佛陀的教法而行。

  3.等一切佛回向:行者依叁世諸佛所修的回向法門修學,見一切法不生愛染,無諸過失,所以心意柔軟,諸根清涼,而以此功德再發心回向一切諸佛。

  4.至一切處回向:修一切善根時,願此善根功德的力量能遍及一切處。

  5.無盡功德藏回向:回向一切善根功德,莊嚴一切佛剎。由此回向可得十種無盡功德藏:

  (1)常見諸佛無盡功德藏:見無量阿僧祇諸佛。

  (2)入無盡法功德藏:以如來的智慧,等觀一切法就是一法。

  (3)受持正念無盡功德藏:聞佛所說的正法,能夠持奉不忘。

  (4)得無盡慧功德藏:對于如來所說的法,能夠次第了解其中的意思。

  (5)無盡趣法功德藏:能夠分別一切法。

  (6)無盡佛願功德藏:智慧如虛空,遍于叁世一切諸法。

  (7)無盡功德功德藏:功德充滿一切衆生,意不可盡。

  (8)無盡智功德藏:智慧能滅一切衆生愚癡。

  (9)無盡辯才功德藏:能夠演說一切法,使衆生都能如實明了諸法平等。

  (10)無盡十力四無所畏功德藏:具足菩薩一切行,得法王一切智。

  6.隨順一切堅固善根回向:行一切布施,長伸廣長舌,爲衆生說一切善法,並且以此善根回向一切衆生。

  7.等心隨順一切衆生回向:如佛陀一樣,常持平等心,行無量的善根,做衆生的無上福田。

  8.真如相回向:對于菩薩道信樂堅固,專意修行,成就無量淨妙善根,不著世界,也不著衆生界,悉皆回向一切種智。

  9.無縛無著解脫回向:于一切善根心生尊重,于一切相不生執著,並以無著無縛的解脫心回向善根。

  10.法界等無量回向:以離垢心,廣行法施,並以大慈悲心及菩提行饒益衆生而心無谄诳。觀察思惟一切智無量無邊,並以此善根回向衆生。

  參‧回向的生活實踐

  有形的財,布施給了對方,東西會愈來愈減少;而無相的法布施,功德不但不會減少,反而因此轉多。譬如手中有幾個橘子,送給了別人,自己所剩無幾;一句慈悲結緣的好話,送給了別人,對方實際運用于生活中,自他都能蒙受利益。尤其回向是法布施中最討巧的法門,一碗飯自己吃固然津津美味,與人共享,更有味道;一片花園獨自觀賞固然賞心悅目,與人共同浏覽,別有一番情趣。回向就是這種「光榮歸于佛陀,成就歸于大衆,利益歸于常住,功德歸于檀那」無私無我的廣大心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常實踐回向的修行,譬如課誦或法會結束時,唱誦:

  願消叁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爲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爲伴侶。

  此外,如《法華經‧化城喻品》:「願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與衆生,皆共成佛道。」唐朝善導大師的《觀經玄義》:「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都是千古流傳的回向文。另外,古德高僧的回向文:「我今發心,不爲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衆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可看出願心之遠大,悲心之深切!

  國際佛光會提倡人間佛教,也有四句回向文:

  慈悲喜舍遍法界,

  惜福結緣利人天,

  禅淨戒行平等忍,

  慚愧感恩大願心。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管何時何地,言行舉止,起心動念,時時都能與佛光四句偈的各種善行相應,並且將這些功德回向給一切有情或無情衆生,當下就是佛果,當下就是淨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