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貴于行

  學貴于行

  般特比丘在佛陀座下修行多年,因爲天性遲鈍,暗愚不靈,佛陀曾派五百個證得羅漢果位的比丘天天教導他,經過了叁年,竟然連一首偈語也記不住。佛陀非常憐憫他,把他叫到跟前,親自教他一首偈語: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時。

  般特對佛陀的慈悲感激涕零,欣喜萬分,剎時豁然開悟,這首偈語便念得朗朗上口。

  佛陀告訴他說:「你年紀這麼老了,才會背一首偈子,別人早就耳熟能詳,你不能以此爲滿足,現在我要爲你解說它的意思,你要專心聆聽。」

  般特于是專心聆聽佛陀爲他解說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绮語、惡口、貪心、瞋恚、愚癡等十惡業的過患,並且要他反省這十惡業是如何産生的,如何才能消除。

  佛陀進一步告訴他:「衆生出入叁界六道,仿佛車輛一樣不停的輪轉,上升天界,是由于不犯十惡業;下墮地獄,是由于犯了十惡業,如果能把十惡業淨化爲十善業,就能成就佛道。」

  佛陀耐心慈和的爲他分析解說身、口、意所造的善與不善行爲,以及一切無量微妙法義。般特突然悟道,當下證得阿羅漢果。

  過去般特的愚鈍是衆所皆知,現在才會一首偈語,怎麼就突然悟道了呢?大家都感到訝異,紛紛請示佛陀。

  佛陀告訴大家:「學道不必貪多,能夠徹底實行最爲重要。般特雖然只了解一句偈的要義,但他能深契佛法的奧妙微義,一心直入,身口意叁業清淨無染,如同天界的純金。世人雖然學得多,但是不求甚解,甚至只說不行,徒然擾亂心神,于道又有何益呢?」

  于是佛陀又說了一首偈語:

  雖誦千章,句義不正,

  不如一要,聞可滅惡。

  雖誦千言,不義何益?

  不如一義,聞行可度。

  雖多誦經,不解何益?

  解一法句,行可得道。

  誦經固然有功德,如果能夠進一步聽聞佛法,了解經義,並且付諸實踐,化爲生活,必能功德轉大。

  

✿ 继续阅读 ▪ 再種福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