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根性
提婆達多一向對佛陀懷著不平的心,瞋恨佛陀。有一天,提婆達多又對佛陀說出不敬的話語,阿難氣憤之余,不禁感慨的問:「佛陀!爲什麼同爲萬物之靈的人類,卻有善、惡迥然不同的根性呢?」
佛陀隨即以善巧譬喻說明世間六種善惡程度不等的根性:
一、有人雖然造惡行邪,但其善心仍然存在,善根並未斷絕;猶如谷種不壞不腐,不爲風寒所傷,秋天密藏,等待時日,農夫將其播撒于良田,又逢時雨,谷種因此成長。善根不斷的人,雖然他造作惡業,但是總有一天會趣向善行,到了那個時候,就像平旦日出,暗滅明生了。
二、有人造作惡業,心中善根亦漸漸斷絕;如同谷種雖好,缺乏時雨,終究不能成長,亦如太陽西下,明滅暗生。一個失去善根的人,終必墮落。
叁、最可憐的是所謂「不見此人有白淨法如一毛許」的人,也就是世人所謂徹頭徹尾的惡人,此人全身充滿穢汙、罪惡,好比種子腐壞,爲風寒所傷,秋時不密藏,又不得良田下種,更無時雨,如何能成長呢?因此,這就猶如提婆達多這一類型的人,命終即下地獄。
四、雖修善法,但惡念未除,猶如燃火,起初只燒一根木頭,但是,如果有人更以幹草加之,則燒盡所有一切。惡念不除的人,終有一天仍舊行惡。
五、惡念雖存,但有心想斷除它;好比燃火,如果有人將正燃燒著的火移至石頭上或平淨的地方,則火不久即滅。只要我們對治惡念,同樣的善心終會增長。
六、最可敬的是所謂「不見此人有黑業如一毛許」的人,此種人善心充滿,無一絲惡念,因此,是十全十美的大好人,當下必得樂報,正如火炭久滅已冷,就是以幹草投其上,也不會再燃燒。
經典上有一則譬喻說:「身如田地,善心如秧苗,惡念如雜草,雜草不除,秧苗無以生長。」這是說學佛的人惡念不除,終難成佛。因此,吾人應當常常觀照己心,不使惡念增長,更要時刻培養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